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粮价又涨了
- 四子二女不孝顺,老娘把人都踹了!
- 相逢已是上上签
- 2012字
- 2025-04-03 16:40:35
“哦,是你啊!”
李管事一看见王大山的脸,倒是回忆起来,“是有这么回事。你的胳膊好些了吧?”
最后半句,他是对着王大山说的。
王大山急忙箩筐卸下,上前试图抱拳见礼,可他一条胳膊还用破布挂在脖子上,着实不方便,忙跪下磕头,“多谢李管事怜悯,若非当初管事帮了我一把,我这条胳膊……恐怕就真的废了!”
说起这事,王大山的眼圈就红了。
他自觉胳膊好转了大半,至少之前如跗骨之蛆的疼痛消失了,可现在就说大好还是为时尚早。
“说来不怕管事的笑话。”
张翠花急忙再上前一步,拦在王大山身前,一脸羞愧,“家中贫困。全赖管事的体恤,给那几十文安家钱。否则,我儿怕是连药都用不上。管事的大恩,我等铭记在心。绝不敢忘!”
“什么恩不恩的,不过是顺手!”
李管事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往也有不少服徭役出事的例子,遇到心狠贪墨的皂吏,不但死了都白死,甚至还得骂一声“晦气”。
他自觉算不上好人,但也不是恶人。算不上清廉,同流合污的事儿也没少干。
当初看王大山一脸灰白,面呈死志,一时动了恻隐之心。反正几十文钱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碗酒钱,给了也就给了。却没想到,难得做一件好事还有人惦记着,他们母子俩还专程过来道谢。
一时间,他难免有些自得。
“好生养着,等养好了胳膊再说其它。这河堤到底是是非之地,你们也别逗留了,还是早些离开吧。”
“李管事。”
张翠花快走几步上前,将手中的紫苏叶奉上,“吾儿伤了胳膊,家中实在无以为继。只得做些吃食,来河堤上试试能否换得一文半钱,也好给吾儿继续治伤。是以……这是老妇自己做的点粗纰之食,还望李管事莫要嫌弃才好。”
“哦,这是你们自己做的?”
李管事看了看不远处的箩筐,总算明白二人来此的缘由。微微皱了皱眉,到底没好继续驱赶,“你倒是个有想法的。罢了,你们要卖就注意着些。若耽误了他们做活,我拿你们是问。”
“不会,不会。我们卖完就走。”
王大山点头哈腰,连连保证。
李管事这才满意地离开了,离开时,自然也把张翠花孝敬的饭菜带走了。
张翠花直起腰,看着走远的背影松了口气,低声冲王大山使眼色,“别发愣了,赶紧把东西卖了赶紧走。”
这门营生就是踩在悬崖的边缘。能不能继续卖,不过是管事的一句话。
王大山自然也明白,赶紧挑起担子吆喝起来。
因为得了李管事的保证,连带着,他的吆喝声都大了许多。
“卖窝头卖烩菜呢! 5 文钱一份!”
带来的饭菜很快卖完。
王大山跟在张翠花身后深一脚浅一脚往回走,摸着怀里那包沉甸甸的铜子儿,整个脑子都是懵的。
这么沉的褡裢,怕少不得有千把文。
他怎么都不明白,原来钱这么好挣吗?
不可能啊……
他记得,自己农闲时也经常去帮财主老爷下地干农活。从早到晚的忙,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到手也就十文钱。
这还算有良心的,更甚者还用杂粮代替工钱,一升豆面或者一升小米,便抵了一天的工钱。
他没忍住捂紧了怀里那包铜子儿,左看右看,唯恐哪个妙手空空施了法,将银子偷走。
“傻傻的你往哪走?说你蠢,你还喘上了!”
看王大山没跟上自己,反而走了回家那条道,张翠花没忍住一顿喷,“拿来!看你那傻样儿,你捂得那么紧,是生怕旁人不知道你兜里有钱?!”
这话一出,王大山浑身一抖,才从震惊中回神。
忙不倏的把褡裢解下来递过去,“娘,儿子没拿过这么多钱。儿子怕……这么多钱呢,若掉了,不是亏大发了。还是娘您拿着的好。呵呵呵……”
那笑容,瞧着越发傻了!
张翠花白他一眼,接过褡裢随意揣进怀里,“跟上,待会儿有你出力的时候。别想偷懒!”
“不偷懒,儿子肯定不偷懒。”
褡裢给出去了,王大山反倒浑身都轻松了。乐呵呵地问,“娘,您让儿子做什么?您尽管吩咐!”
“待会儿就知道了。”
张翠花自顾自往镇上走。
今儿这趟卖了多少钱,她现在没数。不过,她做了足足500个窝头,除去留下的自己吃的和送人的,倒是不难算出大概。如今她手上,应该有1100多文。
一个早上就挣了一吊钱!
也难怪老大吃惊。
只是这一吊钱,有一半都是本钱。家里的粮食都悉数被她消耗光了,若不采购些回去,一大家子人都喝西北风吗?
兴庆镇是个小镇,因兴庆码头就在小镇镇尾而得名。
此刻已经过了午时,小镇上的行人不多,但是依然能看见南来北往的货商急匆匆的赶路。
张翠花径直去了小镇上的粮铺。
米粮铺子里有不少主顾,正围着店小二问价。她听了一会儿,就发现米粮的价格又涨了。
“三天前一石还180文,今日就售卖250文。涨这么多,让人可怎么办好?”
“去岁一石还70-80文,照这样下去,只能喝西北风了。”
“老天爷,你是不给我们老百姓一条活路啊……”
……
周围众人议论纷纷,一个个眉头皱得死紧。舍不得掏钱买粮,却又没有一个人舍得离开。
粮价长得这么快,谁知道再过几日,又是什么光景?
“会不会过几日就降价了?”
有人提出异议,“上月月底粮价不就跌过一次?”
这话一出,议论的人又迟疑了。
米铺的掌柜大腹便便,根本不把众人的议论放在眼里,“粮价是东家说了算,你们爱买就买,不买,我等也做不出强买强卖的行径。话说回来,马上就是年关,这粮价岂有下跌的道理。你们谁要买?”
是啊,马上就是年关。年关物价上涨,又岂会有粮价下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