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老板的实力决定成败

在惠州的这家电子厂,业务拓展的压力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业务员小谢,一位年轻气盛、充满干劲的女性,怀揣着对业绩的渴望和对奖金的期待,在业务的海洋中奋力遨游。

小谢有着出色的口才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她很快就在业务领域崭露头角。每天,她穿梭于各个甲方公司之间,用她那热情洋溢的笑容和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描绘着电子厂的美好前景和优质服务。在她的努力下,一份份业务合同如同雪花般纷纷飞来。

然而,小谢的成功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隐患。她为了追求更多的业务费,不顾公司的实际情况,盲目地承接了大量的业务订单。甲方公司在签订合同后,按照约定要求电子厂尽快上人,以满足生产需求。但此时,小谢却陷入了困境。

小谢手底下的团队成员多次提醒她,要稳扎稳打,先做好一两个业务,等公司的人员和资源稳定后,再逐步拓展其他业务。他们深知公司目前的状况,招聘团队的实力有限,难以在短时间内招募到足够的员工。而且,驻场人员既要负责招聘,又要兼顾现场管理,精力根本无法集中,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但小谢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对团队成员的劝诫置若罔闻。她坚信自己能够解决人员问题,只要业务谈成,一切都会迎刃而解。于是,她继续四处奔波,签下了一个又一个大单。

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甲方公司的催促声越来越急切,而电子厂却始终无法按照合同要求提供足够的员工。小谢心急如焚,她开始频繁地催促招聘团队,但招聘团队也是有心无力。老板在招聘团队的投入上一直十分吝啬,舍不得花钱聘请专业的招聘人员,也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大规模的招聘宣传。招聘团队只能依靠有限的资源,在人才市场上艰难地寻找合适的人选。

驻场人员更是忙得焦头烂额。他们既要在现场协调生产,又要抽出时间去招聘新员工。招聘人员又要进电子厂做驻场,颠倒顺序,招聘人员对驻场管理又是一知半解,管理不好。由于精力分散,他们在招聘过程中往往无法做到细致入微,导致招来的员工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员工甚至连基本的操作技能都不具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培训。

在这种情况下,电子厂的业务陷入了僵局。那些原本看似诱人的大单,如今却成了沉重的负担。甲方公司对电子厂的表现越来越不满,他们开始质疑电子厂的实力和信誉。一些甲方公司甚至提出了违约赔偿的要求,这让电子厂陷入了更加艰难的境地。

小谢看着自己辛苦谈成的业务一个个泡汤,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无奈。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策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她试图向老板解释情况,寻求解决方案,但老板的态度却让她感到心寒。

老板并没有对小谢的错误进行严厉的批评,反而选择了纵容。他不愿意承认公司在招聘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解决这些问题。他认为只要能够维持现状,就还有机会挽回局面。这种短视的行为让公司的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在公司内部,员工们对老板的决策也越来越不满。他们看到公司因为老板的吝啬和短视,失去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机会,心中充满了失望和愤怒。一些有能力的员工开始考虑离开公司,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而小谢在经历了这次挫折后,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她意识到,作为一名业务员,不仅要有出色的业务能力,还要有对公司实际情况的清晰认识和对市场风险的准确判断。她后悔自己没有听取团队成员的建议,盲目地追求业绩,最终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随着业务的不断失败,电子厂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行业内,电子厂的名字逐渐成为了一个负面的代名词。其他甲方公司在听到电子厂的名字后,都会敬而远之,不愿意与他们合作。这使得电子厂的业务拓展变得更加困难,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小谢看着公司的现状,心中充满了无力感。她知道,要想改变公司的命运,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她决定再次向老板提出建议,希望老板能够重视招聘团队的建设,加大对招聘的投入,提高公司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

然而,老板依然固执己见。他认为招聘团队已经尽力了,问题不在于投入的多少,而在于员工的工作效率。他不愿意听取小谢的建议,反而指责小谢没有管理好团队,导致业务失败。

小谢感到十分委屈,她觉得自己已经为公司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老板的理解和支持。她开始怀疑自己在这家公司的未来,不知道是否还应该继续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