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走进百货大楼
- 重生1978,从打猎开始逆袭
- 泡销
- 1885字
- 2025-04-08 22:09:00
青山县百货大楼是城里最气派的建筑,三层的水泥楼房,门口挂着鲜红的五星红旗。陈超想着物资还不够,拉着林小满的手走进去时,立刻感受到了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他们身上的补丁衣服在光鲜的百货大楼里显得格格不入。
“要不...我们还是去扯布自己做吧?“林小满小声说,手指不安地绞着衣角。
陈超捏了捏她的手心:“成品衣服省事,再说...“他压低声音,“老周给的工业券不用白不用。“
百货大楼一楼的服装区人头攒动,但真正买东西的人不多。1978年的中国农村,能买得起成品衣服的家庭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都是来看看过过眼瘾。
“同志,看看这件。“陈超指着一件藏蓝色的确良衬衫。
售货员是个烫着卷发的年轻姑娘,瞥了眼他们的穿着,撇撇嘴:“那件要十二块,还要两张工业券。“
陈超直接从内兜掏出一叠钞票:“拿下来试试。“
售货员的眼睛瞪大了,态度立刻热情起来:“好的好的!您稍等!“
林小满试衣服时,陈超又看中了一件枣红色的女式棉袄和一件小女孩穿的碎花罩衫。等林小满从试衣间出来,他的眼睛顿时一亮——藏蓝色的确良衬衫衬得她肤如凝脂,腰身线条若隐若现,整个人焕发出惊人的光彩。
“好...好看吗?“林小满红着脸问。
“好看。“陈超嗓子发干,又对售货员说,“这件要了,还有那件红棉袄和碎花罩衫。“
“陈超!“林小满急了,“太贵了!“
陈超已经数出了三十块钱和三张工业券:“再拿两双女式皮鞋,37码和34码的。“
售货员笑得见牙不见眼:“您爱人穿这衬衫真合适!要不要再看看新到的围巾?“
半小时后,两人提着大包小包走出百货大楼。林小满又喜又忧:“花了四十六块钱!这够买多少粮食啊...“
“值得。“陈超笑着说,“再去供销社买点毛线,给妈织件毛衣。“
当他们路过县革委会门口时,正好遇见王卫民从吉普车上下来。看到两人手里的东西,王卫民笑了:“置办年货呢?“
“王叔叔!“林小满有些不好意思,“陈超非要买...“
王卫民看了看那些包装袋,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小陈不错,知道疼媳妇。“他顿了顿,“对了,你们村那个胡德贵,最近没找麻烦吧?“
陈超摇摇头:“暂时没有。“
“嗯。“王卫民若有所思,“过几天我去你们公社调研,顺便看看情况。“
告别王卫民,两人来到供销社。毛线柜台前,陈超一眼看中了一种深灰色的纯羊毛线。
“同志,称二斤。“他指着那团毛线说。
售货员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小伙子,给家里老人织毛衣啊?这毛线软和,保暖性好。“
称好毛线,老太太又推荐了几种毛线针。陈超不会织毛衣,但记得前世母亲最喜欢用竹针,便选了一套中号的。
“会织吗?“出了供销社,陈超问林小满。
林小满点点头:“我妈教过我。不过...“她犹豫了一下,“这么贵的毛线,我怕织不好...“
“练手呗。“陈超不以为意,“织坏了再买。“
林小满瞪大眼睛:“你什么时候这么阔气了?“
陈超笑而不答。前世他穷了一辈子,重生回来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现在有了门路,花点钱算什么?
回村的路上,林小满一直抱着那件红棉袄,时不时摸一摸,眼里闪着光。陈超知道,再朴素的姑娘也爱美,只是贫穷让她们不敢奢望罢了。
“穿上试试?“在一条无人的小路上,陈超提议。
林小满犹豫了一下,终于忍不住诱惑,脱掉旧外套换上了新棉袄。枣红色的棉袄衬得她肌肤如雪,整个人明艳得像朵山茶花。
“好看吗?“她在陈超面前转了个圈。
陈超看得呆了,好一会儿才说:“像画报上的电影明星。“
林小满噗嗤笑了,脸红扑扑的,比棉袄的颜色还要鲜艳。
到家时已是傍晚。刘玉英正在灶台前做饭,见他们提着大包小包进来,惊得锅铲都掉了:“这...这都是啥?“
“妈,给您和兰花买了点东西。“陈超把袋子放在炕上,一件件往外拿,“这是您的棉袄,兰花的罩衫,小满的衬衫...“
刘玉英的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才敢去摸那些新衣服:“这得多少钱啊...“
“不贵。“陈超轻描淡写地说,“对了,还有皮鞋。“
兰花从外面跑进来,看到新衣服后尖叫一声,扑上去抱住那件碎花罩衫:“我的?真是我的?“
“试试合不合身。“林小满帮她换上。
罩衫稍大了些,但兰花已经高兴得在屋里转圈了。刘玉英试穿那件深蓝色的棉袄时,手一直在发抖,眼里噙着泪花:“多少年没穿过新衣裳了...“
陈超又拿出毛线:“妈,小满说要给您织件毛衣。“
刘玉英摸着柔软的毛线,再也忍不住,眼泪扑簌簌往下掉:“超儿啊,妈这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
晚饭后,林小满就开始织毛衣。陈超和兰花在一旁看着,刘玉英则把新衣服小心地叠好,放进箱子里,说要留着过年穿。
“现在就穿。“陈超坚持道,“明天全家穿新衣服上工。“
“那怎么行!“刘玉英连连摆手,“弄脏了多可惜...“
“脏了再买。“陈超笑着说,“挣钱不就是花的吗?“
夜深了,林小满还在灯下织毛衣。陈超劝她休息,她却摇摇头:“再织几针...我想早点让妈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