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不蒸馒头争口气(四)

牛肉涮锅,荷叶鸡,馒头,豆浆,腌菜,这顿饭吃得姜子牙无比满意,只觉得每一道菜都极为合乎胃口和牙口。

等小米粥端上来,老头子将剩下的一块馒头掰成两半,在荷叶中蘸饱了浓浓的汁水,就着小米粥吃下。

几口小米粥下肚,更觉得满足,尤其这粥,极为浓稠。不过姜子牙早就确定,这必然是鬼君王浩然的手艺,放下碗筷后,也不去称赞姬信家的厨子。姜子牙笑道:“司马,可还有馒头?”

姬信赶紧命人给姜子牙拿了八个馒头。老头子酒足饭饱,起身领着武吉和两名侍女告辞。众人送别之时,目光都不经意在馒头上逡巡。只是姜子牙是太师,他又吃又拿,自然没人敢说什么。

而姬信是司马,士卒与乐师们怎敢向姬信索要馒头。

好在姬信也不小气,等众人吃完散伙时,一个人送上四个馒头。大家这才千恩万谢,笑嘻嘻地告辞。

此时屋内所有器皿内空空荡荡,涮牛肉片的锅中,汤汁都被喝了个干净,更不用说其他饭菜。大厅内除了零乱的桌面,就只留下一地散乱的马扎,以及坐在马扎上的太宰姬旦。

姬信开始觉得事情不对头了。果然,姬旦板着脸问道:“还有何人吃过?”

“只有厨子。”

姬旦这才放下心,看着姬信那有点小得意的神色,觉得这弟弟虽然离谱,却勉强在礼法之内。若是姬信敢不分对象,大肆宴请众人,姬旦都不好帮他说话。

“还有吗?”姬旦问道。

“还有给太宰的一份。”

“带上,随我入宫!”

半个时辰后,周王姬发和王后邑姜终于停下了筷子。就在姬发想开口,又想继续来两口之际,邑姜给姬发蘸肉汁,盛上小米粥。姬发好久没有吃过这么满足的一顿饭,一狠心,把这些都给吃光。满意地抹抹嘴,姬发站起身,命姬旦与姬信跟在他身后在院子里溜达。

背着手沉默地走了几圈,周王姬发才责备道:“信,汝为何不改轻佻?”

说完,姬发打了个饱嗝。

“大王,臣真是刚做。”姬信有点委屈。

“今日之汝,做何事,皆为人关注。”姬发提醒着自己的傻弟弟姬信。

“……是。”

姬旦见王兄和弟弟之间谈得还算不错,这才说道:“大王,在外征战,却是无暇。”

“旦!汝也有错。若是汝能多指点信,信也能少受刁难。”姬发矛头转向了姬旦。

“是。”姬旦应道。姬旦并不觉得姬发说得有什么不对。从现在看,姬发虽然经常批评姬信,却在两年多时间里,将姬信从一名甲士晋升为司马。

反观姬旦自己,对姬信始终是用而不信。若是真的相信姬信,至少在进贡与制作礼乐方面,先与姬信商量一下,听听姬信的意见,然后再做决定。

姬旦决定,以后必须把姬信当作可信的大周栋梁来对待。

姬发吃得舒服,身体也感觉有力许多。他让两个弟弟上前和他并肩而行,声音低了些,“信,甲胄之事准备得如何?”

“两月能成。”

“汝此次出兵,欲率多少兵马?”

“一万五千。”姬信将他与王浩然讨论的结果告知给姬发。

姬发想了想,转向姬旦,“太宰,10日内,宴请洛地诸侯。”

姬旦立刻应下,心中已经开始盘算到底准备多少食物。

姬发又转向姬信,“信,汝可还有世上未见之物?”

姬旦心中一动,再次确定了姬发对姬信的信赖程度。珍贵之物,是用来交好与赏赐诸侯。若是姬旦,无论如何都不会考虑向姬信询问这等事。

姬信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珍贵”,当即询问起王浩然。

此时王浩然对这商周时代有了更深的理解,馒头和叫花鸡便能让众人如此满足,这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的确太落后。

不过王浩然并不因此歧视商周时代,在全球同时代的国家中,商周在制度与文化上已经远远走在前面。

更何况,农业时代的技术,商周时代都有了萌芽,只是还没经过时间积累罢了。

思忖一下,王浩然答道:“珍贵之物,不过衣食住行。你问姬发想要什么。”

片刻后,听了姬信回答的姬发满意地点点头,姬旦心中则是一阵感慨。在姬旦对姬信的感觉中,姬信认为的珍贵之物,必然是稀罕却没多大用的物件。能将“衣食住行”作为珍贵之物的选拔标准,姬信可是不一般。

周王廷能够号令大周诸侯,除了诸侯基本出自姬姓,更重要的是王廷通过诸侯的服从度进行赏赐。赏赐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新技术。姬旦明显感觉到,吃了姬信的这顿饭,明显比吃日常的食物,感觉身上更加有劲。也舒服很多。

“信,汝可为洛地诸侯耕种吗?”姬发问。

这次姬旦可是对姬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通过联络商国诸侯,得到了几十件铁犁。姬旦对如何使用这批铁犁没什么经验,但姬信可是提供过青铜犁,想来对于铁犁应该很有办法才对。

“遵命。”姬信答道。

从姬发这里离开,王浩然对姬信命道:“犁地之时,得做好。”

姬信不是很理解,“鬼君,大周又不懂冶铁术。再说,几十个犁,又能做什么?我还觉得有可能把铁犁用坏。”

“你这家伙,该到放开思路的时候,怎么又保守起来。”王浩然笑道。

“难道我说错了?”姬信不服。

“你说得都对,尤其是对铁犁损坏的判断。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给洛地诸侯用铁犁,代表了尊重。也会让洛地诸侯对于打败商军后的生活,有了盼头。”

“盼头?”姬信很是不解,“难道他们真的会认为,打败了大商就可以得到铁犁?”

“为什么不可以?”王浩然反问。

姬信一直觉得自己的直觉是有用也是很糟糕的东西。因为他的直觉,往往是好的不灵,坏的灵。想到铁犁,姬信就莫名感觉到,好像是不太可能弄到手。

只是不考虑糟糕事情的话,王浩然对他的看法的确没错。

十日后,姬发宴请了洛地诸侯,席面上采用姬信招待姜子牙与姬旦的菜色。

周王姬发厉行节俭,却不是没有见识,大周的饭菜佳肴,姬发都吃过。连姬发都觉得是人间美味的饭菜,洛地诸侯们更是吃得陶醉其中。

旁边陪坐的姬旦看着一众食客,心中对姬发的识人术更是钦佩。他本以为姬信是用了什么奇怪手段,等他找姬信询问,才发现姬信搞出了一个叫“石磨”的器具。因为姬信没时间,还属于半成品。

大周不缺乏能工巧匠,完整版的石磨很快就搞了出来,还实现了牛拉以及人推的两种动力方式。

从第一个石磨出现后,大周工匠们又凿出了四个石磨。一共五个石磨,几天的白天持续不断地工作。

除了石磨之外,对晒干的麦粒进行最初破碎的设备,以及分离从最初的小石子,到麸皮的筛子。还需要有匠人对不同阶段的磨粉进行分别再制。这又是新的流程。

总之,制作面粉是一整套技术和设备,光靠灵机一动,可搞不出这样的体系。

姬旦此时觉得有点明白,为什么姬发与姜子牙会如此支持姬信。姬信的确轻佻,不懂事,各种奇怪念头不停出现。但是姬信有能力将这些念头变成可以操纵的一套东西。绝大多数人都不具备这样的才能。

有了这样的新认知,姬旦觉得姬信一定能够搞好姬发要他做的事情。

宴席结束时,诸侯面前餐具内皆是空无一物。姬发这才告知诸侯,关于大周要帮洛地诸侯耕地之事。

洛地诸侯最初自然欢喜,后来听闻负责人居然是姬信,不由得有些不安。毕竟,他们之前的确是想换掉姬信,换上更能打的周国将领统军。在洛地诸侯看来,姬信很可能会报复他们。

姬发此时沉声说道:“大周先祖后稷,精于五谷。大周绝不会辱没先祖。”

听到周王姬发这么讲,洛地诸侯只能感谢。

此时成为重要角色的姬信却在大周铜匠作坊里看着最新的胸甲制作。那些师傅们将融化的青铜汁浇入泥制模具,等冷却后,将泥敲碎,再对粗坯进行处理。

只是这胸甲比较薄,浇筑很麻烦。师傅们正在不停改进,尝试达到姬信的要求。

姬信有些着急,问道:“鬼君,厚些不好吗?”

王浩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厚了,太重。你看商军的铁甲,甲片有多薄!”

为什么这么做,王浩然没有讲给姬信。王浩然采用了倾斜式的青铜甲,使得胸甲厚度薄了一半,整体重量和用铜减少了30%。但是因为倾角的缘故,水平面的厚度其实并没有薄太多。

而且倾斜还有个好处,就是对方刺上后,武器会沿着铜胸甲表面滑动,更有利于防御。

只是做到这个程度,对于匠人的要求就比较高。王浩然并没有急,因为急也没用。

看匠人们已经确定了胸甲形状,王浩然就让姬信赶紧去司马公署办差。毕竟,身为大周司马,姬信不是没事可做。

司法公署里面的官员们此时对姬信都很客气,直到副司马姬丰前来,姬丰把姬信拉到一边,问道:“司马,今年何时出征。”

“春耕后。”

两人就这么聊了一阵,姬丰发现姬信对于公务的熟悉程度虽然不高,但是很清楚司马的工作。这让姬信觉得有些失望。

当姬信询问要征集哪些兵马之时,姬信才没有透露更多消息。姬丰又尝试数次,姬信都不透露机密消息。姬丰更确定了姬信这厮心机深沉,却也不敢多问。

晚上回到住处,姬丰向稳健派们介绍了情况。听闻姬信还会率军出征,稳健派倒是提出了个问题,“司马,朝廷有制度,司马领军7500。姬信要领军一万五,当是有一位副司马当副将。有任命副司马的消息吗?”

姬丰摇摇头。此次稳健派没有对姬信继续动手,最大原因就是姬丰这位副司马很可能在今年的战争中领军出战。一旦由姬丰率领7500人马,稳健派们相信,至少姬丰手下不会受到什么伤亡。

至于姬信么……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