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湘绣,文化沙坪。张盛每天起得很早,因为沙坪村湘绣人起的更早,花婶、秋姑、张盛的妈妈和婶婶早已起早去湘绣博物馆开展每日的湘绣制作。秋姑是张盛家的邻居,从8岁开始学习湘绣,至今已有40年湘绣实践了。热爱湘绣的人,一定谈得上秋姑。
秋姑喜欢湘绣,更喜欢绣出老虎等动物。细腻写实,秋姑手下的老虎绒毛涣立,加上色彩丰富的绒线,绣出的图案栩栩如生。如果说,张盛的妈妈和婶婶,对比起秋姑,按照绣技去对比,张盛觉得秋姑更有一分不折不挠的力气。
平均而言,一幅手作湘绣大概需要一个星期,下笔针数达到几十万针。遇到错针、漏针,则得推翻错漏针线,精益求精,刻扣着一股严谨的精神。“坏了,老虎的爪子没缝上,缺少了指甲的老虎就不是真老虎了,变成了假老虎了。”秋姑说,在缝好了老虎牙齿之时,秋姑惊讶于自己的缺漏。“年纪老了,记忆也就不好了,好在还有一门技艺。”秋姑补充说道,一门湘绣的手艺,不仅打发了秋姑闲暇无聊的时光,也让秋姑维持着一份自信从容。
如果没有廖书记等人坚持发展湘绣非遗文化,秋姑的技艺可能面临着传承缺漏。秋姑说打算找个家里人慢慢教导,这不是走马观花、容易学不精吗?可能培养出类似张盛的妈妈一般,由传承人偶尔教导。但是一旦展开了湘绣培训班,秋姑之后,也有大量的湘绣制作人出现在大众视野里。
对湘绣非遗而言,得有活态形式传承至今,也就是在历代的传承人手中精益求精,与时俱进,而非固定的“死”的雕版印刷术。对非遗传承人来说,“严谨”“与时俱进”是湘绣传承的活的灵魂。湘绣培训班不仅可以消遣时光,还可以团结朋友,还可以锻炼身心,也有助于非遗传承。
当老虎有了爪子,老虎形态就显得过分惹眼,这是湘绣的艺术,画龙点睛是湘绣的一贯出彩之处。刚进湘绣培训班的新人,往往会几乎不言动,害怕发出声响,扰乱了湘绣制作人的技艺,下一笔就穿错或者绣错图案。对湘绣制作人而言,安静、静心是制作湘绣的内在涵养。新人一般一年内可以掌握完全部的湘绣基本技巧,但是真正精益求精需要人不断琢磨,化脑力为手力,真正绣出绣娘脑子里的那副图案和感觉。
张盛始终觉得,湘绣是一种民间文化,这是一种带有自身风格的民间之画。与宫廷御用的锦绣不同,湘绣热爱使用华丽的元素,贯之以猛兽图案,深富有华丽色彩姿态,与锦绣对比,更接地气亦更有发展空间。张盛喜欢湘绣,湘绣对于男性而言是风格鲜明的,对于女性而言是细腻笔实的,对于受众而言,是亲近而又有活力的,是客体化的物。
湘绣拥有独特风格的刺绣体系,才能进而闻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