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族史诗《亚鲁王》形象与母题研究
- 肖远平 杨兰 刘洋
- 1481字
- 2025-04-28 11:36:55
一 波尼冈孃
在苗族社会,铜鼓是权力的象征,用于祭祀时是沟通人神的礼器。同时,在古代铜量少价高,只有官宦和富人才会打制铜鼓进行祭祀或演奏乐曲,因此铜鼓还象征财富。据史诗《亚鲁王》搜集翻译整理者杨正江讲述:“铜鼓在苗族的生产、生活中是极其重要的,苗族的铜鼓是沟通神人的圣物,铜鼓的上面是祖奶奶的地方,那里人们都在幸福地生活着。”[1]
在史诗第一节《亚鲁祖源》中叙述了苗族铜鼓的来源,主要讲述了一位为铜鼓献身的苗族伟大女性——波尼冈孃。波尼冈孃是苗族祖宗吒牧的儿媳,因一次无意将月红染上铜鼓,铜鼓就此发出声响,凶恶的吒牧得知真相后,就要将其砍杀祭祀铜鼓。
(一)诚实传统的波尼冈孃
吒牧到处寻找让铜鼓发声的人,所有人都说是波尼冈孃在庭院坐过,吒牧便去找波尼冈孃质问,波尼冈孃大胆直接地承认:“今天是我坐在庭院中,今天是我坐在院子里。我坐庭院中绣花,我坐院子里做针线。不小心绣针刺我手,不留意钢针扎我手。血滴沾染了乐器,血红染上了铜鼓。”[2]凶恶的吒牧就要将她杀死以祭铜鼓。“吒牧说,你的血滴让乐器叫了,你的血红叫铜鼓响了。看来我得用你祭祀我的乐器,现在我要供你祭奠我的铜鼓。”[3]史诗中,波尼冈孃虽承认了铜鼓所染的血渍是自己的,但是却没有如实交代血是自己的月红所致,而谎称是钢针刺破手指而致。
在众民族的习俗中,女人的月红都被看作不洁之物,苗族社会亦如此。在苗族传统社会中,女性月例期间有诸多的禁忌,不能外出、不能爬楼、不能跨门槛等,所以,波尼冈孃对自己月红的讳莫如深,实则是苗族禁忌习俗的一种间接反映。
(二)善良坚毅的波尼冈孃
波尼冈孃独自一人面对公公吒牧的威逼时并没有害怕,她说:“吒牧哩吒牧,你要砍,你就砍我祭祀你的乐器吧,你想杀,你就杀我祭奠你的铜鼓吧。”[4]因为吒牧是长辈,所以波尼冈孃没有对吒牧所提出的要求作出反抗,只是要求琅艾再娶妻的时候能够记得他们之间的情分。
波尼冈孃说了,是我的血滴让乐器发声响,是我的血红叫铜鼓响上天。吒牧哩吒牧,你要砍,你就砍我祭祀你的乐器吧,你想杀,你就杀我祭奠你的铜鼓吧。吒牧哩吒牧,我死后,你儿子琅艾如是要娶二房妻子,我走后,你儿子琅艾要是娶二房老婆,去请求他杀只公鸡给我做个情分,我只求他宰头肥猪给我一个名分。[5]
波尼冈孃不畏惧死亡,但却一心记挂自己的丈夫,希望自己的委曲求全能够让丈夫铭记,善良的波尼冈孃尊重自己的公公,将性命奉献给了铜鼓。
善良的波尼冈孃希望自己死后能够被铭记,也希望自己死后会为族人带来好运:“杀鸡为我的坟头添土,宰猪为我的墓地祭扫。他会得福气,他会得富贵。”[6]但如果谁忘记了她,她会诅咒别人不得好死:“将来谁要不记得我的名字,日后哪个忘记了我的名节,他会像我一样遭砍杀,他会如我这般被杀。”[7]对没有沾上她血的乐器,她心生感激:“如是哪一副乐器没沾我身上的血,它是有情有义的乐器。要是哪一副乐器没染我身上的血,它是痴情痴意的乐器。”[8]她感激没有沾上她血的乐器,赞扬它们宁愿不发出声响也不愿意让波尼冈孃牺牲的高尚情操,是有情谊的乐器,是善良的乐器。
(三)甘于奉献的波尼冈孃
在波尼冈孃被砍杀时,她带着满腔的怨气说下了这样一段话:“你这个咳哨铜鼓啊,一旦沾了我身上的血,只要染上我身子的血,它会保佑你的族人,它会养活你的后代。你这个咳哨的铜鼓啊,一旦沾了我身上的血,只要染上我身子的血,它会繁茂你的族人,它会护佑你的后代”[9],“要是哪一副乐器沾了我身上的血,它是让族人兴旺的乐器。要是哪一副乐器沾上我身子的血,它是使子孙富贵的乐器。”[10]愤怒的波尼冈孃为了使铜鼓发出声响,甘愿奉献自己的生命,更希望自己的牺牲能换来族人的兴旺和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