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尘历389年。
梁烨发兵攻打齐王李掣,这一战将决定东南与南方的归属。战鼓未响,硝烟已在空气中弥漫,南方大地都在紧张氛围中震颤。
八年前,纷争拉开序幕。梁烨率精锐大军猛攻陈王朱安和,朱安和的领地瞬间战火纷飞,城池接连失守,百姓流离失所。
他自知不敌梁烨,便向齐王李掣求援。
当时,齐王正与孙昊明争暗斗,矛盾尖锐。
看到陈王的求助信,李掣不屑一顾,觉得这是陈王的垂死挣扎,不如坐山观虎斗,等双方两败俱伤后再坐收渔利,于是只给了个模糊答复便将此事抛之脑后。
梁烨军队势如破竹,陈王防线纷纷瓦解。
朱安和每日愁容满面,谋士虽足智多谋,也无法改变军力悬殊的局面。看着领地渐小、士气低落,朱安和满心绝望。
无奈之下,朱安和决定妥协。他深知只有依附齐王才有一线生机,于是不顾众人劝阻,亲自前往齐王领地。
他身着朴素衣衫,带着几名随从,风尘仆仆来到齐王府邸。
见到李掣后,朱安和恭敬行礼请罪,恳请齐王收留自己,并承诺愿为其部下,赴汤蹈火。
李掣眼中闪过得意,沉默片刻后提出条件:军队听从指挥、领地归其管辖并上交部分税收资源、必须忠心不二,否则定斩不饶,朱安和毫不犹豫答应。
就这样,朱安和这位陈王成了齐王部下,暂时保住性命和部分领地。
梁烨在得知朱安和投靠齐王,心中大怒,不顾谋士建议,发兵数十万与齐陈两军对垒,最后以梁烨退守关内结束。
此战奠定了齐王的地位,也让“陈王”朱安和甘愿成为安怀侯。
至此齐王已占六州三县之地,是当时最大的诸侯王。梁烨尽管失利,但其自身实力强大,哪怕损失五万大军,还是齐王的劲敌。
在白慎退出甫京后,甫京迎来短暂安宁,旋即又陷入混乱。
着尘历三百八十年五月,秦图亲率四万大军一路横推,将甫京附近郡县收入囊中,中旬便起兵直逼梁朝古都甫京。
彼时甫京因左刘之争、白慎统治等,民生凋零,人口从两百多万锐减至十几万。五月十七日,战争打响,不出一个时辰秦图就攻入昔日皇宫。
但到了五月二十日,渭源王陆湛携二十一万大军登场,轻松碾压秦图的五万人马,将其全部活埋。
陆湛手段狠辣,甫京在他的统治下犹如人间炼狱。
383年,杨离攻打甫京,被陆湛斩杀八万,杨离逃遁。
384年,刘闼知携大军来犯,陆湛三战三败。
385年,陆湛被杀,甫京易主。自此甫京进入短暂的和平。
389年齐王李掣被梁烨所灭,南方只剩梁烨和孙昊两大势力。
391年,梁烨大举进攻孙昊。
392年,罗云关破,孙昊十万大军烟消云散。
393年,钱越南下,白慎首战失利。
393年6月,白慎部采取示敌以弱,分进合击之策,重创钱越部,七月中,钱越听从谋士建议,基本稳定败势。
395年,白慎命三万骑兵围点打援,自统领二十六万大军,强攻钱越防线。钱越被迫分兵,疲于应对。
十一月底,钱越再次被打败,麾下将领死伤殆尽。到此时钱越的地盘基本被白慎所占。
396年,钱越死于曹炎手上,其部十不存一。五月,曹炎降。
同年,白慎进攻甫京,刘闼知领兵抵御。
397年城破,刘闼知焚皇宫,三月十七日,白慎平定刘闼知部残余势力,彻底平定北方,改甫京为甫定城。
次年改狄安为太安城,随后登基称帝,国号靖,史称太靖。
同年,孙昊不敌梁烨,败退西部,无力回天。
399年五月,梁烨北上征伐,杨离归降。六月,梁烨挥军攻打白慎,七月底大获全胜,重创白慎部,此后不断增兵,双方进入漫长胶着战。
400年,平南王孙昊在平襄称帝,国号为顺。
402年,梁烨大军兵临甫京,白慎麾下陈复、慕容缙紧急支援,凭借坚城防御与巧妙战术,勉强抵挡住了梁烨的疯狂进攻。
403年,白慎暗中联合孙昊,趁梁烨军队久攻不下、士气低落之时,发起全线反攻。
孙昊则在梁烨后方突袭,烧毁粮草辎重、截断补给线。梁烨腹背受敌,军队大乱,被迫仓皇撤退。
此后几年,白慎联合孙昊持续施压,梁烨屡战屡败,彻底失去了染指甫京的机会。
405年,梁烨建国,是为南梁。自此梁朝被瓜分干净,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