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蜜月之行(二)
- 重启83,从退婚镇长女儿开始
- 放声鸣
- 3035字
- 2025-04-15 23:26:59
“不用了。”
王健婉言谢绝了老板的推销。
接着他们来到了海港城的周大福金店。
看着张雪的眼睛离不开金饰的样子,
王健突然下定决心还是给张雪买条金项链。
售货员拿出一条细链,坠子是朵精致的玉兰花:
“这是最新款,香港小姐竞选指定首饰,寓意花开富贵。”
张雪看着价签,倒吸一口凉气:
“1200港币,够买十台缝纫机!”
“服装厂的工人三个月工资都不够。”
“要不还是算了。”
“又不是买不起。”
王健笑着说道:
“在青石镇用银戒指是被迫之举,毕竟你家那么多的亲戚还想着打秋风呢。”
“现在咱们出来了就不用顾虑那么多了。”
“那好吧。”
张雪也知道王健现在的大概身家,听到王健的话,没有拒绝。
走出金店,他们继续往前走。
路过电子表柜台时,张雪又停住了脚步。
玻璃柜里的石英表款式各异,有的带计算器功能,
有的能显示星期,还有的表盘是彩色的。
“这种表不用上发条,”
售货员介绍道:
“美国技术,电池能用三年,精准度高。”
“既然你送了我一条金链,不如我送你一块表吧。”
张雪也解释道:
“我看别的老板都带着名贵的腕表。”
“而且你经常要坐火车赶时间的,带个表也很合适。”
““不买,咱们厂可以自己研发。”
王健看出她的心动,但他却摇头道:
“我在广州见过电子元件厂,电阻、电容都能买到,就是缺核心的石英振荡片。”
“不过这种东西也不贵,想要表的话,我完全可以自己造出来。”
“但这种东西的销售难度不小。”
王健知道。
除非是那些已经驰名中外的品牌,否则根本提不上价格来。
边聊边走。
当他们走到一家文具店时,张雪停下了脚步。
“给镇上小学的孩子们带回去,让他们画画用。”
张雪买了几盒彩色粉笔和算术本:
她摸着印着米老鼠图案的笔记本,
突然想起自己在供销社买过的本子。
纸张粗糙,字迹歪斜:
“以后咱们厂的财务室,就用这种漂亮的本子,财务肯定喜欢。”
......
夜幕降临。
王健带张雪登上天星小轮。
海风带着咸涩扑面而来,
张雪望着对岸的灯火,感觉像是掉进了星星堆里,
无数的灯光在海面上跳跃。
“那是中环,”
王健指着密集的高楼,
“未来咱们的办事处要是设在那附近,推开窗就能看见海。”
“货轮从楼下经过,可以把咱们的家电运往全世界。”
小轮靠岸。
他们沿着海边漫步,脚下的木板路随着海浪轻轻晃动。
张雪看见有人在写生,画布上是灯火辉煌的港口,
远处的货轮拉响汽笛,惊飞了几只海鸥。
“香港真像个不夜城,”
她感慨道:
“咱们青石镇要是也能这样……”
“会的,等咱们的家电产业做起来。”
王健接过话道:
“镇上会通电灯、修马路。”
“孩子们不用再点煤油灯写作业。”
“老人们能看上电视里的春节联欢晚会。”
......
路过一家大排档。
王健点了碗云吞面和菠萝咕咾肉。
张雪用筷子夹起咕咾肉。
酸甜的酱汁在舌尖炸开,
里面的肉块外酥里嫩。
“比公社食堂的饭菜好吃百倍。”
“就是太甜了,咱们北方人吃不惯。”
她突然想起婚礼上的猪肉炖粉条,忍不住笑了道:
“不过偶尔尝尝鲜挺好的。
”就像咱们的家电,刚开始看着新鲜,用惯了就离不了。”
......
第二天。
王健早早起床,带着张雪来到了在旺角的家电市场。
王健仔细观察货架上的进口电器。
日本的松下、东芝,德国的西门子,价格高昂却销量不错,
一台180升的冰箱标价2000港币,相当于内地工人五年的工资。
“咱们的优势在性价比,”
他对张雪解释道:
“香港有很多打工仔,他们租的房子小,需要迷你型家电,比如小冰箱、小洗衣机。”
“张文渊那边已经拿出一定成果了。”
“只要这边能顺利出货的话,不愁没有销量。”
“这个咱们厂能做吗?”
张雪看见一款迷你洗衣机,标价500港币,只有半人高。
她吐槽道:
“好贵,不过很节省空间。”
“能,只要把滚筒缩小,再用上塑料外壳。”
王健点头道:
“这里的价格肯定要贵一些。”
“如果电机用咱们自己产的,成本能控制在200元以内,卖300元还有利润。”
他掏出笔记本,记下尺寸和功能:
“双缸设计,洗涤和脱水分开,适合香港的小家庭。”
接着。
他们走进一家二手电器铺。
看见了堆成山的旧电视和冰箱。
“这些旧零件能拆下来研究,比买新的便宜多了。”
王健眼睛一亮道:
“这些家电的内部零件是很耐用的,只要经过检修就能再度发光发亮。”
他跟店主讨价还价。
花200港币买了三台报废的微波炉,
打算带回厂里拆解:
“磁控管、变压器、转盘电机。”
他看向张雪解释道:
“这些都是核心部件,咱们的工程师能逆向研发。”
......
蜜月的最后一天。
王健和张雪去了浅水湾。
沙滩上,张雪脱下布鞋,让细沙从脚趾缝流过,
远处的海浪轻轻拍打着岸边的礁石。
“等咱们有钱了,”
她望着远处的游艇,憧憬道:
“带爸妈来这里看看,让他们也见识见识大海。”
“会的,不仅带爸妈。”
王健搂住她的肩膀道:
“还要带厂里的工人们。”
“让她们知道。”
“咱们的努力能改变多少人的生活。”
“就像张寡妇,现在不仅能养活孩子,还能供他读书。”
返程的火车上。
张雪靠在王健肩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在香港买的计算器。
王健看着窗外飞逝的农田。
想起在黄埔区写字楼的规划:
展示厅要摆上香港买回来的旧电器,让技术人员研究;
财务室要用上张雪喜欢的彩色账本;
而他的办公桌上。
会放上从香港带回来的石英表。
时刻提醒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
当火车驶入深圳站,张雪醒来,
看见站台上的标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她摸着口袋里的金项链,突然觉得。
这次蜜月之旅不仅是爱情的见证,更是一场与未来的约定。
回到青石镇,已是深夜。
新房里的鸿运扇还在转动,冰箱里的冻柿子保存完好,
缝纫机上的“健雪同心”在月光下泛着微光。
张雪摸着墙上的“勤俭持家”中堂,
想起在香港看见的繁华,突然对王健说:
“等我从学校那边毕了业,我就来厂子里跟她们一起学习。”
“还得让那些女工学会认零件、看图纸。”
“以后咱们的厂子,要培养出自己的女技术骨干。”
王健笑了,他知道.
那个在井台边洗被面的姑娘,
那个在婚礼上被电灯跳闸逗笑的新娘,
已经准备好和他一起,在时代的浪潮中并肩前行。
雪又开始下了。
远处的服装厂亮着灯。
缝纫机的哒哒声穿透夜色,
与千里外,黄埔区写字楼的灯光遥相呼应。
他掏出笔记本,借着床头灯的光,
记下在香港的商业计划:
“1.研发迷你洗衣机,开春投产。”
“2.建立香港办事处,地址选在尖沙咀;”
“3.引进石英表生产线,与上海手表厂合作;”
......
张雪看着王健这个耐不住的性子。
忍不住笑出了声。
“现在可是过年。”
张雪吐槽道:
“虽然我们出去逛了一圈。”
“但你可是新女婿上门,亲戚朋友还是要走的。”
“是么?”
王健也有些愣住了。
习惯后世思想的他,已经全然忘了这个时代,对走亲戚的执着。
“好像新女婿是得走走亲戚。”
“看来这个假,还得再放一段时间。”
王健原本的计划是过完正月十五,就回到上海。
不过。
现在,加上他们过完蜜月,已经到了初十。
张雪家那么一大帮亲戚。
若是厚此薄彼的话,肯定会引来他们的抱怨。
......
第二天。
他们回到张雪的娘家。
“你们现在才回来。”
张铁山看到王健的一瞬间,脸色就立马变了。
他质问道:
“你是在大城市呆久了,忘记咱们村里的规矩了么?”
“爹,不怪王健。”
张雪也知道,他们偷偷出去度蜜月,没有告诉家里,确实不太好。
“我们这不是回来了么?”
“这亲戚该怎么走,就听您的安排。”
“现在知道听我的安排了?”
张铁山虽然语气还是凶巴巴的,但态度却好了很多。
他叹了一口气道:
“虽然已经现在这个点了,倒也不算太迟。”
“先去三叔公家吧。”
张铁山叮嘱道:
“他是我们张家辈分最高的,即使他的态度不太好,你们也得忍着。”
“他是个老烟枪,记得买点廉价的烟叶过去就行。”
“另外就是周华。”
张铁山指着王健说道:
“你小子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是有人家周华的帮助。”
“他虽然是我的表哥,也就是雪儿的表叔。”
“但他对雪儿的关心并不比我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