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学思想史:通论和年表
- 潘玉君
- 1439字
- 2025-04-25 19:31:49
前言
地理学思想史是地理学史、科学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孤冷学问。我学习、关注和研究地理学思想史的历史为:20世纪80年代中叶大学三年级时开始零散学习和关注地理学思想史,80年代后半叶因讲授地理科学导论而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和探索研究地理学思想史,90年代初叶开始系统研究地理学思想史,21世纪伊始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继续系统研究地理学思想史。与这一历史相伴的另一个历史是我学习、思考、探索和研究“地理学整体”即“元地理学”的历史。元地理学也是孤冷学问。现在这部著作主要是我在2015年之前的认识和成果,今后还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这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地理学》卷有关部分的研纂的重要基础。
属于“历史”的“地理学思想史”研究与属于“逻辑”的“元地理学”研究的“同一”研究,互为根据、互为基础。这符合黑格尔、马克思等的“历史与逻辑的同一”原则。我从“自发”到“自觉”地践行着这一原则。在研究地理学思想史中,以元地理学的“逻辑”为前提和基础,对待地理学思想及其历史。地理学思想史有三种基本思路:第一,纯粹内史论的思路,即纯粹研究地理学概念、地理学思想、地理学理论和地理学观念等本身的历史,包括它们的萌芽形态、初期形态、成熟形态,等等;第二,纯粹外史论的思路,即将地理学思想发展与社会及其发展、科学及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科学及其发展与社会及其发展决定地理学思想及其发展;第三,内—外史论的思路,即将地理学的内在逻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与科学思想及其发展、社会形态及其发展关联起来。其中,第一种思路是最严苛、最优的研究思路,是地理学思想史研究的最高目标,是地理学思想史学家的最高追求。拙著《地理学思想史:通论与年表》尚未达到第一种思路的水平,遵循第三种思路撰写。
地理学思想史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这是地理学思想史研究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地理学思想史的核心问题包括两类。第一类包括:地理环境整体性概念、理论和原理的历史;地理环境分异性概念、理论和原理的历史;地理环境人地性概念、理论和原理的历史;地理环境尺度性概念、理论和原理的历史;地理环境过程性概念、理论和原理的历史。第二类包括: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核心、学科体系、基本性质、基本价值、历史发展、研究方法(论)等的历史;地理研究范式概念、理论和原理的历史。这些问题既是大历史即整个地理学历史的,也是小历史即地理学家、地理学学派、地理学谱系等的历史的。系统研究与回答这些问题是地理学思想史的科学任务。
拙著《地理学思想史——通论与年表》与其他地理学思想学家的论著在史观上根本不同的地方在于:首先,摒弃科学西方中心主义观念,认为中国的地理学思想——古代、近代和现代——在整体上始终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部分处于领先水平;其次,认为中国的地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是“国家任务”与“学术自觉”综合作用的结果;再次,认为地理学思想及其发展深受哲学特别是科学哲学的深远影响。
这些年来,我在包括元地理学、地理学思想史和区域实证等研究中,得到吴传钧、瞿宁淑、王恩涌、景贵和、朱景湖、郑度、陆大道、孙鸿烈、陈传康、李文华、杨勤业、蔡运龙、张国友、宋长青、冷疏影、陈永森、赫维人、李宏、武友德、骆华松、明庆忠等先生、教授的关怀、指导和帮助。责任编辑孔继萍编审给予指导和帮助。我的几位博士生在外文资料方面提供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拙著《地理学思想史——通论与年表》是《地理学思想史》中的第一卷,因本人才疏学浅和资料阙如等原因,一定会存在疏漏和错误,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