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雪中婴嘀

1983年的冬天来得又早又急。刚过冬至,老槐岭上就已经积了半尺厚的雪。程山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往家走,肩上扛着的柴火压得他脊背微弯。寒风卷着冰碴子刮在脸上,像钝刀子割肉。他呼出的白气在眉毛上结了霜,远远望去像个白发老头,尽管他刚满十八岁。

“再砍两捆就够过冬了。“程山呵着气搓了搓手,指关节上全是冻疮裂开的口子。父母早逝,家里就剩他和六十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十八岁的年纪,村里其他后生都在盘算着说亲,他却只能想着明天的柴米油盐。

转过山路的拐角,一阵微弱的啼哭声突然刺破寂静。程山停下脚步,以为自己听错了。这荒山野岭的,哪来的婴儿哭声?他侧耳细听,只有北风呼啸着掠过枯枝的声响。

“哇——“又是一声,比刚才更微弱,像只病弱的小猫在叫。

程山扔下柴火,循声找去。积雪反射着惨白的天光,晃得人眼睛发疼。他在一棵老槐树下的雪堆里,发现了一个用蓝布包裹的小包袱。布面已经湿透了,结着薄冰。

“老天爷!“程山三步并作两步冲过去,拂开积雪。襁褓里是个冻得发紫的女婴,小脸只有巴掌大,嘴唇乌青,哭声已经微弱得几乎听不见。婴儿的眼睛紧闭着,睫毛上挂着霜花,胸口微弱的起伏证明她还活着。

程山手忙脚乱地把孩子抱起来,解开自己满是补丁的棉袄裹住她。女婴轻得可怕,像只羽毛未丰的雏鸟。“别怕,别怕...“他笨拙地摇晃着,粗糙的手指不小心碰到婴儿冰凉的脸颊,那温度让他心头一颤。

他环顾四周,雪地上只有他一个人的脚印。树杈上挂着的红布条在风中飘荡——这是这一带弃婴的标志。程山咬了咬牙,一手抱着婴儿,一手拖着柴火往家走。女婴在他怀里安静下来,偶尔发出小猫一样的呜咽声。

“奶奶!奶奶!“还没进门,程山就喊了起来。木门“吱呀“一声开了,满头银发的程奶奶拄着拐杖迎出来,看到孙子怀里的婴儿,惊得瞪大了眼睛:“山子,这是哪来的孩子?“

“山上捡的,被人丢在雪地里。“程山把女婴递给奶奶,“您看,都快冻僵了。“

程奶奶接过孩子,枯瘦的手指摸了摸婴儿冰凉的小脸,心疼地“哎哟“一声:“造孽啊,这么小的孩子...“她麻利地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女婴贴在自己温暖的胸口,“快去烧点热水,再熬点米汤。“

那一晚,程家小屋的油灯亮到很晚。程奶奶翻箱倒柜找出了几块旧棉布,改了几块尿布;程山则笨手笨脚地喂女婴喝米汤。小家伙饿极了,小嘴吧嗒吧嗒地吸吮着勺沿,米汤顺着嘴角流下来,程山用袖子轻轻擦掉。

“奶奶,这孩子...“程山欲言又止。

程奶奶叹了口气:“明天一早去村委会报告,看能不能找到她父母。“

“要是找不到呢?“程山盯着女婴皱巴巴的小脸,那双眼睛不知何时睁开了,乌溜溜的像两粒黑葡萄,正茫然地望着他。一种奇怪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个被遗弃的小生命,莫名牵动着他的心。

“那就送福利院。“程奶奶看了孙子一眼,声音低了下来,“咱们家这条件,养不起啊。“

程山沉默了。家里确实穷得叮当响,去年收的粮食刚够糊口,多一张嘴吃饭都是负担。但看着女婴安静睡去的样子,他心里有个声音在说:不能把她送走。

第二天,村委会的人来看了孩子,又在附近几个村子打听了一圈,没有任何关于弃婴的消息。警察说会继续调查,但暗示希望渺茫。

“按规定,这孩子得送县里的福利院。“村干部老张说,眼睛却瞟向墙角发霉的粮食口袋。

程山抱着女婴不撒手:“能不能...让我们先照顾着?等找到她父母再说。“

老张看了看程家漏风的土墙和空荡荡的米缸,摇了摇头:“你们自己都吃不饱...“

“我们能养!“程山突然提高了声音,把怀里的女婴吓了一跳。她睁开了眼睛——那是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直直地看着程山,然后咧开没牙的小嘴,笑了。

那一刻,程山的心像被什么击中了。他转向奶奶,眼神里带着恳求:“您看她多乖...“

程奶奶看着孙子,又看看女婴,最终叹了口气:“留下吧,好歹是条命。我老太婆还能动,帮着带带孩子。“

就这样,女婴留在了程家。因为她是在雨天被捡到的,程山给她取名“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