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我爱映山红,辉煌幽谷中。
殷勤人有意,与子共枯荣。
其二
花落征人去,尔来秋复冬。
长歌投草莽,快快吐华浓。
其三
庭园雨如晦,长岭被罡风。
为悦斯人意,映山几度红?
其四
方舟歇祸水,今又映山红。
逝矣如花子,长讴谁与同!
1975年
评 组诗作于1975年。其时,十年浩劫已经接近尾声,人民群众对无休无止的斗争越来越感到厌倦和排斥。这时候,电影《闪闪的红星》上映,一夜间红遍全国,为严重缺乏精神文化生活的公众带来难得的惊喜。片中主题歌《映山红》反复咏唱“岭上开遍映山红”,挠到了囹圄中“夜半三更盼天明,寒冬腊月盼春风”的诗人的心坎上——沦陷区的红军眷属,关押中的含冤囚徒,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这组诗,同样一唱三叹。不仅如此,诗人又采用象征手法,以“映山红”自况,表达了自己的志趣和追求,以及走出炼狱脱离苦海回到人间的向往和期盼。
第一首,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爱”意,并且愿与“映山红”共枯荣。
第二首,写征人去,花未开,诗人面对面催促花开,表达的是人对花的期望,也表现了诗人期盼早日昭雪的急切心理。
第三首,写环境的险恶,而且此险恶持续漫长。尽管如此,为使斯人燃起希望,奋勇生存,映山红一度再度三度四度地以时开放,隐含着诗人在困境中的振作与坚持。
第四首,写正义得到伸张,世道终归太平,而那位长讴映山红的女子(片中主角潘冬子的妈妈)已为正义而捐躯,表达出揪心的惋惜、浓重的怅惘。
整个组诗,情韵起伏,照应严密,语言流畅,音韵浏亮,一派汉乐府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