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族史诗《亚鲁王》社会功能研究
- 杨兰 刘洋
- 594字
- 2025-04-27 16:59:08
第二节 史诗传承的方式
《亚鲁王》是麻山苗族文化与传统的组成部分,对该族群文化的认同、民族精神的承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亚鲁王》生存特点及发展规律的探讨十分必要,传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特点,进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规律,两者交织并进,同样在《亚鲁王》史诗的传承中发挥其功能。美国文化学家爱尔乌德在《文化进化论》中认为,“文化是由传递而普遍遗留下去的,并且渐次连接于语言媒介的团体传说中。因此,文化在团体中,是一种累积的东西,而文化之对于个人则是一种和同伴交互影响后,所获得或学习的思想行动的习惯”[19]。《亚鲁王》是麻山苗族文化与传统的组成部分,对该族群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的承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和嬗变表现在知识的累积和传递上,在这段过程中其本质一般不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并始终保有某种文化精神,即使发生变化甚至被淘汰,也并非因为某一权威力量的插足。民众的选择才是真正的颠覆性力量,这种选择也被称为文化选择。史诗《亚鲁王》因地域的差异导致呈现方式存在细微差异,但史诗的精神特征、演唱内容和结构特点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这就成为麻山苗族间感情维系的精神链条。《亚鲁王》因其主要演唱场域的严肃性带有原始信仰色彩,麻山苗族通过仪式上的唱诵追寻往生后的场景,这种对死亡后的想象成为对自我生命的终极关怀,进而形成从道德自律到行为自律的文化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