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本书研究意义

首先,可以拓展明代小说史的研究视野,深化并丰富明代小说史的知识及理论内涵。众所周知,明代小说研究领域存在突出的重通俗小说、轻文言小说的现象,而在明代文言小说研究域界内又存在重创作类作品、轻编纂类作品的倾向。本书旨在对明代文言小说汇编类作品实施尽可能广而深的研究,发掘此类作品的丰富学术价值,以引起学界更广泛的关注,为扭转明代小说研究界的严重失衡格局尽一点绵薄之力。

其次,对明代文言小说汇编类作品进行整体观照和深度探究,有助于更准确把握明代社会小说审美风尚,更深刻理解明代学界的小说观念。不同选题角度的选本与总集试图将前人创作的最优秀作品选拔出来,欲实现此目的,编选主体的审美趣味必须与接受主体相契合,因而这些选本或总集成为了小说审美风尚的实际引领者,这个过程始于编者的“选题”。例如,除了“艳”“异”“侠”“谑”等迎合世俗受众的选题,晚明涌现诸多“智慧”专题的小说总集,如《智囊补》《益智编》《智品》《经世奇谋》《历代当机录》《智水编》《经略问奇》等,反映了晚明士人拯救社会危机的群体忧患意识,同时,这些作品也展现了晚明志人小说审美旨趣的变迁,即品评人物的标准从玄虚的气质风度转向了济世救危、逆境求胜的智慧才干。众所周知,文言小说文体概念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各种看似独到的观点其实都有漏洞,明代小说类书的采集范围、小说丛书的收录标准能为我们提供比较客观的、准确的答案,从中可以提炼出明代学界对于小说本体性内涵的真实认识。

最后,此项研究可以为今人的小说文献整理提供借鉴。明代文言小说汇编的取舍标准、选材范围可作为今人整理古代文言小说文献的重要参照;其编排体例、编写方法多有值得今人取法之处;其编辑思想、版式设计至今仍展现健旺生命力。如正文中往往遍布解题、按语、注释、圈点、评语,有些采用二栏或三栏版式,配合故事附载插图,体现出雅俗共赏的编纂思想。正文前后的序跋、凡例、引用书目等成为构建文本的必要因素。这些编辑智慧仍可给今人以启迪。而且,小说汇编文本的问世也是编纂主体与出版商密切合作的结果,其选题、聚材、编排、校对、刊印、发售的过程,也为商业出版史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