
会员
奥古斯丁早期意志哲学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14 14:39:21 最新章节:注释
书籍简介
本书全书分为导言和8章内容,另外包括两篇序文,正文字数约为26万。本书从属于古希腊罗马哲学研究,主要以奥古斯丁早期著作为文本,讨论意志概念在古代哲学中的演进过程,重点关注奥古斯丁在《论自由决断》和《罗马书释义四篇》中所发展出来的意志学说,特别是理解其中的多重曲折。对于这一论题,西方学者形成两派观点。一派以普林斯顿大学PeterBrown教授为代表,认为奥古斯丁的早期思想经历了根本性的革命,特别表现为《论自由决断》第1卷到第3卷之间的差异,是一种断裂。另一派以牛津大学CarolHarrison为代表,认为奥古斯丁的早期思想是完全连续的,从信仰皈依开始就不存在革命或断裂。本书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并试图论证:1.《论自由决断》的三卷之间是连续的,没有断裂,从属于论证意志的堕落下降一线;2.但是,从《罗马书章句》到《致辛普里西安》却存在着重大变革,即从之前论证在信仰的开端中意志在先,转到承认在信仰的开端中恩典在先,从属于论证意志的救赎上升一线,完成了奥古斯丁成熟期思想的关键性转折。本书书稿各部件完整、结构层级清晰、学术价值质量较高。
上架时间:2022-10-01 00:00:0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花威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 会员《意志哲学》运用现象学和象征学的方法,探讨了意志与非意志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罪错性问题,是保罗·利科现象学研究时期的代表作。该书以两卷的形式出版,即《意愿与非意愿:意志哲学(卷一)》《有限与有罪:意志哲学(卷二)》(卷二含《可能犯错的人》《恶的象征》两册)。在《可能犯错的人》中,保罗·利科运用现象学方法描述人的存在所具有的“易错性”特征,以及由此导致的意志结构的问题。在《恶的象征》中,保罗·利科运哲学36.9万字
- 会员在我国,对地学哲学的思辨一般遵循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及其方法论角度,去探讨分析地学思维及其方法,或是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考察地学自然科学。本书融合了上述地学哲学及其研究的主要思路,精选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及科学哲学、科学技术史等专业自1998年以来的地学、哲学与社会等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对地学科学思想、地学史及其渊源、地学科学哲学、地学科学方法论和地学与社会关系等,做了全哲学24.7万字
- 会员威廉·詹姆斯的实用主义作为美国本土哲学,其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和浓厚的人文关怀与欧陆哲学诸多流派有着共同的话题以及相似的观点。本书从詹姆斯的职业选择与精神危机入手分析了其宗教关怀的由来,阐述了他的宗教观念,并通过对其“宗教科学”、符合一般人需求的实用主义哲学以及作为基础的彻底经验主义的阐释,展示了詹姆斯如何以一种不同于尼采与克尔凯郭尔的温和方式来应对现代人的精神危机,力图消除长期以来对实用主义哲学24.1万字
- 会员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是在汉代定型的,而汉代的政治文化又可说是由“为儒者宗”的公羊学大师董仲舒初步建立起来的,汉代公羊家在其中起了奠基作用。汉代公羊家本着对春秋“实史”与《春秋》“文史”的沉思,在承继先秦子学与经学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原道、托王、宗经为表征的独特哲学思维方式。在此思维运作下,汉代公羊家立足“大一统”、“察名号”、“行权道”、“说灾异”等内容对政治秩序、政治伦理、政治权衡、政治敬畏展开哲学20.1万字
- 会员本书以公开的观念为视角研究康德政治哲学,公开的观念成为理解康德政治哲学的关键线索。运用公开的观念,康德政治哲学中的启蒙、社会契约、公民服从、世界和平等问题都能得到合理的理解。但是,康德将公开性作为个体行动的证成依据,势必陷入主体主义的哲学泥沼。公开的观念需要建立起公开的辩论甚或是交往主义的主体间视域,个体公民的行动才能找到其合理性根基,康德政治哲学也才能走出其固有的理论困境。哲学23.8万字
- 会员马克思主义哲学依然是当代中国学术研究、中国道路探索的旗帜和灵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历史唯物主义所蕴含的思想智慧需要我们进一步开掘和彰显。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马克思变革唯心史观所创立的历史观,更是在超越思辨哲学基础上所建立的世界观。在思想史和现实的双重维度中,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同其在不同历史阶段、内在交织的社会现实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紧密相关,且呈现为整体性逻辑体系。在新的历哲学34万字
- 会员本书秉持技术哲学的整体视角,综合运用多种技术哲学理论和思维方法,对职业教育进行系统地诠释与反思、解构与重构,对关涉职业教育存在的本质性、前提性、内生性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构想,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职业教育复杂现象背后的思想前提与实践逻辑,为职业教育现实发展提供了思想根据。哲学14.8万字
同类书籍最近更新
- 会员《辩证法导论》在阿多诺1958年的课程基础上编辑而成,它标志着阿多诺首次正面思考和探讨辩证法这个主题。在本书中,阿多诺以自由和即兴的风格澄清了辩证思维的中心议题,例如“概念的运动”“规定了的否定”和“辩证矛盾”等的意义。这门课程的思想内容虽与《否定的辩证法》相近,但它并不预设任何哲学传统知识,而且其讲课风格较易被读者接受,可以作为《否定的辩证法》的预备性读本。在这本著作中,不仅辩证法的核心人物如黑理论流派23.9万字
- 会员《意志哲学》运用现象学和象征学的方法,探讨了意志与非意志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罪错性问题,是保罗·利科现象学研究时期的代表作。该书以两卷的形式出版,即《意愿与非意愿:意志哲学(卷一)》《有限与有罪:意志哲学(卷二)》(卷二含《可能犯错的人》《恶的象征》两册)。在《可能犯错的人》中,保罗·利科运用现象学方法描述人的存在所具有的“易错性”特征,以及由此导致的意志结构的问题。在《恶的象征》中,保罗·利科运理论流派36.9万字
- 会员作为英美保守主义的奠基者,针对埃德蒙·伯克评价的争议往往来自于他一生中“多变”的政治态度。本书则试图以数个标志性事件为节点,揭示其政治思想的内在一致性。从早年开始,道德与现实的关系便成为了伯克关心的主题。他相信:长期的稳固统治离不开良善的治理,良善的治理亦无法脱离对本地习俗和伦理关系的认可。这成为伯克在政治实践中所遵循的基本准则:他支持美洲革命,认为这维护了英国的自由传统;他反对法国革命,认为这破理论流派13.2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