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推销市场

“王老板,好久不见。”

雷书记的大嗓门盖过了广播。

他裹着藏蓝呢子大衣进来,领口别着毛主席像章。

公文包上“安全生产“的红漆字快磨没了。

张雪敏锐地注意到,书记中山装口袋别着两支钢笔。

这是去年全县干部大会,只有去省里培训的才发“英雄“牌金笔。

王健听到张雪的提醒也点了点头。

“雷书记,新年好。”

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蹲在锅炉房后头说话。

蒸汽管道把雪地烘出个黄褐色的圈。

“轻工局马局长特意打电话,说你在广州的家电项目干得不错。“

雷书记掏出手帕擦了擦眼镜,询问道:

“你怎么想?”

“要不要来年也在咱青石镇开家分厂?”

“来青石镇开分厂?”

王健搓着冻僵的手。

前世这书记此时该在省党校学“商品经济“,准备调任了。

现在却来关心他分厂的事情,这是他没想到的。

“二十万低息贷款,三年免税。“

雷书记递过盖着红头章的纸,解释道:

“只要分厂落户青石镇,这些条件都不是问题。”

“我这边办事的速度,你应该清楚。”

......

话没说完,车间突然爆发出欢呼。

老许举着电报单冲出来:

“上海那边加订了一千条牛仔裤,咱们又有订单了“

王健也暂时请雷书记进去办公室稍等。

他则是接过了老许的订单。

“我派出去的那些销售,没有介绍业务进来吗?”

那些人都是之前销售过王健手下品牌服饰的老销售了,按理来说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不行啊。”

老许也解释道:

“已经这么长时间了,但是厂里的订单总是不够的。”

老许指了指不远处的工人们。

“一个月的时间里,差不多有一半都是休息的状态。”

“这...”

王健也有些担心,他将方女士和张箐的电话写给了老许,叮嘱道:

“暂时不要联系她们。”

“等过完年,方女士那边应该会有动作。”

“还有几家经销商也和我谈好了条件,先把这个年过好吧。”

“账上的钱还够么?”

“够的。”

老许也解释道:

“只是刚好够发这些员工的工资,还有材料费,没有一点盈利。”

“先这样吧。”

说话间。

张雪也端着铝饭盒走了过来。

腌萝卜的酸味混着她发梢的蜂花护发素香。

她默默将饭盒递给了王健。

王健只是扒了几口,又还给了张雪。

“你先走吧,我和雷书记有事要谈。”

......

回到办公室。

只见雷书记拿着一本册子,正翻阅着,这是老许根据厂里的产品,打印的广告册。

“棉服,你们这里能不能做?”

“棉服?”

“对。”

雷书记解释道:

“棉服走绥芬河口岸,换来钢材。“

“不是直接的现款,要等镇子上的款拨下来,才能给你们兑换。”

“可以啊。”

虽然是以物换物,但王健知道,这是雷书记为了保证服装厂的生意,才特意找来的订单。

“你要是想出口创汇的话。“

雷书记抚过“Made in China“的标签,突然压低嗓子道:

“下月我去轻工部开会,帮你打听打听注塑机的批文,你们家电厂用得上。”

......

深夜的厂长办公室亮着台灯,王健在稿纸上划拉数字。

张雪蜷在拼起来的长椅上,身上盖着他脱下的军大衣。

窗外忽然传来引擎声,两束车灯刺破黑暗。

“王老板!“

县运输队李队长撞开门,皮帽子结满霜花,

“绥芬河那边回信了!“

他掏出的便笺纸印着俄文,背面用铅笔写着:

十车皮钢材换五万件棉服,预付三成。

老许冲进来时差点撞翻暖水瓶:

“工人听说要加班赶工,都在车间等着呢!“

王健望向窗外,三十多个女工举着煤油灯站在雪地里。

领头的张寡妇抱着缝纫机头,红纱巾在风里猎猎作响。

第一缕晨光照进车间时,缝纫机踏板声已响成暴风骤雨。

王健把粮票本拍在桌上:

“完工每人加十斤全国粮票,五张布票!“

女工们的欢呼声惊动了梁上的燕子窝,雏鸟探出头,绒毛上沾着棉絮。

雷书记的办事员也走了进来,递上盖着部委钢印的文件:

“书记让我捎句话,BJ要搞经济技术开发区......“

“多谢。”

王健摩挲着文件抬头烫金的国徽。

想起前世在深圳见过的第一块开发区牌匾。

那时的霓虹灯里,可没有这些在机油味中歌唱的女工。

王健还在发愣。

却见张雪把热腾腾的菜包子塞进他手里。

面皮上留着她的指纹。

“该吃饭了,大老板。”

她这几天都在厂里帮忙。指缝里还沾着缝纫机油。

她一边看着王健,一边哼起了《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这是昨晚公社电影队来放的片子。

“新年快过了,我也该走了。”

王健吃着包子解释道:

“开过年,家电厂那边就该正式投产了。”

“好,你去忙吧,这边有我。”

.......

一个月后。

广州站月台上。

王健攥着硬纸板车票挤出人潮。

周围还飘着煤烟和汗酸的混合气味。

“王老板!“

司机老周摇下车窗大喊,喇叭裤绷在方向盘上勒出印子。

“注塑机昨儿到黄埔港了!“

“好,快走吧,厂子里的人还在等我们。”

......

车拐过海珠桥时。

穿劳动布工装的青年踩着凤凰自行车擦身而过。

他后座的录音机正放着《乡恋》,磁带有气无力的颤音混着蝉鸣。

车子驶过新修的公路。

原本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如今半个小时就到了目的地。

精益家电厂的铁门也新刷了绿漆。

王健一进大门。

便看到三十台沈阳产的注塑机裹着油毡布,像蹲伏的巨兽。

而张文渊穿着印有“劳动光荣“的红背心,也快步走出来迎接。

“王总,还是您有本事。”

“要是没有这些注塑机,再晚两天,塑料粒子要按议价算了!”

......

王健摘下草帽扇风,汗珠砸在设备装箱单上晕开墨迹。

老家那边还没反春,广州这边却已经到了夏天。

这些国产注塑机是他托雷书记,从大连重型机械厂搞来的计划外指标。

前世本该安装在国营大厂,如今却成了乡镇企业起家的砝码。

“一起进去看看吧。”

张文渊也向王健介绍起,这段时间,他不在广州,厂子里的变化。

“工人们已经全部学会了机器操作。”

“也试生产了一批货。”

“对了。”

张文渊指着不远处,还没燃放的鞭炮解释道:

“今天郭书记要来考察,还有记者,所以老林提前送来了这些。”

......

鞭炮炸响时。

郭书记的吉普车正好碾过红绸。

他下车先扶正胸前的毛主席像章,随后出言道:

“你们做得很不错,虽然有很多难关,但都度过了。”

“市里特批给你们十吨电解铜,剩下的就得你们自己解决了。”

“多谢郭书记。”

王健虽然不想上报纸,但也只能陪着笑,表示感谢。

毕竟郭书记身后跟着的记者,正端着相机不停地拍照。

“还有什么困难,可以提出来,我这里会酌情解决。”

郭书记也指了指厂子前的牌匾,示意记者把门牌拍下来。

这可是宣传的好机会。

“暂时都没有,我是不会逞强的。”

王健也领会了郭书记的好意,他解释道:

“厂里刚刚试生产了一些产品,这些天我正准备带人先去铺货。”

“先从广州这边试验,再逐步向其他地方开展业务。”

服装那块,王健知道其中的猫腻。

但家电这边,他还得从头来过。

“好,希望听到你的好消息。”

拍完照,郭书记也准备回去了,他解释道:

“我还有事情要忙,咱们电话联系。”

......

三天后的清晨。

五辆改装的三轮车,满载电风扇从南沙驶向了番禺。

王健的目标是,国营西关百货。

......

西关百货经理老陈,正用鸡毛掸子扫积灰的万宝冰箱。

看到王健过来,他也吐槽道:

“凭票供应的华生牌都卖不完,你们还想往这里铺货。“

“陈叔,这是带定时器的鸿运扇。“

王健掀开纸箱,镀铜叶片在晨光中流转,他陪笑着说道:

“不要工业券,每台给您留八块茶水费。“

他说着递过牛皮纸信封。

里头装着广州酒家的早茶票,足够买三十笼虾饺。

老陈的掸子停在半空,商场角落突然传来骚动。

两个妇女为抢购最后一台骆驼牌台扇撕扯起来,塑料扇罩在推搡中裂成两半。

“你看,这些小家电还是很火的。”

王健也笑着说道:

“您就试一试,反正大家都不会亏。”

“那好吧。”

......

当天下午。

西关百货橱窗贴出“精益牌电扇到货“的红纸。

穿白衬衣的售货员扯着嗓子维持秩序:

“排队登记,不用介绍信就可以购买!“

果然,消息一出。

商店门口立马排起了长龙。

......

而在个体户扎堆的北京路电器街。

王健手下的销售员们也正上演着“麻雀战“。

穿回力鞋的小李,扛着电风扇挤进“为民电器行“。

帆布鞋底被地上的变压器油渍打滑:

“周老板,这台放您门口,月底再结账!“

隔壁突然响起震耳的电子琴声。

竞争对手在门口支起十四寸金星彩电,正播放《霍元甲》。

小李抄起柜台上的螺丝刀,三下五除二拆开电扇后盖,解释道:

“您看这全铜电机,军工级矽钢片......“

“好,收下了。”

......

另一边。

东山口华侨商店的家电部。

张文渊带着两个销售守了整上午。

港商打扮的采购主任刚出电梯,就被他们堵在索尼彩电展柜前

“这是带香江插头的升级款......”

“我们要进口货。”

主任的金利来领带夹闪着冷光,公文包上的“National“商标刺眼。

张文渊突然亮出工作证:

“这是国营商店特批的免税指标。“

红头文件上盖着鲜章,这是今早用五十台电扇换来的敲门砖。

“先送二十台试销。”

电梯门即将闭合时,主任突然用鳄鱼皮鞋卡住门缝:

“货有问题的话,我可不给钱哦。”

“没问题。”

王健瞥见他衬衫口袋,露出的赴港通行证边角,笑着回映道:

“我们的货质量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