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培养:全面培训体系的数字化搭建
- 敬汉明
- 1580字
- 2025-04-15 14:20:08
1.1.1 企业培训为什么收效甚微
不少企业管理者抱怨,企业在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取得的效果甚微。这是不少企业管理者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那么,企业培训为什么难以获得突出的效果呢?主要原因有三点,如图1-1所示。

图1-1 企业培训收效甚微的原因
(1)对培训存在认识误区
企业培训要想取得效果,企业管理者首先必须清楚培训是什么,其对企业的价值和作用是什么。这是认识层面的问题。如果企业管理者对培训存在认识误区,那么培训将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然而实际上,不少企业管理者对培训都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为员工提供培训后员工的能力和素质会提高,这很可能会增加员工辞职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企业就会损失在培训方面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所做的一切培训工作都会徒劳无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企业管理者就会不断压缩培训成本,降低对培训工作的投入力度。
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将培训视为公司的福利,一旦企业经营状态不好,就会立即削减在培训上的投入,甚至直接停止提供这种福利。
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培训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能力强的员工不需要培训,而对能力较弱的员工花费再多的时间和精力培训也是徒劳的。
以上对培训的认识都比较片面,不利于培训工作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和价值。
(2)对培训的需求不明确
不少企业在展开培训工作前,并不会对培训需求进行调研、分析,这使得很多培训项目没有针对性,无法体现价值。这些企业在确定培训需求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第一种是没有认真、全面、深入地调查员工的培训需求,培训内容与相关规则都由领导直接决定。
第二种是完全由员工提出培训的要求,培训组织简单进行应对。
第三种是企业凭借经验或通过模仿行业竞争者,机械性地制订培训内容和计划。
总之,这些企业并没有对企业的培训需求和员工的培训需求深入地调研、分析,并将这些需求结合起来确定最终的培训需求。这样的培训需求就是不明确的,无法做到“对症下药”,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更不用说帮助员工提升能力了。这种情况下,企业即便开展了培训,效果也可想而知。
(3)构建的培训体系不合理或不完善
大多数企业的培训还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企业管理者会为了做好培训工作构建培训体系,但是这些体系设置很可能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培训师资、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结果四个方面。
企业培训聘用的培训师要么有足够的教学经验,但是教学方法比较老套,理论知识更新不及时;要么就是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系统,但是缺乏实践。培训师是培训工作的教练、引导者,是培训工作中的核心人物,所以有效的培训要求培训师既要具备理论知识,也要具备教学经验,同时还应了解企业和行业环境。
企业的培训内容有很多,但是大多数企业的培训内容仍然比较单一,只会培训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方面的内容,其他方面的培训,如企业文化、人际关系等的培训远远不够。
大多数企业在培训时采取的是传统的授课形式,即培训师在上面讲,学员在下面听。这种培训方法比较枯燥,不利于促进学员认真听课,无法掌握培训的内容。
一些企业将“培训课程结束”与“培训工作结束”画等号,并不会在课程结束后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这样一来,培训组织就无法了解本次培训有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下一步要如何改进。另外,企业管理者未充分考虑将培训中教授的知识与工作实际场景结合,不能有效形成从学习到实践的闭环管理。缺乏这部分内容的培训体系就是不完善的,很难确保培训的效果。
以上是导致培训收效甚微的四种主要原因,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原因会影响培训效果。但归根结底来说,导致培训收效甚微的本质原因是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没有构建合理、完善的培训体系。所以,企业要想提升培训效果,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培训理念,并根据企业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完善的培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