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龙引
(唐)李白
其一
黄帝铸鼎于荆山[1],炼丹砂。
丹砂成黄金[2],骑龙飞上太清家[3]。
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
飘然挥手凌紫霞[4],从风纵体登鸾车。
登鸾车,侍轩辕。
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
其二
鼎湖流水清且闲[5],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6]。
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7],后天而老凋三光[8]。
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9]。
【注释】
[1]黄帝铸鼎:《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2]丹砂:即朱砂。矿物名。色深红,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炼丹,中医作药用,也可制作颜料。晋·葛洪《抱朴子·金丹》:“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又指丹砂炼成的丹药。
[3]太清:道家所谓三清之一。《淮南子·道应》“太清问于无穷曰”注:“太清,元气之清者也,无穷,无形也。”
[4]紫霞:紫色云霞。道家谓神仙乘紫霞而行。
[5]鼎湖:黄帝升天之处。《通典》:弘农郡湖城县,故曰胡,汉武帝更为湖县。有荆山,黄帝铸鼎于荆山,其下曰鼎湖,即此也。《九域志》:陕州陕郡有鼎湖,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帝升天,因名其地。《史记正义》:《括地志》云:“湖水源出虢州湖城县南三十五里夸父山,北流入河,即鼎湖也。”闲:是水止而不动之意。
[6]长云:也作“屯云”。《列子》:“化人之宫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之据,望之若屯云焉。此言屯云河车,言车之多若屯云也。”玉女:《楚辞》:“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后车。”《吕氏春秋》:“身好玉女。”高诱注:“玉女,好女也。”仙传多称侍女为玉女,亦是此义,谓其美如玉也。
[7]紫皇:道教传说中最高的神仙。《太平御览》卷六五九引《秘要经》:“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太皇、紫皇、玉皇。”
[8]《拾遗记》:“服之得道,后天而老。”《初学记》:“日月星为之三辰,亦曰三光。杨齐贤曰:‘凋三光者,言三光有时凋落,而真身则常存也。'”
[9]《太平广记》:“西王母所居宫室九层,玄室紫翠丹房,左带瑶池,右环翠水。”汉·司马相如《大人赋》:“吾乃今日睹西王母,皓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所谓“蛾眉萧飒如秋霜”,即白首之意。嫌王母已有衰老之容,以反明轩辕之后天之老也。
【解析】
这两首诗取材于《史记·封禅书》黄帝炼丹功成乘飞龙飞升成仙之事。第一首抒发成仙之后的愉悦心情并描写天宫中的美丽景象;第二首前半部分上承第一首写黄帝飞升后的情形,末尾笔锋一转,写即便是仙人,也有衰老之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后天而老犹蛾眉萧飒,则不老者化老矣。学仙何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