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不破不立

研究所的各个科室,是针对研发项目而有针对性的设置的。

当前一所的十五个科室,都是针对歼教7的研发而设立的。

由于歼教7本身是仿制米格-21UC研发的,飞机的大部分零部件都是按照采用了原机的材料和设计方案,本身材料创新的部分并不算太多。

所以目前的一所是没有新材料研发需求的,自然也就没有相关的科室。

实际上在011基地,二所因为是研发和生产发动机的单位,所以整个基地只有他们所是有金属材料研究室的。

于希明想借助将来和621合作的契机,那就必须要提前做准备。

这个科室的成立,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但由于一所对材料研发方面实力薄弱,将来能不能接住这个机会还很难说,所以现在只能临时成立一个相关的科室,将所里全部与航空材料相关的人全都安排在这个科室中。

至于对宋文兴这个副主任的安排,说到底只是让他充当一个和621所接洽的渠道,毕竟是他研发出的300M钢,在业内引起了轰动,算是一所目前材料领域的一张名片。

不过国内任何一个研究所,还没有新人能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担任独立科室副主任的先例,无论短期内有多么大的成绩,在论资排辈的科研领域,都是很难服众的。

让他当二把手,就是这个原因,至于新科室主任秦明,是一所的老员工了,虽然没有做出过什么亮眼的成绩,但至少资历老。

所以他这个岗位目前只能是临时的,如果日后的合作不成功,随时可以撤销,而如果宋文兴能继续做出成绩,并在这个基地成为权威,于希明将他转正,其他人就不会再有异议。

“谢谢于所长对我的信任!”

宋文兴自然能听出于希明的意图,立刻答应了下来。

对宋文兴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只要接下来他能在这个新成立的临时科室做出成绩,包括科室和他在内,都是能够转正的!

要知道,在前世的时候,宋文兴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才从一个实习生慢慢走上科室副主任的职位,而现如今,只要他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就能成为一个科室的二把手!

“小宋,你最近对民品研发工作做得怎么样了?”

于希明问道。

因为目前一所的民品小组归基地总部直接管理是,而且这也不是一所的核心项目,所以于希明平时关注不多。

“基地民品研发分为三阶段,一阶段主要是研发各种汽车零部件,目前研发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我们现在主要工作就是协助各厂进行量产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工装设计制作,生产工艺等等……”

“不错,你们干的很好啊。”

于希明闻言,满意的点点头。

“……一阶段任务完成后,我们会让这些产品和技术进行一段时间的沉淀,在确保所有零部件量产合格率稳定保持在一个高水平后,才会开启二阶段的设计工作。”

“搞技术确实需要避免急功近利,你这个做法是对的。”

“小宋,金属材料室成立之后,一旦有项目,你就要把精力更多的放在新科室上面,这关乎到自己一所未来的发展,这一点你要心里有数。”吴炳林提醒了一句。

“好的。”

“那你就先去忙吧。”于希明说道。

“那我走了。”

宋文兴闻言,起身离开了办公室。

“于所长,你真的打算任命小宋当新科室的副主任?”

看到宋文兴离开后,吴炳林连忙对于希明问道。

“这只是个临时的科室,将来能否保留,还要看情况的……”

于希明摘下眼镜,用布擦拭了一下。

“可如果这个科室保留,让小宋真的当上科室副主任,下面的意见会很大的……”吴炳林眉头微皱,接着说道:“咱们所各科室的一二把手,无不是有十几年以上工作经历的,无论是技术还是作风,都是令人信服的,小宋虽然这几个月表现确实不错,但这么快就提拔他当新科室的二把手,怎么可能服众?”

“如果小宋做出的成绩足够亮眼,破格提拔,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于希明淡淡的说道。

“可是……”

“这事儿没那么简单……搞航空材料研发,是非常烧钱的,咱们所没有那么多钱,想出成果,那是相当困难的……另外621所聚集了国内最顶尖的材料专家,他们都无法单独搞定,需要寻求合作的项目,肯定非同寻常,如果小宋在这样的项目中都能取得突破,那只能用奇迹来形容了……”

“也对。”听到这里,吴炳林点点头。

“我的想法如果能够和621所这样的单位合作,哪怕不成功,咱们所的相关人才也能得到培养和锻炼,对这所未来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于希明眼光还是比较长远的,他深知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所以成立这个临时的金属材料室,主要还是为了培养人才,激活一所目前研发技术力量最薄弱的一环,从而为将来的发展打基础。

“可万一小宋他真的成功了……”

对于一个常年主抓行政管理的人来说,必须要优先解决单位的内部团结问题。

吴炳林始终担心宋文兴的快速升职,会破坏整个研究所稳定且早已固化的‘生态’。

要知道,能担任科室副主任级别的领导,最少也是副高的职称。

在专业上,需要主持或承担研制开发的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已投入生产,可比性技术经济指标处于国内较高水平。

而宋文兴职称只是个助理技术员而已。

“他能和621所连续合作三个项目成功,我就永久保留这个科室!”于希明戴上眼镜,说道:“到了那个时候,就证明小宋是真正的天才,这样的天才,就必须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额。”

“只要是做实事,就不用太在乎别人的眼光,咱们要给年轻人足够的机会和上升空间,才能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当然了,他们也必须要有过人的真才实学才行。”于希明顿了顿,接着说道:

“这一代的年轻人比咱们当初能干,就应该高兴才对,现如今国内航空产业生存环境恶劣,竞争激烈,对咱们是很多的挑战,正所谓不破不立,还是像过去那样搞论资排辈,因循守旧的做事方式,是很难实现突破的,我希望你能明白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