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通天忍不住读出了仙石之上以先天文字写出来的语句,随即叹道:“好一个自强不息!”

其余四圣,也是面色波动,不知何所想。

片刻后。

姜玄收尺入袖,飒然转身,朝着昆仑山外而去。

一面朗声道:“此姜某之心也,多谢诸位圣人垂青,告辞!”

五位圣人闻言,转头看向姜玄背影。

却见那一身麻衣的单薄身影,似乎变得莫测起来。

同时。

浩然元气朝着那道身影倒灌而去。

须臾。

那远去的身影上,却凝聚出了一道贯穿天地的自强意志!

仿佛得风而起的大鹏,已然扶摇而上,直往九天!

同一时间。

五圣只觉天机骤然晦涩。

半晌。

待得姜玄身影不见,老子眉头忽然一动。

“天机有变。”

略做掐算后,道:“文道初显,便引得天机晦涩,此法非常。”

元始天尊却沉声道:“再是非常,也不过道法初成而已,未来如何,尚未可知。”

“此子又非先天神魔,根底不足,只凭了天道紫气功德之赏,迈入道途而已,既不识吾等好意,且让他自消磨去。”

“未来遭了劫数,当知好歹。”

话毕。

转头却往玉虚宫去了。

……

五位圣人如何,已经走出了昆仑山的姜玄,并不知道。

也不去多想。

当他坚定本心,在昆仑仙石之上写下那句话之后。

灵台便从未有过的澄澈。

同时。

在天道加持下,他也完全融合了大浩然术道果。

让他直接有了天仙功行。

这还是因为他为求稳健与自保,没有用功德提升修为的缘故

功德金轮加身,总多少防备一些不愿沾染业力的野心家趁他微末下手。

此外。

这也有文道初降,世间还未有修行浩然正气修士的原因。

若是文道广传,姜玄这个文祖,却不会止于天仙。

不过永生圣界三千大道,是诸法总纲。

虽有无穷奥妙,在不用功德走捷径的情况下,却也并不能让人一蹴而就。

如今融入姜玄身中,也只是让他得了一个洪荒修行根基。

姜玄若想真正掌握此道,成就洪荒世界修行道果,还需自己一步步结合洪荒情况,演法修行。

一切都在未来。

何况他的根基,并非限于外人所知的‘文道’。

气运宝树,方才是他的底气。

为此,已经否极泰来的他,并不着急于一时之争。

……

与此同时。

玉虚宫中。

一直因为昆仑法阵、圣人神通,所以能看到山下场景的三教弟子。

看着圆光镜中已经无人的画面。

哑然无声。

五圣争徒,闻所未闻,着实有些震惊到了他们。

尤其是,姜玄还拒绝了。

这让他们更是不知如何表达心中复杂心绪。

而众人之中,玄都的心情,无疑是最复杂的。

在此之前,他得以拜入圣人门下,姜玄却陨落在即。

他还有些挂碍。

但如今。

心中念头,却也复杂万千了。

众三清门人之中,还有一人,心态不同其他。

便是那长耳定光仙。

他尚且记得,姜玄此前,可是被他押下山去的。

过程中,更有过嘲讽。

眼下姜玄起势,他心头未免有些阴霾。

左右一想。

好在姜玄没有拜入圣人门下。

便是记恨自己,也可提前解决。

如是想着。

定光仙心中,一时阴暗念头,纷杂而起。

生出不少计较……

昆仑生变。

五圣齐聚。

波及的自然不止昆仑一地。

何况姜玄文道筑基有成之后,引得天机浑沌,所涉更是涵盖整个洪荒。

因此。

一个个能够演算天机的大能,却也各有所感。

此中最为关注此事的,莫过于天庭之主帝俊、太一兄弟。

以及巫族十二祖巫。

不周山巅,九野天界,凌霄宝殿之中。

闭关参悟大道的帝俊、太一兄弟。

便请来了伏羲、白泽两位妖族妖族智囊。

共商此番变故。

身披金皇帝袍,模样威严至极的帝俊道:“此番请来两位,是要问那昆仑山文道出世,昆仑五圣汇聚,引来三万里紫气之事。”

“昆仑山圣人道场,功德紫气临世之时,吾等不好窥探。”

“欲要亲去拜访之时,又见天机骤然浑沌,涉及圣人,又有新道始出,此中经过,叫人心惊。”

“却不知两位对此有何所得,此种变故,于我妖族,是否又有影响?”

白泽道:“此番变故,本是因盘古三清开山收徒而引起。”

“此中或有圣人气运牵引的缘故。”

“圣人不死不灭,身融天道,今开山门,广传三教圣人法门,引来天道变动,以至文道出世,不足为奇。”

“说不得那文道之祖,如今便是三清门人也说不定。”

“若是如此,昆仑山之变故,倒也影响不到我妖族。”

“道祖有言,圣人为天道代言人,轻易不得插手万族争斗。”

“因此,就算五圣汇聚,却也影响不到我妖族布局。”

帝俊闻言,面色缓和,微微颔首。

随即看向伏羲道:“伏羲道友对此事有何高见?”

“今天机浑沌,便是圣人之尊,想必也算不得此中因果,伏羲虽有几分手段,但也难明各中经过。”

青年文士模样,气质儒雅的伏羲,摇了摇头道:“不过陛下若要知悉此中具体,不妨遣人前往昆仑山,以庆贺三清道友开山之名,询问一二,也便是了。”

“不过正如白泽道友所言,有道祖在上,圣人管不到我等万族争斗,倒也不必太过上心。”

说到这里,伏羲不知想到了什么,微微一顿。

坐在帝俊旁边的东皇太一,注意到了这点,皱眉问道:“伏羲道友,可是还有什么不妥之处?”

伏羲摇了摇头,道:“那倒没有,只是这文道,似乎颇有几分非凡,依吾看来,此道不弱西方八百旁门,竟不知何人所创。”

“如是有机会,却想见识一番而已。”

“文道~”

东皇太一闭目沉思,随即手指轻轻叩了叩腰间混沌钟,道:“此道确实非常,方才吾以东皇钟加持,推演此道玄机,竟然晦涩无比,难以寻摸其中道理。”

帝俊见此,道:“如此,便劳伏羲道友,往那昆仑山一遭,弄清楚来龙去脉,也免得误了我族布局。”

“善!”伏羲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