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

本书选取晚明史家的明史考据为研究对象。明代史学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其有着非常繁盛的私修当朝史著作。它们当中不仅有纪传体、编年体、典志体等体裁较为完备的史著,还有名目繁多的史地著作、稗史笔记等。它们体裁各异,内容丰富,为我们研究明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有明一代虽官方一直未能修成纪传体国史,却有2900余卷的《明实录》留存,是研究明史至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然而,“以昭代之人作昭代之史,忌讳弘多,是非错互”[1]。在明之时代背景、政治环境、学术风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明人当朝史撰述在繁盛之外还存在很多问题,有些已为明代有识之士所察觉。他们纷纷对当朝史著作进行批评,其中批评较多的方面之一就是在官私明史记载中存在普遍的失实失真现象,而这却又是撰修信史所不能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为了指出并纠正在明代官私明史著作中出现的失真、失实之处,存信史于后世,只能用考据的方法来实现。因此,伴随着渐起的考据之风,晚明史家对明史的考据就应运而生了。

学术如积薪,后来者居上。长久以来,学界对清代考据学成就评价甚高,却忽略了晚明考据学的成就。钱穆先生、白寿彝先生、张舜徽先生[2]等皆指出,清人考据研究的问题,很多从宋代时就已经有了。明处于宋、清中间一环,在学术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随着近些年来对明代史学关注的逐渐增加和研究的深入,学界在明当朝史和明代考据学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对明人明史考据的研究却仍旧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成果也多是集中于某一位史家或者某一种著作上,又或者是把整个明代的考据作为一个整体,从考据学发展的角度,综合经史子集各个方面加以探讨,单就明人明史考证的综合研究就越发稀少。林庆彰先生甚至还提出了在明代考据学所囊括的考据内容中“考订史事之讹误者,各家皆有之,成就皆不著,不须专论”[3]的观点。因此,尽管他的《明代考据学研究》一书对明代的考据学成就有较为全面的探讨,是研究明代考据学重要的专著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此书忽略了对明人明史考据的关注。

然明代学者在“考订史事”上究竟有没有成就,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探讨的。因此,本书拟将晚明史家的明史考据作为一个整体,对他们从事明史考据的缘起,考据的内容、方法,考据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同时还将挖掘诸位考据史家的考据成果间的相互关系,以丰富当前学界对明代史学、明代考据学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