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剑宗三人
- 从迎娶宁中则开始长生不死
- 夜半乌啼
- 2283字
- 2025-03-18 19:20:43
当华山私塾的消息传到中条山时,已是半年之后的事了。
中条山位于山西南部,横跨临汾、运城、晋城三市,山势狭长,故名中条。
此时。
在山中的一处静谧幽深的竹林中,有一道身影正在忘我练剑。
清风徐徐,带起阵阵竹叶沙沙作响。
封不平一袭灰色长衫,手中长剑翻转,剑光闪烁,快若疾风,气劲激得周围竹叶纷纷扬扬,宛如一场翠绿的风暴。
当年,剑宗一败涂地。
他谨遵师命,带着成不忧和丛不弃两个师弟匆匆逃离华山,隐居于此,日夜苦练,只为有朝一日重返华山,一雪前耻。
“师父曾说过,我天赋异禀,‘不’字辈中勿出其右,只要给我时间,必然能青出于蓝……”
“我还年轻,回华山之事,还不急……”
封不平挥剑如风,将所有的杂念都化作剑意,寄托在剑锋之上。
忽然。
竹林外传来一连串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此间的宁静。
封不平剑势一收,皱眉看去,只见成不忧和丛不弃气喘吁吁地奔来,脸上还带着掩饰不住的激动。
他微微眯眼,沉声问道:“你们不是去县里买粮食么?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成不忧脸色涨红,兴奋得声音都微微发颤:“封师兄,不好了……呸呸呸,是太好了,风师叔还活着,他在华山现身了。”
“什么?”
封不平猛地一惊,紧紧盯着二人,不敢相信。
成不忧用力点头,语气坚定:“千真万确!今日我们在县里买粮时,听到一队路过的商人闲谈,说是要带儿子去华山拜师……”
封不平眉头微皱:“现在,随便是个人都能拜进我们华山派了?”
成不忧连忙解释:“并非如此!我们起初也是这个想法,于是上前询问,才得知他们是去‘华山私塾’。而这‘华山私塾’正是风师叔主持设立的,意在从中挑选优秀弟子……”
封不平点头道:“哦,原来如此。”
丛不弃犹豫了一下,补充道:“不过,有一件事很奇怪——现在我们华山派的主事人是顾了凡,据说他是风师叔的关门弟子,也是下一代掌门,外人现在都称他为‘顾少门主’……”
顾了凡?
封不平眉头微蹙,眼中闪过一丝疑惑:“这人是谁?为何我一点印象都没有?难道是风师叔近年收的弟子?”
“不是!”
成不忧摇头道:“这人是宁老贼的小徒弟,当年他上山时还年幼,平时又闭门不出,而且没多久便是玉女峰大比剑了,你不记得他也很正常……
不过,我对他还有些印象,是因为第一次见面时,他对我说了一句‘原来你就是成不忧’。这话说得莫名其妙,令我百思不得其解,因此一直记得。”
封不平若有所思:“听你这么说来,我倒是记起来了,宁老贼确实收过一个小徒弟,只是未曾见过罢了。”
他停顿片刻,又问道:“但他为何会变成风师叔的关门弟子?”
成不忧摇头道:“这就不得而知了。”
三人沉默了许多。
最终,丛不弃轻声问道:“封师兄,那我们……要回去吗?”
封不平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电般锐利——既然风师叔已经现身,那就意味着剑宗获胜。
他缓缓吐出一个字:“回。”
……
……
与此同时。
华阴县内,“华山私塾华阴第一分院”正在如火如荼的招生中……
此次招生面向民间,只有两个条件:一是六至八岁,二是十两学费。
而分院地址,正是昔日的黄府。
顾了凡这次并没有出面,而是将一切都交给梅剑和竹剑打理。
当然,他并非偷懒,而是想借机锻炼梅竹二女的能力。更何况有王时雍派人协助,根本就不会出什么纰漏。
这半年间。
顾了凡送了王时雍一份厚礼,那就是玻璃的制造方法。
至于如何经营、如何牟利,他未曾过问,只是提醒了一句“物以稀为贵”,便坐等分红。
此刻,希夷祠前。
顾了凡正悠然地躺在太师椅上,沐浴秋日暖阳,手中轻摇折扇,漫不经心地看着宁中则练剑,但心思却放在属性面板上。
【姓名:顾了凡】
【等级:4级】(注:10级解锁“融会”功能)
【功法:华山气功Lv2(136/200),华山剑法Lv4(0/=),洞中剑Lv3(3/150)】
【技艺:弓箭(熟练:178/300)】
……
如他所想。
华山剑法升到4级后,就到了极限。
“这垃圾系统,简直就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好在现在调头加内力,还不算晚。”
顾了凡暗骂了一句。
他抬头,幽怨地瞥了风清扬一眼。
如今,宁中则有风清扬的指点,已经将“洞中剑”练到了5级,想来原著中刚出场时的令狐冲也就这水平。
然而,风清扬始终不肯教宁中则“独孤九剑”……
这门剑法。
也是顾了凡最想学的武功之一。
有那么一瞬间,他都想把风清扬按在床上……咳咳,邪恶了……
随着一道钟声响起。
今日的课程结束,三年一班和三年二班的学生们纷纷走出学堂,成群结伴回家。
很快,苏映雪就来到了希夷祠。
“爹爹!”
顾了凡微微一笑,伸手将她抱了起来。
小姑娘的身体现在已经好很多了,顾了凡便将她安排在二班,跟着令狐冲一起读书练武。
“爹爹,《三字经》和《千字文》,我都学完了,我想去一班学四书五经。”小姑娘双眼亮晶晶地说道。
顾了凡愣了一下,笑道:“这么厉害啊!那你背《三字经》给我听听,背得好,我就让你去一班。”
小姑娘甜甜一笑,脆生生地开口,声音清亮如晨间初霁:“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秋风萧瑟,掠过祠堂前的古柏,卷起几片枯黄的落叶,在青石地上打着旋儿,发出簌簌声响。
童声稚嫩而悠扬,仿佛一串清澈的泉水,在祠堂中流淌——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顾了凡原本还带着几分欣慰与惊喜,然而听着听着,笑意却一点点凝滞,眉头微微蹙起,眼中浮现出一丝不可思议。
他很确定。
小姑娘此前并未读过书,识字不过半年,竟然能将整部《三字经》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
这已不仅仅是过目不忘,而是……
“爹爹,我背完啦!”
小姑娘仰着小脸,眼眸如晨露洗过的湖水,清澈纯洁,嘴角扬起,露出两个小巧的梨涡,仿佛在等着他夸奖。
然而,顾了凡并未立刻回应。
他盯着她,神情微微凝重,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将她抱回来时的状态——已经奄奄一息,几乎断了生机,又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在心头萦绕……
他沉默良久,终究还是试探着吐出五个字:
“奇变偶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