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的北京城,秋意正浓。
金府后花园的银杏叶已经泛黄,随风飘落在青石板上,铺就一条金色的甬道。十六岁的金道凤站在银杏树下,手中捧着一本《女诫》,目光却越过书页,望向远处正在作画的弟弟。
“道友,你又逃了先生的课。“她轻声责备,声音里却带着掩不住的笑意。
十四岁的金道友头也不抬,手中的毛笔在宣纸上挥洒自如。“姐姐明知我对那些八股文章毫无兴趣,何必强求?“他蘸了蘸墨,“况且,先生讲的那些'忠孝节义',与我何干?“
金道凤叹了口气,将书卷轻轻合上。她身着淡紫色绣花旗袍,发髻上只簪一支白玉兰花簪,虽不华丽,却自有一种大家闺秀的气度。作为金家长女,她早已习惯了照顾这个任性弟弟的角色。
“这话若是让父亲听见...“
“父亲整日忙于公务,哪有闲暇管我?“金道友终于抬起头,露出一张俊秀的脸庞,眼睛里闪烁着叛逆的光芒,“姐姐不也常常偷看那些西洋小说吗?何必五十步笑百步?“
金道凤脸颊微红,快步走到弟弟身边,作势要打他。道友灵活地躲开,却不小心碰翻了墨汁,黑色的液体顿时在宣纸上晕染开来,毁了一幅即将完成的秋菊图。
“啊!我的画!“道友懊恼地叫道。
金道凤看着弟弟沮丧的表情,忍不住笑出声来。她从袖中取出一方绣着兰花的帕子,轻轻擦拭弟弟沾了墨迹的手指。“好了,别恼了。明日我让春桃去琉璃厂给你买新的颜料。“
道友眼睛一亮,随即又黯淡下来:“父亲不会同意的。“
“我自有办法。“金道凤眨眨眼,露出一个狡黠的笑容,“就说是我要学画,需要些颜料。“
道友感动地望着姐姐,突然伸手抱住了她:“姐姐最好了!“
这一刻,银杏树下,姐弟二人的笑声融入了秋日的阳光里。谁能想到,这亲密无间的关系,会在未来的岁月里经历怎样的考验与裂痕。
---
金家是京城显赫的汉军旗人家族,祖上曾出过两位大学士。现任家主金鸿煊虽只在工部任五品郎中,却因善于经营,家资丰厚,在京城交际甚广。金府位于东城灯市口附近,是一座五进的大宅院,门楣上“诗礼传家“的匾额彰显着这个家族的底蕴。
金道凤是金鸿煊与正妻所出的长女,下面还有一个弟弟金道友和两个庶出的妹妹。作为嫡长女,她从小就被按照大家闺秀的标准严格培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写得一手好字,连金鸿煊的同年好友们都赞不绝口。
而金道友作为金家独子,按理说应该被寄予厚望,准备科举入仕。然而这孩子从小就显得与众不同——他对四书五经兴趣缺缺,却痴迷于绘画和音乐,常常偷偷溜出府去听戏,甚至学着那些戏子唱上几句。金鸿煊为此没少责罚他,但打也打了,骂也骂了,道友的性子却丝毫未改。
这天傍晚,金家正厅内,金鸿煊正在查看一封请柬。
“老爷,程家送来的?“金夫人轻声问道。
金鸿煊点点头:“程大人下个月六十大寿,邀我们全家赴宴。“他顿了顿,若有所思地看了妻子一眼,“程家的长子颐之,今年二十有五,在总理衙门当差,前途无量。“
金夫人立刻会意:“老爷是说...“
“道凤已十六了,是该考虑婚事了。“金鸿煊捋着胡须,“程家门第相当,又是世交,若能结为姻亲,对两家都有好处。“
屏风后,正准备进来请安的金道凤听到这番话,手中的茶盘差点跌落。她悄悄退了出去,心跳如鼓。婚事?程颐之?她只在去年元宵节见过那位程公子一面,只记得是个严肃寡言的年轻人,与她想象中的夫婿相去甚远。
回到自己的闺房,金道凤坐在窗前,望着院中的海棠树发呆。她知道作为金家女儿,婚姻从来不是自己能做主的。但心底深处,她偶尔也会幻想像她偷偷读过的小说中那样,遇到一个知心人。
“姐姐!“道友的声音从窗外传来,打断了她的思绪。少年灵活地翻窗而入,手里拿着一本装帧精美的书,“看我给你带什么来了!“
金道凤接过书,只见封面上写着《巴黎茶花女遗事》几个字。
“这...这是禁书啊!“她压低声音,却忍不住翻开书页。
“我从书摊上偷偷买的。“道友得意地说,“听说这书写的是一个法国妓女的爱情故事,轰动整个欧洲呢!“
金道凤既惊又喜,迅速将书藏入枕下。“你呀,整天不务正业,净弄这些歪门邪道。“
道友不以为然地耸耸肩:“人生苦短,何必总是循规蹈矩?姐姐不也喜欢这些故事吗?“
金道凤没有反驳。确实,比起《女诫》中那些教条,她更喜欢这些来自异国的故事,那里面的女子敢爱敢恨,活得那样自由洒脱。
“对了,“道友突然想起什么,“我刚才听见父亲和母亲在说你的婚事?“
金道凤脸色一白:“你...你都听见了?“
“嗯。“道友皱起眉头,“那个程颐之,我见过几次,死板得很,配不上姐姐。“
“别胡说。“金道凤勉强笑了笑,“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由得我们置喙?“
道友突然抓住姐姐的手:“姐姐,如果你不愿意,我去跟父亲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搞包办婚姻这一套?上海、广州那些大城市,年轻人都是自由恋爱的!“
金道凤看着弟弟认真的表情,心中一暖,却还是摇了摇头:“别说傻话了。我们是金家的孩子,享了金家的福,就要担金家的责。“
道友还想说什么,外面却传来了丫鬟的脚步声,他只得匆匆又从窗户溜走了。
金道凤望着弟弟离去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她知道道友是为她好,但现实哪有那么简单?她取出枕下的书,轻轻抚摸着封面。茶花女的爱情再动人,终究也只是故事罢了。
---
转眼到了程老爷寿宴的日子。
金家全家盛装出席。金道凤穿着一身湖蓝色绣银线牡丹的旗袍,发髻上簪着金鸿煊特意为她打造的一套珍珠头面,端庄中透着几分少女的娇俏。金道友则一反常态,规规矩矩地穿着藏青色长袍,跟在父亲身后,只是眼神中仍透着不驯。
程府比金家还要气派几分,五进的大院子,处处张灯结彩。宾客如云,多是京城有头有脸的人物。金道凤跟在母亲身后,目不斜视,却能感觉到无数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这位就是金家大小姐吧?果然名不虚传,好个标致的人儿。“一位穿着华丽的夫人拉着金道凤的手上下打量。
金夫人笑着介绍:“这是程大人的夫人,快行礼。“
金道凤盈盈下拜:“见过程夫人。“
程夫人满意地点点头,转向一旁:“颐之,过来见见金小姐。“
一个身材挺拔的年轻人走了过来。程颐之穿着深灰色西装,在一群长袍马褂的宾客中显得格外醒目。他面容端正,眼神沉稳,向金道凤微微颔首:“金小姐。“
金道凤低头回礼,心跳加速。她能感觉到这个年轻人身上有种不同于寻常纨绔子弟的气质——严肃、克制,却又不失风度。
宴席间,金道凤被安排坐在程颐之旁边。两人几乎没有交谈,只是偶尔交换一个礼貌的微笑。但金道凤注意到,当自己不小心打翻酒杯时,是程颐之悄悄递来了手帕;当她不习惯吃西餐时,是程颐之不动声色地示范了刀叉的使用方法。
这些细微的体贴,让金道凤对这个未来可能的夫婿产生了一丝好感。
宴会结束后回家的路上,道友凑到姐姐身边,压低声音问:“怎么样?那个程颐之?“
金道凤轻轻摇头:“别胡说,八字还没一撇呢。“
但她的脸颊却不由自主地红了。道友看在眼里,眉头紧锁。
---
一个月后,金程两家的婚事正式定下了。金道凤将在明年春天满十七岁时出嫁。
消息传来那天,道友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一天,不吃不喝。金道凤去敲门,只听到里面传来摔东西的声音。
“道友,开门,姐姐有话跟你说。“金道凤轻声唤道。
门猛地被拉开,道友双眼通红:“姐姐真的要嫁给他?就为了家族利益?“
金道凤走进房间,轻轻关上门:“道友,你不明白。这已经是最好的安排了。程家家风严谨,程公子人品端正,是多少姑娘求之不得的好姻缘。“
“可姐姐爱他吗?“道友质问道。
“爱?“金道凤苦笑,“婚姻大事,哪能只讲情爱?门当户对,相敬如宾,便是福气了。“
道友激动地抓住姐姐的肩膀:“不对!姐姐明明读过那些书,知道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子!为什么要屈服于这些陈规陋习?“
金道凤轻轻挣脱弟弟的手:“道友,你还小,不懂世事艰难。女子在这世上,哪有那么多选择?“
“我可以保护姐姐!“道友倔强地说,“等我长大了...“
“傻孩子。“金道凤摸了摸弟弟的头,“姐姐总是要出嫁的。倒是你,该收收心了,好好读书,将来光耀门楣。“
道友猛地后退一步,眼中闪烁着愤怒和失望:“我原以为姐姐是不同的。没想到,你和父亲一样,满脑子都是这些腐朽的想法!“
“道友!“金道凤震惊于弟弟的出言不逊。
“我恨这个家!我恨这些规矩!“道友大喊一声,冲出了房间。
金道凤愣在原地,眼泪无声地滑落。这是她和弟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争吵,而她知道,这绝不会是最后一次。
窗外,秋风吹落最后一片银杏叶。金道凤突然意识到,她和弟弟无忧无虑的童年,就像这落叶一样,再也回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