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本书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劳动力的技能缺口问题及应对策略,为解决当前我国劳动力技能不匹配以及结构性失业突出的现实问题提供一定的科学研究依据。针对当前时期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劳动力的技能缺口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试图通过对当前经济转型期劳动力供给结构状况的分析,加深对劳动力技能缺口的认识,找到劳动力技能缺口产生的原因,把握其近期发展趋势等。在分析我国劳动力技能缺口变动趋势部分,本书试图通过构建预测结构性失业的数理模型,对短期内劳动力技能缺口的变动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目的是为提前防范和化解大规模失业风险提供可能。

其次,试图通过对我国企业家调查数据的分析,了解当前劳动力技能不匹配的实际情况,并找出有效缩小劳动力技能缺口的应对策略。企业家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也是最了解劳动力技能状况的“专家”。通过对企业家调查数据的分析,试图找到缩小劳动力技能缺口的有效方法。

再次,在明确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途径缩小劳动力技能缺口的应对策略下,进一步分析了当前我国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的供给现状以及发达国家的经验,针对我国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建议。

最后,针对农民工、普通高校人才、职业教育人才和留学归国人才普遍存在的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长期问题,试图通过分析人才培养制度和过程,找出其中的原因,并给出解决劳动力技能不匹配问题的长期预防策略。

二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书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突出的劳动力技能缺口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劳动力技能缺口产生的原因和推测其发展趋势,有助于弥补当前在劳动力研究领域对技能结构配置研究不足的缺陷,因此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民生之本。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劳动力群体,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我国的社会政治议题中具有核心的地位。特别是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劳动力技能不匹配导致的失业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书系统分析了导致劳动力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原因、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应对策略,可为社会政策的制定者、研究者提供科学的研究依据,为完善我国职业技能培训服务、缩小劳动力的技能缺口、降低失业风险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