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与经典:中老年喜爱的歌(大字简谱版)
- 慕徵编
- 2171字
- 2025-04-21 16:35:12
提升阶段:歌唱的训练
一、发声的训练
1.“哼鸣”的基本练习
一般在开始练声时,先练练“m”音是有益的,因为发这个音容易达到高位置、靠前、明亮、集中的效果。练习哼鸣时首先上下唇自然地闭上,口腔内部要打开,好像闭口“打哈欠”的感觉。感到声音向高位、额窦、鼻窦处扩展,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在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2.元音的练习
除进行哼鸣练习外,更多的是进行元音(母音)的练习,如:a、i、o、u、e等单母音练习,也可用辅音(混合母音)练习,如ma、me、mi、mo、mu等。

3.连音练习
歌唱声音的主要表现力就在于声音的连贯优美,为了使声音有更多的连贯性,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些,练习也可以随之难度更大些。

4.顿音练习
顿音唱法又称为断音唱法。要求唱得清晰、短促、灵活、富有弹性、集中感强。练习时要注意“一字一音”的灵活性和“一字一音”的连贯性。

5.连音和顿音结合的练习
在基本掌握了连音和顿音唱法的基础上,可以加连音、顿音结合在一起的练习,这样有利于歌唱状态的统一,顿音好像是一个“点”,连音像是一条“线”,这样以点带线,使声音的位置统一,并保持气息均匀流畅。

6.保持共鸣位置不变的练习
找共鸣位置最好的办法就是体会“哼鸣”感觉,如果这个共鸣焦点找准了,那么其他所有的音都应该向这个“哼鸣位置”靠拢,这样才能达到歌唱的高位置,使声音上下统一。
上行音阶练习

下行音阶练习

7.声音灵活性的练习
这种演唱练习主要是完成歌曲或乐句中出现的快速、流动的要求,使身体、喉咙、气息能够更积极地配合。


8.结合字声练习(带歌词练习)
要求根据词意唱出有想象、有意境、有画面感、有表现语气、有乐感、有情感的声音。力求做到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慢慢地向演唱完整作品过渡。

二、高音的训练
1.中音区的训练
中声区是嗓音发展的基础。想唱好高音,首先要建立好中声区的声音统一。
中声区的声音要做到呼气均匀、平稳。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感觉,胸不能塌陷,小腹有弹性地向里向上收缩并保持住。男声的喉头要稳定,在保持“打哈欠”感觉的同时大舌根稍向下一点并且配合下边的气息支持,从而将喉头稳定在吸气状态时的中音位置上。做到“起音”准确,呼吸、共鸣、吐字等各部位的器官都应协调地工作,才能在中声区获得优美的声音和音色。
2.换声区的训练
如何使歌唱的声音在换声区不留任何痕迹,一直是发声训练中比较难攻克的课题之一。正确的做法是:随着音高的上升,“哈欠”感觉逐渐加大,喉底逐渐变空,咽腔随之扩大,但音量不能加大;气息支持感觉加强,声音变圆并往后倾斜,从高音区听到完全开放的声音。
另外转换声区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换声区前几个音开始注意将元音变圆变暗。
(2)用语音变换的方法要求元音统一。
(3)用声音的“高位安放”来统一声区。
(4)气息平稳,不能过重,不能太冲。
(5)喉头向后靠拢。
(6)调整振源体的机能状态。
发声曲可用:

3.高音区的建立
在唱高音前,头脑里首先要有高音的形象,耳朵里要有高音的音型、音色。唱高音时要保持打“大哈欠”的感觉,即颌关节上下充分打开,放松并回缩下巴,软腭尽力抬高,咽壁挺拔、坚固。
4.高音区的共鸣
歌唱时必须有意识地将上口盖向前向上抬起,好似向前上方啃东西,笑肌也随之向上托,从而打开鼻腔、鼻咽腔,声音从鼻腔内振动引向额窦,然后再扩展到额窦内振动。歌唱的人可以体会想打喷嚏又打不出来,鼻根发酸的那一瞬间的感觉,这时鼻腔是打开的。还可以通过擤鼻涕、闻花、深吸气等感觉来体会鼻腔的打开。高音虽然较多地在头腔中共鸣,但绝不是单一地使用头腔共鸣。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感到声音是从胸、腹中发出来的,即上下共鸣腔都在起作用。也就是说必须使用混合共鸣。
5.高音区的运用
声音的“高位安放”必须配合深而有弹性的气息支持。在唱高音之前,抓到一刹那放松的机会做深而有弹性的吸气,切忌耸肩。高声区的每个字都应该咬在气息的支点上来演唱,在平时的训练中强调用歌唱的标准来讲话。另外,唱高音还要大胆、勇敢。如果遇到了高音就紧张、胆怯,发声器官就会僵死,机能平衡就会失调,气息也会随之上浮,高音失去气息支持,声音便会卡在嗓子里,高音也就上不去了。
三、歌唱必备常用练声曲
(一)音阶练习
注意掌握气息控制力度的变化规律,要保持支持点的稳固,不能因音高变化而移动。音阶上行和下行时,声音的共鸣位置不变,由低音到高音要统一流畅,时值均匀。各个不同元音之间的衔接过渡一定要做到圆滑连贯、位置不变。
发声曲可用:


(二)音程练习
要求:可将各元音结合辅音交替练习,气息控制要平稳,低音、中音、高音的声区共鸣要贯穿统一。各音和不同的元音之间的连接要圆润,使声音效果自如、舒展、丰满、连贯、流畅。



(三)琶音练习
要求:不宜用慢速练习,呼吸和咽喉肌肉群不能僵紧,应有弹性和变化。以中强音量练习,不要用力过度,特别注意以圆滑连贯的要求演唱。


(四)顿音练习
要求:演唱时要利用腹肌连续、有弹性地收缩把声音送入头腔共鸣区。防止腹肌僵硬。顿音基本上是在开口音上演唱,要注意下颌勿僵紧,舌根不要用力。声音要求轻巧、圆润、丰满而有弹性。

(五)跳跃音程和音阶的综合练习
要求:演唱跳跃音程,起音要柔和、清楚,位置要准确,气息控制要平稳,从低到高略有加强的感觉。音程跳跃时位置要统一,不能移动,靠口咽腔调整共鸣腔体,要唱得圆而连贯。在高音上要注意气息控制,保持高音的平衡力度。
以下练习可变换不同元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