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成道难

而这,还只是开始。

在接下来的修行中,修行渡世经的人,不能躲于深山之中修行,必须要在红尘中历练,四处行走。

而在行走的途中,遇到遭受困难之人,必须要施予援手。遇到为恶之人,必须给予其应有的惩戒。

见苦救苦,见难就难,渡世人超脱苦海,远离苦难。

这就是修行渡世经的要求,是为寻声赴感,救苦救难。正与他们修行之初,许下的救苦救难的宏愿相呼应。

修行条件如此严苛,此经想要大兴,难矣。因为这些条件,只有坚定的理想主义者才能践行到底。

不过,此经虽然难以大兴,却也难以遗失,必会一直流传下去。

导人向善的经文,必为世人所推崇,愿不愿意践行是一回事,推不推崇又是另外一回事。

生在世间,大部分人还是愿意标榜自己为善人的,哪怕只是做做样子。就好比信佛的,又有几个真的在吃斋念佛,苦修功德?

所以,只要向善之风不绝,渡世经就不会消亡,反而会被世人供起来,时不时的拿出来念上几句、读上几遍,以展现自己的善。

“为善者,必受推崇。哪怕为恶者当政,也会强调为善。因为世人越善,环境对恶者就越有利。”

“这《救苦救难渡世经》,必为传世典籍,可不朽于世,为无数后人所推崇。”

“就是其中记载的修行之法,恐怕很难大兴了。不过,也不会缺少修行者就是了。”

“南瞻部洲较之其余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无论哪个时代,都不缺少理想主义者。”

“只要理想主义者不绝,总会有人前赴后继的去践行渡世经上记载的修行之法。”

总的来说,姜宸对自己写的渡世经还是很满意的。

忽略上面记载的修行之法,此经就是一部导人向善的传世经典。劝导世人养成不纵欲,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等优良品质。

加上修行之法的话,那此经就是培养圣人、理想佛的不二经文。真要严格遵守上面的要求,一个也不违反,那谁敢说这不是圣人?

反正,就是写出此经的姜宸,也做不到上面的全部要求。

这是为圣人准备的经文,上面的要求常人别说一一遵守了,只是偶尔为之,都能被称为善人了。

自己写的经文,自己却炼不成,这种事在三界并不少见。毕竟,只要敢想,就没有写不出来的功法与经文。

但很多事,不是你想出来了,就能做到的。想得出却做不到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在创造功法方面。

有时候一个突发奇想,就有可能创造出顶级功法。然后因为修行门槛太高,导致无人能够修成,最后只能束之高阁,留给后人参考。

姜宸此刻写出的渡世经就是如此,立意太高了,以至于自己都无法修成,只能留给理想者。

当然,凡事有得必有失。渡世经的修行门槛虽高,但修成之后,好处也多啊,尤其是修行速度,简直快的惊人。

而且,渡世经不挑人,只要是个人都能入门,完全不看天赋。

渡世经的核心,是佛门的宏愿之法,先发下大宏愿,向天道透支功德,以此打下道基。

然后再践行宏愿,一边严格要求自己,一边救苦救难,让天道看到自己完成宏愿的决心。

如此,天道自会赐下更多的功德,使其修行犹如天助,越来越快。

只要心够诚,态度够坚定,修行路上的瓶颈,压根就不存在。

哪怕是最差的天赋,也能百年成仙,千年金仙,万年太乙金仙,十万年大罗金仙。

这就是渡世经的强悍之处,同时也是它为何是佛经,而不是道经的原因了。

因为它的根本是佛门的宏愿之法,亦或者更准确的说,这是加强版的宏愿之法。

佛门的宏愿之法,是先发大宏愿,向天道许诺自己要做成什么。

做成之后,将得到什么。做不成的话,又该受到怎样的惩罚,全都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中间的过程,要如何做,却不提。

也就是说,佛门的宏愿之法,只重开头与结果,不重过程。而渡世经的宏愿之法则与之不同,只重开头与过程,不重结果。

先发宏愿,然后直接开始践行宏愿,主打的就是但行好事,不问前程。结果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什么,有没有为此努力。

这样就算最后失败了,也不至于一事无成,白白浪费一生。

两种不同的态度,造成的结果就是,修佛门宏愿之法,只能得两次功德。第一次,是发下宏愿的瞬间。第二次,是完成宏愿的瞬间。

而修渡世经上的宏愿之法,从发下宏愿开始,每行一善,每救一苦,每解一难,皆有功德可拿。

如此一来,有功德加持,他们的修行速度自然会越来越快。

除此之外,在完成宏愿的瞬间,他们还会再得一份最大的,足以让人成圣的无上功德。

佛门的宏愿,可以是无数个。但渡世经的宏愿只有一个,那就是救苦救难,此道中人,无论先后,都在朝同一个目标努力。

所以,渡世经的立意更高,所得好处更多,但相应的,想要完成也更高。

古语有云,能成道者,只有三种人,分别是大气运者,大智慧者与大毅力者。

而修行渡世经,并走到最后的人,便是大毅力者。若非具备无上毅力,如何能坚持走到最后?

“此道甚难啊!”

想到修行渡世经所要发下的宏愿,姜宸再次感慨道。

宏愿越大,完成难度就越高。而救苦救难这一宏愿,足以与佛门的终极宏愿,渡众生超脱苦海、抵达彼岸相媲美。

这么算的话,此道基本可以说是一条不归路了,所发宏愿,几乎没有完成的可能。

但想要快速变强,岂能没有代价,只能说,有得必有失。

“我只负责传经,至于修与不修,那是世人要考虑的问题,与我何干。”

编写一部导人向善的经文,姜宸已经尽了自己的义务,至于上面的法世人愿不愿意学,这个不强求,全凭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