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赫鲁晓夫快乐棒
- 人在北美:重建大明帝国
- 讲故事的西瓜
- 2039字
- 2025-02-13 08:00:15
至于为何需要种植多种品种。
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大规模惨案。
那爱尔兰不就是因同时代只种植同一品种高产土豆,以至于一场针对土豆的腐烂病,就引起世纪级别的大饥荒嘛!
当然,若是把锅全部推在一种植物病上多少有些失了公正。
凭良心讲,那场饥荒与其用天灾来解释,倒不如说是因为大英的大缺大德!
区区爱尔兰小岛,本就遭遇饥荒,作为中央政府的大英不仅无动于衷,甚至,让爱尔兰岛向外输出粮食……
一个闹了世纪级别饥荒的岛屿,你让其向外输粮!
这是何等的大缺大德啊!
这也直接导致着整整一百八十多万爱尔兰百姓流离失所!
也间接使得爱尔兰走向独立!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想到这19世纪的著名惨案,朱师漱也就并不打算大规模种植同一品种。
除了粮食之外,他还进行大豆、玉米等其他作物的大规模种植。
众所周知,七年级,初中地理曾讲过,密西西比河沿岸,颇为适宜种植大豆玉米。
说起玉米,也就是赫鲁晓夫快乐棒。
大明种植玉米,其主要目的并非是给人吃,而是为了大明的菜篮子工程。
玉米这东西,同大豆一样,养猪养鸡,都可以,这就非常通用。
况且,玉米还有榨油的能力。
再就是玉米的产量,福建建阳玉米种植示范片,每亩地,密植三千五百株,可达产量1072公斤。
就算是因为大规模机械农业,导致粮食稍微减产,也就尚处于可以接受的范畴。
种植品种,因此定为先玉235,穗粒多,良好栽培,诸如此类,一系列容易高产的品种!
除了水稻、玉米朱师漱有着自己的考虑,其余的农作物。
包括棉花、大豆在内的众多常见农作物,则是完全没用朱师漱头疼。
不同于请一个专家,朱师漱的背后,站着一个庞大农科院所!
而他们,为着那一万亩的试验田,可谓是对朱师漱尽心尽力!
其实,朱师漱想的倒也简单。
这些农作物,仅凭农研所,他们是断然买不完的。
买不完的归谁?
当然是归大明!
开玩笑,种子都是大明出钱买的!
所以,就哪怕画出来一万亩给他们,得利最多的,还是大明。
但各个科研所,对此则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华夏地贵,尤其是在东南沿海,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而这,也让朱师漱不由得又一次感慨,华夏种地的百姓,到底还是淳朴啊!
处理好农业种植问题,下一步就是解决肉类问题。
先前操办的几个小规模养鸡场。
在人手少的情况下,怎么着都行,粪便就算往河里丢,谁管他!
可是人一多,这养鸡的数量一旦上涨,这就成了大问题!
猪肉,自然也在朱师漱考虑之中,但相比较于42天出栏的白羽鸡。
朱师漱觉得,还是以养鸡为主比较好,这玩意出肉快啊!
养猪,也不是不能有,但要作为辅助手段。
再说鸡种,好巧不巧,养鸡全世界前十的企业,盛农,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是麦当当全国唯一合作伙伴!
就是华夏本土企业!
农研所的大家,更是没让朱师漱费多少劲,就和人家搭上了线,并套来了他们养鸡手法。
而他们的生产模式,也号称零废弃,零排放,零污染,从鸡血羽毛的废弃物,再到再生资源,主打一个省心!
当然,合作并不是没有代价,前提是朱师漱必须采购他们企业的种鸡。
对此,朱师漱表示欣然接受,全当为了省事了!
…………………………
先前工作轰轰烈烈展开之后,再就是农机问题。
华夏农机企业,擅长的是小规模的农机。
这些农机是为了适应华夏大多数田地而存在。
像朱师漱想要的那种超大型农用机械,只有美国和欧洲有生产。
然后,美国佬恰逢其会提高了进口关税,农业部为了抵制其流氓行为,针对性的反制美国农业机械进口。
就当朱师漱为之苦恼时,又得知消息。
由于美国农机涨价,欧洲农机选择大幅度降价,从而快速抢占市场……
由此,朱师漱以前所未有的廉价,采购了一批欧洲超大规模农机。
说起来,钱倒好说。
欧洲的有钱人们,依旧在追逐奢侈品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
农田之外,华夏的户部的官员们凑在一起,驻足低头,表情各个极其严峻。
“柳尚书,您就没再劝一劝陛下!”
“开玩笑!陛下一言而决的事情,容得我等插嘴吗!”
柳修气愤地说道,又一把紧紧捂着胸口。
“造孽啊!”
远处,一架双翼飞机正在飞行。
与之对应的,则是从机腹正往下撒着东西!
没错!
利用飞机播种!
这等在后世美国限于成本,也不怎么常见的景象,在如今大明四处可见!
对于水稻的播种,这种法子无疑是最快的!
但对于户部这些农民出身的官员们来说,不育秧,不插秧,就这么往田里丢。
是,这样倒也能长,但是……
造孽啊!
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柳修气得直跺脚。
“这得少收多少粮食啊!”
随着朱师漱的安排,水稻、春小麦,在前所未有的效率下播种完成。
再往后,时间来到四月,到了玉米播种的时候。
也是在这时,首批船队回来了。
华工的家属们,在日本过了几个星期的了解情况之后。
乘坐排水量三点二万吨的鹏城舰,前往大明。
这一艘巨轮,使得这些新移民们对大明心悦诚服!
…………………………
波涛汹涌的大海上,狂风卷积着乌云!
船舱里,随着船身的摇晃,朵儿紧紧的抱着王氏。
“姑母,我怕。”
“别怕孩子,上船的时候你不是也见到了吗?这船那么大,不会有事的!”
“我……”
看着怀中胆小的孩子,王氏眉毛一竖,看向黄师爷。
“我说,老黄,你就不能去问问怎么回事!”
“哎,我这就去!”
有些怕老婆的黄师爷苦笑着,跌跌撞撞的走出船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