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卷一百二十六·唐高宗本纪(上)

唐高宗李治,被尊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他是唐太宗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文德顺圣长孙皇后。在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的丽正殿。贞观五年(公元631年),被封为晋王。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被遥授为并州都督。李治自幼就聪慧稳重,性格宽厚仁慈,孝顺友爱。起初,他跟随著作郎萧德言学习《孝经》,唐太宗问他:“这部书中什么内容最重要呢?”李治回答说:“所谓孝,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是侍奉君主,最终是修身立世。君子侍奉君主,上朝时想着尽忠,退朝后想着弥补君主的过失,顺应君主的美德,纠正君主的恶行。”唐太宗听后非常高兴,说道:“能做到这些,就足以侍奉父兄,当好臣子了。”等到文德皇后去世时,晋王李治年仅九岁,他哀伤思慕的样子感动了身边的人,唐太宗多次加以安慰抚恤,从此对他格外宠爱,另眼相看。不久,李治被任命为右武候大将军。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皇太子李承乾被废,魏王李泰也因罪被罢黜,唐太宗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人商议后,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唐太宗每次上朝,常常让李治在身边,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有时还让他参与讨论,唐太宗多次称赞他表现出色。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将要讨伐高丽,命令太子李治留在定州镇守。等到出发日期临近,李治悲伤哭泣了好几天,于是请求通过飞驿传递起居表,并且让朝廷也用飞驿传递敕令回复他,唐太宗都答应了。用飞表奏事,就是从这时开始的。等到军队凯旋,太子跟随唐太宗到了并州。当时唐太宗生了痈疮,太子亲自为他吸吮脓血,还搀扶着车辇步行跟随了好几天。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驾崩。庚午日,任命礼部尚书、兼太子少师、黎阳县公于志宁为侍中,太子少詹事、兼尚书左丞张行成为兼侍中、检校刑部尚书,太子右庶子、兼吏部侍郎、摄户部尚书高季辅为兼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太子左庶子、高阳县男许敬宗兼礼部尚书。辛未日,返回京城。

六月甲戌初一,皇太子李治即皇帝位,当时他二十二岁。下诏说:“大行皇帝突然舍弃天下,我心中痛苦万分,如同置身于水火之中。想要遵循孝道,又不敢因过度哀伤而伤害身体,永远思慕,放声痛哭,却再也无法见到父皇。我以渺小之身,继承皇位,想要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让百姓安居乐业。恭敬地顺应新的天命,弘扬先帝的德行,应当施予恩泽,惠及亿万百姓。可以大赦天下。朝廷内外的文武官员赐予勋官一级。所有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赐予粟米和布帛。雍州以及各州近年来供应军队、劳役特别繁重的地方,都免除一年的赋税徭役。”辛巳日,将民部尚书改为户部尚书。叠州都督、英国公李勣被任命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仍然在洛阳宫留守。癸未日,下诏任命司徒、扬州都督、赵国公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尚书省和门下省的事务,其他官职照旧,赏赐物品三千段。癸巳日,特进、英国公李勣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秋天七月丙午日,有关部门请求将治书侍御史改为御史中丞,各州治中改为司马,别驾改为长史,治礼郎改为奉礼郎,以避讳皇帝的名字。因为贞观时期不避讳先帝的两个字,皇帝下诏询问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上奏说:“先帝是两个字的名字,按照礼仪不需要全部避讳。皇上既然是单名,臣子不应该直呼其名。”皇帝于是听从了这个建议。己酉日,于阗王伏阇信前来朝见。八月癸酉初一,河东发生地震,晋州尤为严重,毁坏房屋,压死五千多人。三天后又发生地震。皇帝下诏派遣使者慰问,免除当地两年的赋税徭役,给压死的人赏赐绢帛三匹。任命开府仪同三司、英国公李勣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从此仆射开始兼任同中书门下的职务。庚寅日,将唐太宗安葬在昭陵。

九月甲寅日,加授鄜州刺史、荆王李元景为司徒,前安州都督、吴王李恪为司空兼梁州刺史。丙寅日,追赠太尉、梁国公房玄龄,追赠司徒、申国公高士廉,追赠左仆射、蒋国公屈突通,都可以在太宗庙庭配享祭祀。冬天十一月甲子日,任命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为左骁卫大将军。乙丑日,晋州又发生地震。这年冬天没有下雪。

永徽元年(公元650年)春天正月辛丑初一,唐高宗没有接受群臣朝贺,下诏改元。壬寅日,唐高宗驾临太极殿,接受朝贺但没有举行宴会。丙午日,册立王妃王氏为皇后。丁未日,任命陈王李忠为雍州牧。二月辛卯日,封皇子李孝为许王,李上金为杞王,李素节为雍王。夏天四月己巳初一,晋州又发生地震。五月丁未日,唐高宗对群臣说:“我不才,误登皇位,政治教化不明,致使晋州之地多次发生震动。实在是因为赏罚不当,施政之道有偏差。你们应当各自进献密封奏章,尽情说出我的得失,来纠正我的不足。”吐火罗派遣使者献上一只像骆驼一样大的鸟,这只鸟能吃铜铁,唐高宗派人将它进献到昭陵。吐蕃赞普去世,唐高宗派遣右武卫将军鲜于匡济带着玺书前往吊唁祭祀。

六月庚辰日,晋州发生地震。秋天七月丙寅日,因为干旱,唐高宗亲自审查记录京城的囚徒。九月癸卯日,右骁卫郎将高侃抓获车鼻可汗送到朝廷,在社庙和昭陵进献。己未日,尚书左仆射、英国公李勣坚决请求解除职务,唐高宗答应了,让他以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同中书门下三品。十一月己未日,中书令、河南郡公褚遂良被降职为同州刺史。十二月,瑶池都督、沙钵罗叶护阿史那贺鲁率领其辖区反叛,自称可汗,占据了整个西域地区。这一年,雍州、绛州、同州等九州发生旱灾和蝗灾,齐州、定州等十六州发生水灾。

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春天正月戊戌日,唐高宗下诏说:“去年关中及三辅地区,深受蝗虫螟虫之害,天下各州,有的遭遇水灾旱灾,百姓生活困乏。这是因为我缺乏德行,百姓又有什么罪过呢?怜悯百姓,责备自己,深感忧虑和警惕。如今新岁伊始,春耕刚刚开始,百姓的粮库或许空虚,需要物资来赈济供给。那些遭受虫灾水灾而贫困的地方,可用正仓和义仓的粮食进行赈济借贷。雍州、同州二州,各派遣一名郎中作为使者前去慰问,务必完全体现出哀怜同情的心意,符合我对百姓的关怀之心。”乙巳日,黄门侍郎、平昌县公宇文节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依旧同中书门下三品。守中书侍郎柳奭担任中书侍郎,依旧同中书门下三品。夏天四月乙酉日,将太庙令以及献陵、昭陵二陵令的品级定为从五品,丞的品级定为从七品。

五月壬辰日,开府仪同三司以及京官中文武职事四品、五品的官员,都赐予随身鱼符。六月辛酉日,开府仪同三司、襄邑王李神符去世。秋天七月丁未日,阿史那贺鲁侵犯并攻陷金岭城、蒲类县,唐高宗派遣武候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总管前去讨伐他。八月乙丑日,大食国首次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己巳日,侍中、燕国公于志宁担任尚书左仆射,侍中兼刑部尚书、北平县公张行成担任尚书右仆射,都同中书门下三品,但官职名称中还不包含这一衔位。中书令兼检校吏部尚书、条县公高季辅担任侍郎。九月癸巳日,将九成宫改为万年宫,将玉华宫废弃改为佛寺。闰月辛未日,向天下颁布新制定的律、令、格、式。冬天十月辛卯日,晋州发生地震。十一月辛酉日,在南郊举行祭祀。戊辰日,定襄发生地震。丁丑日,在高昌旧地设置安西都护府。白水蛮侵犯麻州,唐高宗命令左领军将军赵孝祖前去讨伐平定。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春天正月癸亥日,因为从去年秋天到这个月一直没有下雨,唐高宗避开正殿,将天下犯死罪及流罪的囚犯递减一等处罚,徒刑以下的囚犯都予以宽宥。弓月道总管梁建方、契苾何力等人在牢山大破处月部的朱耶孤注,斩首九千级,俘虏敌酋六千人,俘获人口一万多,缴获牛马等各种牲畜七万头。丙寅日,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因为干旱请求辞去职位,唐高宗没有答应。己巳日,同州刺史、河南郡公褚遂良担任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丙子日,唐高宗亲自祭祀太庙。丁亥日,唐高宗在千亩之地举行籍田之礼,按不同情况赐予群臣布帛。三月辛巳日,黄门侍郎、平昌县公宇文节担任侍中,中书侍郎柳奭担任中书令。庚申日,唐高宗驾临观德殿,赏赐文武群臣举行大射之礼。

夏天四月庚寅日,左领军将军赵孝祖大破白水蛮的大勃律部。甲午日,澧州刺史、彭王李元则去世。五月庚辰日,唐高宗下诏认为北周的司沐大夫裴融,北齐的侍中崔季舒、给事黄门侍郎裴泽、尚书左丞封孝琰,隋朝的仪同三司豆卢毓、御史中丞游楚客等人,都出自忠直耿介的家门,他们的子孙各自都应该甄别提拔。秋天七月丁巳日,立陈王李忠为皇太子,大赦天下,五品以上官员中儿子作为父亲继承人的赐予勋官转升一级,赏赐百姓聚饮三天。乙丑日,左仆射于志宁兼任太子少师,右仆射张行成兼任太子少傅,侍中高季辅兼任太子少保,侍中宇文节兼任太子詹事。丁丑日,唐高宗问户部尚书高履行:“去年新增了多少户人口?”高履行上奏说:“新增的户口总共一十五万。”唐高宗又问:“隋朝时共有多少户?如今现有多少户?”高履行上奏说:“隋朝开皇年间有八百七十万户,如今现有三百八十万户。”九月丁巳日,将太子中允改为内允,中书舍人改为内史舍人,各率府中郎改为旅贲郎将,以避讳太子的名字。冬天十月戊戌日,唐高宗驾临同安大长公主的府第,又驾临高阳长公主的府第,当天就返回了宫中。

十一月乙亥日,驳马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庚寅日,弘化长公主从吐谷浑前来朝见。十二月癸巳日,濮王李泰(原魏王,太宗之四子)去世。

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春天正月癸丑初一,唐高宗亲临殿前,不接受群臣朝贺,因为濮王李泰还在停灵治丧期间。丙子日,新任命的房州刺史、驸马都尉房遗爱,司徒、秦州刺史、荆王李元景,司空、安州刺史、吴王李恪,宁州刺史、驸马都尉薛万彻,岚州刺史、驸马都尉柴令武谋反。

二月乙酉日,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等人都被处死;李元景、李恪、巴陵公主和高阳公主都被赐死。左骁卫大将军、安国公执失思力被流放到巂州,侍中兼太子詹事、平昌县公宇文节被流放到桂州。戊子日,特进、太常卿、江夏王李道宗被流放到桂州,李恪同母弟弟蜀王李愔被废为庶人。己亥日,绛州刺史、徐王李元礼加授司徒,开府仪同三司、英国公李勣担任司空。三月壬子初一,将孔颖达的《五经正义》颁布天下,每年明经科考试都依照此书进行。丙辰日,唐高宗驾临观德殿,将叛逆之人房遗爱等人的人口、马匹和资财分成五垛,引领王公、各位皇亲、蕃国客人以及文武九品以上官员进行射箭活动。

夏天四月戊子日,林邑国王派遣使者前来朝见,进贡驯化的大象。壬寅日,因为干旱唐高宗避开正殿,减少膳食,亲自审查记录在押囚犯,派遣使者分别巡查天下的冤假错案,下诏让文武官员尽情说出朝廷的得失。八月己亥日,有十八颗陨石落在同州的冯翊,发出如同雷鸣般的声响。九月壬寅日,尚书右仆射、北平县公张行成去世。甲戌日,吏部尚书、河南郡公褚遂良担任尚书右仆射,依旧掌管政事。

冬天十月庚子日,唐高宗驾临新丰的温泉。甲辰日,特赦新丰的罪犯。乙巳日,唐高宗从温泉返回。戊申日,睦州女子陈硕贞起兵反叛,自称文佳皇帝,攻陷了睦州所属的一些县。婺州刺史崔义玄、扬州都督府长史房仁裕各自率领军队讨伐并平定了叛乱。十一月癸丑日,兵部尚书、固安县公崔敦礼担任侍中。向天下颁布新的法律注释。十二月庚子日,侍中兼太子少保、条县公高季辅去世。

永徽五年(公元654年)春天三月戊午日,唐高宗驾临万年宫。辛未日,特赦所经过州县的在押囚犯。让工部尚书阎立德率领四万民夫修筑长安的外城。

夏天四月,守黄门侍郎颍川县公韩瑗、守尚书侍郎来济,都加授银青光禄大夫,依旧同中书门下三品。闰五月丁丑日夜晚,下大雨,河水暴涨泛滥,淹没了麟游县的居民以及值班的卫士,死亡的有三千多人。六月,恒州下大雨,滹沱河泛滥,淹没了五千多家。癸丑日,蒲州汾阴县下暴雨,淹没居民,冲毁房屋。癸亥日,中书令柳奭兼任吏部尚书。丙寅日,河北各州发生大水灾。

七月辛巳日,有像麻雀一样的小鸟,在万年宫唐高宗的旧宅里生出像斑鸠一样大的鸟。八月,大理寺上奏判决死刑囚犯,总数有七十多人。辛亥日,唐高宗下诏从今以后,五品以上官员去世的,他们的随身鱼符都不需要追收。辛未日,吐蕃派人献上一百匹马以及一座高大的帐篷,帐篷高五丈,长宽各二十七步。九月丁酉日,唐高宗从万年宫返回。冬天十一月癸酉日,修筑京师的外城,以和雇的方式雇佣京兆百姓四万一千人,筑墙三十天后完工,九个城门各自建造了城楼。十二月癸丑日,倭国进献琥珀、玛瑙,琥珀大得像斗一样,玛瑙大得像能装五斗东西的容器。戊午日,唐高宗从京师出发拜谒昭陵,在路上皇子李贤出生。己未日,敕令每两年审定一次户口。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春季正月壬申初一,唐高宗亲自拜谒昭陵,特赦醴泉县百姓,免除当年租赋。陵寝宿卫将军、郎将进爵一等,陵令、丞加官阶并赏赐物品。甲戌日,从昭陵返回。在陵旁修建佛寺。庚寅日,封皇子李弘为代王,李贤为潞王。二月乙巳日,皇太子李忠行加冠礼,朝廷内外文武职事五品及以上官员中作为父亲继承人的,赐予勋官一级。全国欢庆大宴三日。

三月,营州都督程名振在贵端水击败高丽。嘉州辛道让的妻子一胎生下四个男孩。壬戌日,昭仪武则天著《内训》一篇。夏季五月癸未日,命令左屯卫大将军、卢国公程知节等五位将军率军从葱山道出发讨伐贺鲁。黄门侍郎、颍川郡公韩瑗担任侍中,中书侍郎、南阳男爵来济担任中书令。兼吏部尚书、河东县男爵柳奭被贬为遂州刺史。六月,大食国派遣使者前来朝贡。秋季七月乙亥日,侍中、固安县公崔敦礼担任中书令。乙酉日,均衡天下州县公廨。八月,尚药奉御蒋孝璋被特别设置为员外官,且待遇同正式官员。员外同正这一设置,从蒋孝璋开始。己酉日,大理寺增设少卿一员。此前大雨,道路不通,京师米价暴涨,朝廷拿出仓库粮食售卖,在京师东西二市设置常平仓。

九月庚午日,尚书右仆射、河南郡公褚遂良因为劝谏不要立武昭仪,被贬为潭州都督。乙酉日,洛州发大水,冲毁天津桥。冬季十月己酉日,废黜皇后王氏为庶人,立武昭仪为皇后,大赦天下。十一月丁卯初一,唐高宗亲临殿前平台,命令司空李勣、左仆射于志宁册封皇后,文武百官以及番夷首领,在肃义门朝拜皇后。十一月己巳日,皇后到宗庙祭祀。癸酉日,追赠皇后父亲原工部尚书、应国公、赠并州都督武士彟为司空。丙子日,淄州高苑县吴文威的妻子魏氏一胎生四男,三个存活。癸巳日,应国夫人杨氏改封代国夫人。十二月,派遣礼部尚书、高阳县男爵许敬宗每日在武德殿西门听候诏令。

永徽七年(公元656年,永徽七年正月改元显庆)春季正月辛未日,废黜皇太子李忠为梁王,立代王李弘为皇太子。壬申日,大赦天下,改元为显庆。文武九品及以上官员以及五品及以下官员中作为父亲继承人的,赐予勋官一转。全国欢庆大宴三日。甲子日,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师、燕国公于志宁兼任太子太傅,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礼部尚书许敬宗,都担任太子宾客。这是首次设置太子宾客这一官职。唐高宗亲临玄武门,为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饯行。

二月庚寅日,将《破阵乐》改名为《神功破阵乐》。辛亥日,追赠司空武士彟为司徒、周国公。三月辛巳日,皇后在北郊祭祀先蚕。丙戌日,户部侍郎杜正伦担任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

夏季四月戊申日,唐高宗亲临安福门,观看僧人玄奘迎接御制并书写的慈恩寺碑文,玄奘以天竺法仪为先导,其随从众多。五月己卯日,太尉长孙无忌进献史官所撰写的梁、陈、周、齐、隋《五代史志》三十卷。弘文馆学士许敬宗进献所撰写的《东殿新书》二百卷,唐高宗亲自作序。六月,岐州刺史、潞王李贤担任雍州牧。秋季七月癸未日,中书令兼检校太子詹事、固安县公崔敦礼担任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将户部尚书改称为度支尚书,侍郎也相应改名。

八月丙申日,太子少师崔敦礼去世。左卫大将军程知节与贺鲁的部下歌逻禄获剌颉发及处月预支俟斤等在榆幕谷交战,大破敌军,斩首千余级,缴获驼马牛羊数以万计。九月癸酉日,首次下诏规定户数满三万以上为上州,二万以上为中州;原先的上州、中州照旧。皇后撰写《外戚诫》。庚辰日,括州海水泛滥,冲毁安固、永嘉二县,四千多户人家受损。辛巳日,首次规定都督及上州各设置执刀十五人,中州、下州十人。癸未日,首次设置骠骑大将军,官阶为从一品。程知节与贺鲁之子咥运交战,斩首数千级,进军至怛笃城,俘获其部落人口、货物数量巨大。

冬季十一月乙丑日,皇子李显出生,诏令京官、朝集使各加勋级。十二月乙酉日,设置算学。左屯卫大将军程知节因讨伐贺鲁时逗留不前,追贼不及,减免死罪,免去官职。撤销兰州都督。在鄯州设置都督。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春季正月庚寅日,唐高宗驾临洛阳。任命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等四位将军为伊丽道将军,率领军队去讨伐贺鲁。二月辛酉日,进入洛阳宫,特赦洛州。庚午日,封皇帝第七子李显为周王,将许王李素节改封为郇王。三月甲子日,中书侍郎李义府担任中书令兼检校御史大夫,黄门侍郎杜正伦兼任度支尚书,依旧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夏季五月丙申日,唐高宗驾临明德宫。秋季七月丁亥日,回到洛阳宫。八月丁卯日,侍中、颍川县公韩瑗被贬为振州刺史,中书令兼太子詹事、南阳侯来济被贬为台州刺史,他们都是因为劝谏不要立武昭仪为皇后,以及营救被贬的褚遂良而获罪。礼部尚书、高阳郡公许敬宗担任侍中,是因为他在立武后这件事上有功。九月庚寅日,度支尚书杜正伦担任中书令。

冬季十月戊戌日,唐高宗在许、郑两州的郊外亲自检阅军队,特赦郑州。派遣使者祭祀郑国大夫子产(国侨)、汉代太丘长陈寔的坟墓。十二月乙卯日,回到洛阳宫。庚午日,更改“皞”“叶”二字。丁卯日,皇帝亲手写下诏书将洛阳宫改名为东都,洛州官员的官阶品级都依照雍州。撤销谷州,将福昌等四个县,以及怀州的河阳、济源、温县,郑州的汜水都划归洛州管辖。己巳日,中书省设置起居舍人两名,品级与起居郎相同。庚午日,任命周王李显为洛州牧。壬午日,将散骑常侍分为左右各两名,右散骑常侍隶属于中书省。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春季正月戊子日,太尉、赵国公长孙无忌等人编纂的《新礼》完成,一共一百三十卷,二百五十九篇,唐高宗下诏将其颁布于天下。二月丁巳日,唐高宗的车驾返回京城。壬午日,唐高宗亲自审录囚犯,大多予以宽宥。苏定方攻破西突厥沙钵罗可汗贺鲁以及咥运、阙啜。贺鲁逃到石国,副将萧嗣业追击并擒获了他,前后收缴其人畜四十多万。甲寅日,西域平定,在其地设置濛池、昆陵两个都护府。又在龟兹国设置安西都护府,把高昌原来的土地设为西州。设置正三品的怀化大将军、从三品的归化将军,用来授予刚归附的首领,并且分别隶属于各个卫府。六月,程名振攻打高丽。九月,废除书学、算学、律学。有关部门上奏请求制造七百辆排车,准备在皇帝出行时运载排城;唐高宗认为这样会劳民伤财,于是就在原来的宿营地设置院墙。

冬季十一月乙酉日,兼中书令、皇太子宾客兼检校御史大夫、河间郡公李义府被贬为普州刺史,兼中书令、皇太子宾客、襄阳郡公杜正伦被贬为横州刺史。中书侍郎李友益被除去名籍,发配流放到巂州。戊戌日,侍中许敬宗暂代检校中书令。戊子日,侍中、皇太子宾客、暂代检校中书令、高阳郡公许敬宗担任中书令,宾客等其他职位照旧;大理卿辛茂将担任侍中。鸿胪卿萧嗣业从石国带回捕获的贺鲁,将其献于昭陵。甲辰日,开府仪同三司、鄂国公尉迟敬德去世。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二月乙亥日,唐高宗亲自策试举人,一共有九百人参加,只有郭待封、张九龄等五人成绩处于上等,下令让他们在弘文馆待诏,跟随仪仗队随时听候差遣。三月,派左骁卫大将军、郕国公契苾何力前往辽东进行筹划治理。夏季四月己未日,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改任太子太师,仍旧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乙丑日,黄门侍郎许圉师担任同中书门下三品。丙戌日,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燕国公于志宁被免去官职,放归家中。戊戌日,太尉、扬州都督、赵国公长孙无忌以带扬州都督的身份被安置在黔州,依旧按照一品官员的标准供给待遇。五月丙申日,兵部尚书任雅相、度支尚书卢承庆都参与执掌政事。秋季七月壬子日,普州刺史李义府担任吏部尚书,兼任同中书门下三品。冬季十月乙巳日,皇太子举行加冠礼,大赦天下,文武五品及以上官员子孙中作为父祖继承人的加勋官一级,全国大宴欢庆三日。闰十月戊寅日,唐高宗驾临东都,皇太子监国。戊戌日,抵达东都。十一月,让中书侍郎许圉师担任散骑常侍、检校侍中。戊午日,兼侍中辛茂将去世。癸亥日,任命邢国公苏定方为神丘道总管,刘伯英为昆夷道总管。

显庆五年(公元660年)春季正月甲子日,唐高宗驾临并州。二月辛巳日,到达并州。丙戌日,宴请随从官员、各位宗亲以及并州的官员属吏和父老,按不同情况赏赐布帛。特赦并州及所管辖内的各个州。在义旗初举时担任五品及以上职事且已经身亡、坟墓在并州的人,命令有关部门前去祭祀。辅佐帝王创业立功的功臣子孙以及大将军府的僚佐等以下如今还健在的人,按不同情况赐予官阶,根据才能安排职务。参与起义的人职事在一品以下的,按不同情况赏赐物品。八十岁以上的人,授予名誉刺史、县令的职位。辅佐帝王的功臣享有食邑别封且本人已去世的,为他们的后代子孙各加两阶官阶。下令全国大宴欢庆三日。甲午日,祭祀旧宅,让武士彟、殷开山、刘政会配享祭祀。

三月丙午日,皇后在朝堂宴请亲族、邻里和故旧,命妇、妇女们进入内殿参加宴会,皇室各位宗亲按不同情况赐予布帛,跟随出行的文武五品以上官员也有赏赐。下诏因为皇后故乡的缘故,并州长史、司马各加勋级。而且皇后亲属参与宴会的,每次赏赐物品一千段,服丧一年的近亲赏赐五百段,大功以下及无服亲、邻里故旧按不同情况赏赐。城内以及各位妇女八十岁以上的,各授予郡君的名誉职位,并且按情况赐予物品等。己酉日,在并州城西检阅军队,唐高宗登上飞阁,带领群臣亲临观看。辛亥日,派出神丘道的军队讨伐百济。丁巳日,左右领开始改名为左右千牛。

夏季四月戊寅日,唐高宗的车驾返回东都,在东都苑内建造八关宫。癸亥日,从并州返回。五月壬戌日,驾临八关宫,将其改名为合璧宫。六月庚午初一,出现日食现象。辛卯日,下诏让文武五品及以上官员按四科推举人才。甲午日,唐高宗的车驾返回东都。秋季七月乙巳日,废黜梁王李忠为庶人,将他迁徙到黔州。戊辰日,度支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卢承庆因罪被免职。八月庚辰日,苏定方等人讨伐平定百济,将百济王扶余义慈反绑双手押解回来。百济国分为五个部分,有三十七郡,二百座城,七十六万户,在其地分别设置熊津等五个都督府。特赦神丘、昆夷道总管以下的官员,下令全国大宴欢庆三日。九月戊午日,赏赐给英国公李勣一所墓茔。

冬季十月丙子日,代国夫人杨氏改封为荣国夫人,品级为第一,地位在王公的母亲和妻子之上。十一月戊戌初一,邢国公苏定方在则天门献上百济王扶余义慈、太子扶余隆等五十八名俘虏,唐高宗斥责后宽恕了他们。乙卯日,在许、郑两州的郊外打猎。十二月己卯日,从许州返回。

显庆六年(公元661年)春季正月乙卯日,在河南、河北、淮南的六十七个州招募到四万四千六百四十六人,前往平壤带方道行营。二月乙未日,因为益州、绵州等地都上报说出现了龙,所以更改年号。特赦洛州。龙朔元年(公元661年)三月丙申初一,正式改元。壬戌日,唐高宗驾临合璧宫。夏季五月丙申日,任命左骁卫大将军、凉国公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邢国公苏定方为平壤道大总管,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乐安县公任雅相为浿江道大总管,率军讨伐高丽。就在这一天,皇后请求禁止天下妇女从事俳优之类的表演活动,唐高宗下诏听从了她的建议。甲子日是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出现了日食现象。

六月庚寅日,中书令许敬宗等人进献《累璧》六百三十卷,目录四卷。秋季七月癸卯日,唐高宗的车驾返回东都。八月丙戌日,下令让各州推举孝行特别显著以及几代人都以义聚居、可以激励风俗的人。九月甲辰日,因为河南县的大龄女子张氏已经一百零三岁了,唐高宗亲自前往她的家中探望。随后又去了李勣的家中。天宫寺是唐高祖尚未发迹时的旧宅,唐高宗巡视寺内的殿宇,感慨悲伤了很久,下令剃度二十人出家为僧。皇后前往许圉师的家中。壬子日,改封潞王李贤为沛王。就在这一天,任命雍州牧、幽州都督、沛王李贤为扬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雍州牧的职位照旧。任命洛州牧、周王李显为并州都督。就在这一天,敕令中书门下五品及以上官员、各司长官、尚书省侍郎以及各位宗亲中三等及以上的人,都到沛王的宅第中设宴行礼,演奏《九部乐》。行礼结束后,按不同情况赏赐布帛、杂彩等物品。

冬季十月丁卯日,唐高宗在陆浑打猎。癸酉日,返回宫中。这一年,新罗王金春秋去世,他的儿子金法敏继承王位。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春季正月乙巳日,太府寺增设少卿一名,分别在两京进行检查监督事务。丙午日,东都开始设置国子监,并且增加学生等人员名额,平均分配在两都进行教学。二月甲子日,更改京城各个部门以及百官的名称:尚书省改为中台,门下省改为东台,中书省改为西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匡政,左右丞改为肃机,侍中改为左相,中书令改为右相,其余的各个官职都根据相应的含义进行了更改。同时也更改了六宫内职的名称。甲戌日,司戎太常伯、浿江道总管、乐安县公任雅相在军中去世。三月甲申日,唐高宗从东都返回京城。癸丑日,驾临同州。苏定方在苇岛击败高丽,又进攻平壤城,但没有攻克就返回了。

夏季四月庚申初一,唐高宗从东都回到京城。辛巳日,蓬莱宫建造完成,唐高宗迁居到那里。五月丙申日,左侍极许圉师担任左相。乙巳日,重新设置律学、书学、算学三学。

六月己未初一,皇子李旭轮出生。乙丑日,开始下令道士、女冠、僧、尼等,都要按照礼仪向自己的父母行礼致敬。乙亥日,制定蓬莱宫各个门、殿、亭等的名称。秋季七月丁亥初一,因为东宫皇子诞生满月,唐高宗大赦天下,下令全国大宴欢庆三日。八月甲午日,右相许敬宗请求退休。壬寅日,许敬宗担任太子少师,兼任同东西台三品,仍然掌管西台事务。九月,司礼少常伯孙茂道上奏说:“八品、九品官员按照旧令穿着青色官服,与紫色相近容易混淆,这不是低品级官员应该穿的颜色,希望能让他们穿碧色官服。”唐高宗下诏听从了他的建议。戊寅日,前吏部尚书、河间郡公李义府在守丧期未满时被重新起用为司列太常伯,兼任同东西台三品。

冬季十月丁酉日,唐高宗驾临温汤,皇太子李弘监国。丁未日,从温汤返回。庚戌日,西台侍郎上官仪兼任同东西台二品。十一月辛未日,左相许圉师被关进监狱。癸酉日,封皇帝第四子李旭轮为殷王。十二月辛丑日,将魏州改为冀州大都督府,将冀州改为魏州。又把并州、扬州、荆州、益州四个都督府都升为大都督府。沛王李贤担任扬州大都督,周王李显担任并州大都督,殷王李旭轮遥领冀州大都督。左相许圉师被解除现任职务。

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春季正月,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等人率领军队讨伐铁勒的残余部族,将其全部平定。乙丑日,司列太常伯李义府担任右相。二月丙戌日,征调陇、雍、同、岐等十五个州的百姓,来修建蓬莱宫。癸巳日,设置太子左右谕德以及桂坊大夫等官职,将司经局改为桂坊馆,崇贤馆不再隶属于左春坊。丁酉日,削减京官一个月的俸禄,用来资助修建蓬莱宫。庚戌日,唐高宗下诏说:“上天有仁德,施予万物生命,如今正是阳气和暖的时节,想到那些被囚禁在监狱里的人,我不分昼夜都深感忧虑。虽然我常常对他们表示怜悯,但还是担心免不了会有冤屈和错判。在京城关押的囚犯中应该被流放或处死的,每天带二十个人到我面前。”于是唐高宗亲自询问他们的情况,大多给予了宽宥,没有问完的就命令皇太子去记录处理。下诏将书学隶属于兰台,算学隶属于秘阁,律学隶属于详刑寺。把燕然都护府改为瀚海都护府,瀚海都护府改为云中都护府。二月,前左相许圉师被贬为虔州刺史。太子李弘撰写的《瑶山玉彩》完成,全书共五百卷。

夏季四月乙丑日,右相李义府被关进监狱。戊子日,李义府被除去名籍,发配流放到巂州。丙午日,唐高宗驾临蓬莱宫新建成的含元殿。秋季八月癸卯日,彗星出现在左摄提星的位置。戊申日,唐高宗下诏让百官极力进谏,提出正直的意见。任命司元太常伯窦德玄、司刑太常伯刘详道等九人为持节大使,分别前往天下各地巡查。同时命令内外五品及以上的官员各自举荐自己所了解的人才。

冬季十月丙申日,在绛州的介山出现了麒麟。丙午日,在含元殿前出现了麟趾。十一月癸酉日,下起了雨夹冰。十二月庚子日,唐高宗下诏将来年正月一日改为麟德元年(公元664年)。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春季正月甲子日,将云中都护府改为单于大都护府,官品与大都督府相同。二月丁亥日,加授殷王李旭轮为单于大都护。戊子日,唐高宗驾临万年宫。三月辛亥日,举行大射礼。丁卯日,唐高宗的长女被追封为安定公主,谥号为思,她的仪仗队、鼓吹以及丧葬所需的物品,都按照亲王的规格办理,从德业寺迁葬到崇敬寺。

夏季四月,卫州刺史、道王李元庆去世。五月,许王李孝去世。乙卯日,在昆明的弄栋川设置姚州都督府。秋季八月丙子初一,唐高宗从万年宫返回,接着驾临旧宅。己卯日,减轻万年县囚犯的刑罚,趁机驾临大慈恩寺。壬午日,返回蓬莱宫。戊子日,兼司列太常伯、检校沛王府长史、城阳县侯刘祥道兼任右相,大司宪窦德玄兼任司元太常伯、检校左相。九月己卯日,唐高宗下诏说:“北周的京兆尹、左右宫伯大将军、司卫上将军、少冢宰、广陵郡公宇文孝伯,心中怀有忠诚坚贞的品质,他的志向贤良。当北周滥用刑罚的时候,他才进谏以追求仁义;当有人忍心施加忌恨时,他甘愿舍弃生命来坚守节操。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但他的风范依然存在,应该给予崇高的荣誉,来表彰他的后代子孙。他的孙子左威卫长史宇文思纯,可以加授朝散大夫的官职。”十二月丙戌日,处死西台侍郎上官仪。戊子日,庶人李忠因与上官仪有交往而获罪,被赐死。右相、城阳县侯刘祥道改任司礼太常伯。太子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一同参与执掌政事。这一年冬天没有下雪。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春季正月壬午日,唐高宗驾临东都。丁酉日,驾临合璧宫。戊子日,唐高宗审查雍州、洛州以及各个部门的囚犯情况。甲子日,因为即将出发前往泰山封禅,所以暂停了选官活动。三月甲寅日,兼司戎太常伯、永安郡公姜恪兼任同东西台三品。辛未日,东都的乾元殿建造完成。闰月癸酉日,出现了日食现象。四月丙午日,特赦桂州、广州、黔州三都督府管辖范围内犯有死罪及以上罪行的人。丙寅日,在邙山的南面检阅军队,唐高宗亲临城北楼观看。戊辰日,左侍极、仍检校大司成、嘉兴县子陆敦信担任检校右相,他的大司成一职应该停止。西台侍郎孙处约、乐彦玮都停止参与执掌政事。

五月辛卯日,因为秘阁郎中李淳风编制的历法完成,取名为《麟德历》,于是将其颁布施行。任命司空、英国公李勣,少师、高阳郡公许敬宗,右相、嘉兴县子陆敦信,左相、钜鹿男爵窦德玄为检校封禅使。六月,鄜州发大水,冲毁了城邑。秋季七月,邓王李元裕去世。

冬季十月戊午日,皇后请求进行封禅,司礼太常伯刘祥道上疏也请求封禅。癸亥日,高丽王高藏派遣他的儿子高福男前来朝见。丁卯日,唐高宗将要去泰山封禅,从东都出发。这一年庄稼大丰收,一斗米只卖五钱,麰麦多到都不用拿到市场上去卖。十一月丙子日,唐高宗一行驻扎在原武,用少牢之礼祭祀汉代将领纪信的坟墓,追赠纪信为骠骑大将军。庚寅日,华州刺史、燕国公于志宁去世。十二月丙午日,唐高宗亲临齐州大厅。乙卯日,命令有关部门祭祀泰山。丙辰日,从灵岩顿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