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跛足,癞头,渺渺茫茫

乱云堆里结茅庐,已共红尘迹渐疏。

莫问真游向何处,三山半是补天余。

且说玄明负着半截血剑离了怡红院,方转过沁芳桥,忽见前方垂柳阴里转出两个异人。

那跛足道人头戴破荷叶巾,一足踏着麻鞋,一足裹着水藻,腰间葫芦还滴着忘川水,口中唱道: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情根忘不了!

孟婆汤冷奈何桥,偏我拖泥带水跑。”

旁边癞头和尚拍着油渍斑斑的袈裟接口道:

“无稽崖下笑荒唐,青埂峰前说短长。

若问此身归何处,葫芦里卖续命汤。”

玄明按剑而立,但见那道人左袖灌满阴司寒风,右袖却飘着阳间柳絮;和尚癞头上结着三生石苔,赤足踩着彼岸花影。

虽形貌腌臜,通身却透着地府也拘不得的自在。

“道友请留步。”

跛足道人将葫芦往青石上一顿,震出半盏残汤。

“贫道渺渺,这位师兄茫茫,特来贺真人勘破'风月鉴'。”

那汤中浮现玄明幼时在终南山拾柴景象,火堆里竟燃着半卷《金陵十二钗》画册。

癞头和尚嘻嘻笑着摘下耳后夹着的通灵宝玉,那玉忽大忽小,竟似活物般扭动:“那年携它入红尘,原想借荣国府富贵气洗去补天憾。谁承想……”

他忽然将玉掷入沁芳溪,水面霎时浮出警幻仙姑织命图的倒影。

玄明稽首道:“二位既知前因,可知这断剑该往何处开锋?”

话音未落,茫茫大士突然扯下腕间佛珠,一百零八颗舍利子落地成阵,显出大荒山无稽崖景象。

但见青埂峰腰缠着九重因果链,峰顶补天石缺口处,正与玄明胸口云纹刺青严丝合缝。

“好教真人得知。”

渺渺真人以葫芦嘴指点虚空,忘川水汽凝成偈语:

“石本无情因有情,剑原有鞘为无鞘。

欲斩太虚三千丝,需向心口借火苗。”

玄明抚胸蹙眉,那云纹竟灼如炭火。

忽记起师尊临终前,曾引三昧真火在他心口烙下符印,原是用自身道骨替他存了簇补天余烬。

癞头和尚赤脚踏碎佛珠幻象,从破袈裟里摸出半块胭脂:“此物乃神瑛侍者浇灌绛珠草所用,沾染了九重天外离恨火。”

胭脂遇风即燃,火光中浮现警幻仙姑命门所在——竟是太虚幻境东南角的灌愁海。

“当年女娲娘娘补天时……”

渺渺真人忽然正色,左眼淌下忘川水,右眼溢出孟婆汤。

“遗落五色石中唯缺'情'字纹路。那警幻偷取石中情魄,方能在灌愁海豢养十二痴魂。”

玄明怀中血剑突然长吟,剑锋指向西方。

却见茫茫大士癫笑着扯开胸前皮肉,内里不是脏腑,而是大荒山无稽崖的微缩景观:“真人请看,此去灌愁海必经'三生石',石上刻着……”

话音戛然而止,和尚化作青烟钻入玄明腰间葫芦。

渺渺真人跺了跺跛足,地面忽现阴阳鱼图案:“急甚?!罢!贫道送真人一程。”

玄明顿觉天旋地转,再睁眼时已立在座血玉牌坊前,匾额“孽海情天”四字正滴落漆黑墨汁,恰是生死簿上的往生墨。

铁笛一声吹破梦,乾坤无处着功名。

此身已坐青冥上,回首方知造化轻。

这正是:太虚幻境本无门,情根深处即乾坤。

蜃楼海市幻耶真?踏破虚空始见痕。

一点灵犀通造化,万般因果系情根。

话说玄明立在“孽海情天”牌坊下,但见那血玉柱上盘着九条乌金龙,龙睛俱是女子泪珠凝成。

正待举步,忽闻身后传来木鱼声,回身却见跛足道人与癞头和尚竟随至幻境,那和尚癞头生出一枝并蒂莲,道人跛足踩着朵墨云,端的是鬼气森森里透着仙家妙相。

“真人且慢行。”

渺渺真人摘下腰间葫芦,倒出半碗浑浊汤水,内里沉浮着金陵十二钗的命格碎片。

“饮了这碗'不忘汤',方能在灌愁海中辨得真幻。”

那汤面忽现黛玉葬花之景,花瓣坠碗即化金戈铁马。

茫茫大士扯下袈裟一抖,漫天星辰簌簌而落,化作串佛珠套在玄明腕间:“此乃三生石上露水结的'破妄珠',遇着那起子痴魂怨鬼……”

话音未落,珠串忽变赤红,映得前方牌楼匾额“孽海情天”四字竟化作“薄命司”三字。

一葫芦装尽忘川水,两袖风藏生死书。

笑指红楼皆幻影,跛足踏破紫云窟。

癞头曾沐补天雨,赤足踏穿孽海冰。

佛号未消胭脂气,袈裟裹尽女儿灵。

玄明稽首道:“二位仙长既知前缘,可知这断剑如何斩得警幻命脉?”

话音未落,渺渺真人忽然将葫芦倒扣,忘川水漫过玄明腰间断剑,那血刃遇水竟生出五色芒,剑身浮现《石头记》残页,字字泣血:

“那蠢物自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却不知早被警幻那厮换了命数。如今要破此局,需向离恨天外借得女娲娘娘补天时遗落的'情火'……”

癞头和尚闻言大笑,摘下耳后夹着的通灵宝玉掷向虚空。

那玉迎风便长,化作块残缺不全的补天石,石纹中渗出丝丝赤焰:“当年老衲与这顽石讲经,它听得'情'字便落下泪来,泪中自带三分补天余烬。”

玄明胸中云纹刺青骤然灼热,与那顽石遥相呼应。

忽见石上裂痕竟与贾宝玉心口伤痕一般无二,方悟宝玉原是补天石灵魄所化。

正待细问,渺渺真人左眼淌下黑水,在地上汇成偈语:

“石中有火火藏情,剑里无锋锋自鸣。

要破太虚生死局,须向绛珠借泪晶。”

恰此时,腕间佛珠突然绷断,一百零八颗舍利子滚落孽海,每颗都映出大观园景象。

玄明见黛玉正在潇湘馆题帕,泪珠落处,帕上墨迹竟化作锁链缠住警幻仙姑织机。

“时辰到了。”

茫茫大士赤脚踏碎满地幻象,从耳中掏出根绣花针。

“此乃当年警幻为缝补命数所用的'因果针',真人可持此物……”

话音未落,那针忽化游龙,直扑玄明手中断剑,霎时剑身完整如初,锋刃流转着离恨天外光。

渺渺真人将葫芦往地上一摔,忘川水涌成舟楫:“此去灌愁海三百六十里,要过十二重情障。真人切记,遇着故人魂魄莫要回头,见着前世因果切莫驻足。”

言罢与茫茫大士相视大笑,化作青烟钻入补天石裂缝。

玄明负剑登舟,见那船头刻着“引愁金女”,船尾雕着“度恨菩提”。

方解缆绳,忽闻两岸传来哭声,却是元春持着判官笔、可卿捧着紫河车,在孽海边追着舟楫哭喊:“道长留步!”

情天孽海本无舟,自扯风帆作钓钩。

任他仙鬼啼血泪,一剑光寒十四州。

这正是:太虚幻境本无路,情火焚尽自通天。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