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城市规划快题考试的基本要求

1.城市认知能力

“城市认识”“城市认知”,一字之差,体现了主体对城市这个复杂有机体截然不同的理解程度。其中“认识”是指主体搜集客观知识的主动行为,是认识意识的表现形式,而“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以及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城市认知指导空间实践主要是通过“城市环境—心理感知—空间转译”的过程来完成空间设计的。首先分析基地环境,包括对基地特质的解读,从自然与人文的双重角度深入了解基地环境。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营建主体深入分析,把握基地特质,指导空间形态优化设计、功能布局。从这个角度而言,快题设计便是城市认知能力的体现,空间感知、审美感知等主体心理感知过程,是对基地环境、空间场所的体验与建构,是设计的源泉之一。

2.规划实践能力

规划实践能力主要包括空间塑形能力和对相关行业规划的掌握及运用能力。空间的塑形表达是建立在相关规范基础之上的,如规划首先应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寻求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一个好的规划绝不应脱离实际,而亦应该考虑实施性。

对于空间形态而言,不同的形态表达能够刻画不同的空间氛围。空间塑形主要围绕空间要素展开,规划快题设计的基本空间要素包括建筑、道路、外部环境三个方面。建筑实体是实现功能与形成整体的基石,道路系统构成空间的骨架,外部环境则是实现空间环境氛围的组成,三者和而不同。以外部环境组织为例,外部环境设计通常围绕广场、庭院、绿化、水体等展开。广场作为公共活动场所,一般位于道路交汇处、片区中心位置等地段,设计应体现文化内涵与形象特征,发挥形态控制中心和形象中心的作用,可根据城市公共性广场、功能区中心广场、节点广场、步行联系广场和建筑周边广场的功能使用来设计。除了要具备空间塑形的基本能力外,多接触一些行业规划类型,对于快速切入考试的帮助非常大。

3.逻辑思维能力

规划快题设计能力是规划师职业素养的集中体现,在规划快题方案设计和图面效果呈现的过程中,考生应以一名职业规划师的思路去认识城市、解析快题。从规划师的思维出发,一般解题逻辑可以大致分为五步:环境剖析+目标制定+结构生成+空间布局+图面表达。其中环境剖析是快题设计的前提,主要是对基地周边环境、地块地形等基本要素的把握,依山就势的灵活处理与因地制宜的设计,将设计与自然有机融合。在环境剖析的基础上进行目标制定,制定基地的发展目标和理想愿景。根据发展目标生成规划设计的结构形态,进一步明晰空间布局结构,为空间布局做准备,结构明晰是空间合理布局的基础。最后是图面表达,力求图面清晰、整洁美观,图纸要素完备(包括总平面图、结构图、技术经济指标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