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刘海中想薅羊毛?怼!
- 四合院:从三等功到军火之王
- 享受阅读的老王
- 2541字
- 2025-04-21 09:35:59
刘海中显然不信,他眯着眼睛,凑近一台电视机,仔细看了看,又抬头盯着杨建:
“练手艺?练手艺需要弄这么多?我看你小子就是想倒腾这些东西赚钱!我可告诉你,杨建,咱们这院是先进大院,可容不得歪门邪道!
你要是敢做违法乱纪的事情,别怪我这当长辈的不客气,第一个就要向街道革委会举报你!”
他声音拔高,带着威胁的意味,似乎想用这种方式压住杨建。
在他看来,杨建不过是个刚退伍回来的毛头小子,父母双亡,无依无靠,只要自己拿出“二大爷”和老工人的身份,再搬出革委会,肯定能把他唬住。
到时候,无论是逼他交出这些“赃物”,还是拿捏住他的把柄,都有利可图。
“投机倒把”这顶帽子,在这个刚刚经历过十年动荡、经济政策尚未完全松动的年代,确实沉重。
就像一个巨大的口袋,几乎所有沾点儿商业味儿的行为,理论上都能往里装。别说他倒腾电视机,就是农民多养几只鸡拿到集市上卖,都有可能被扣上“尾巴”的帽子。
刘海中这老家伙,一上来就想给他定性,用心不可谓不险恶。
然而,杨建仅仅是心头一凛,随即就镇定下来。
他很清楚,时代不同了。
他不是黑五类,不是没有根基的社会闲散人员。
他是刚刚脱下军装的退伍军人,是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在战场上流过血、立过功的!
他家里挂着的三等功奖章,就是最好的护身符。
退伍军人转业安置是国家政策,是受优待的群体。
在这个节骨眼上,谁敢轻易动一个有战功的退伍军人?尤其还是为了这点“可能”沾上边的“投机倒把”?
刘海中想拿街道革委会吓唬他?
只怕他还没走到街道办,人家一听他是刚回来的战斗英雄,态度就得先软三分。
举报?恐怕最后碰一鼻子灰的是刘海中自己。
想通了这一层,杨建心中再无半点波澜,甚至有些想笑。
这刘海中,官迷心窍,还以为现在是几年前,可以凭着一个小组长的身份和一点老资格,就能随意拿捏别人?
他脸上的笑容重新浮现,比刚才更多了几分从容,语气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郑重:
“二大爷,您这话可真是冤枉我了。什么投机倒把?我可担不起这么大的罪名。”
他顿了顿,指着满地的旧电视机,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您看看这些,哪个是好的?都是别人当废品扔出来的破烂货。我在部队学过无线电,懂点维修技术。想着与其让这些东西彻底报废,变成一堆垃圾,不如收回来,看看能不能修好。”
他迎着刘海中怀疑的目光,坦然道:
“修好了,运气好的能听个响,我自己留着用,或者送给街坊邻居,也算丰富一下大家的业余文化生活。修不好的,拆点零件下来,以后说不定还能用在别处。
这叫什么?这叫废物利用,变废为宝!咱们国家现在底子薄,资源紧张,能节省一点是一点。
我这是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节省资源,怎么就成了投机倒把了?二大爷,您是老工人,先进生产者,这个道理您应该比我更懂吧?”
一番话说得有理有据,冠冕堂皇,甚至隐隐站在了道德和政治的制高点上。
刘海中被噎得一滞,扶着老花镜,嘴巴张了张,却发现杨建的话几乎无懈可击。
变废为宝,节省资源,这话说出去谁也挑不出毛病。
尤其是杨建还特意点出他“老工人”、“先进生产者”的身份,这让他想反驳都得掂量掂量。
但是,刘海中毕竟是混迹工厂和院里多年的人精,他才不信杨建这番“为人民服务”的说辞。
他活了大半辈子,什么样的人没见过?
这小子眼神里的精明和刚才掏钱给那个收破烂的利索劲儿,可不像是个只想“练练手艺”的主儿。
他心里明镜似的,杨建这小子百分之百是想捣鼓这些玩意儿赚钱!
不过,正如杨建所料,刘海中也清楚,“投机倒把”这顶帽子太大,尤其对一个刚回来的战斗英雄,他未必真敢去捅这个马蜂窝。
他刚才那么说,主要还是想先声夺人,占据主动,为接下来的“薅羊毛”做铺垫。
既然硬的不行,那就来软的。
刘海中脸色缓和下来,收起了刚才的官腔,换上了一副语重心长的长辈口吻:
“杨建啊,二大爷不是那个意思。你的想法是好的,变废为宝,这没错。但是啊……”
他故意拉长了语调,踱了两步,走到杨建身边,拍了拍他的胳膊,显得很亲近:
“……这社会上的水,深着呢!你刚从部队回来,两眼一抹黑,很多事情你不懂。”
他压低了声音,故作神秘地说:
“修电视机?这可是技术活。缺个零件,少个电子管,你上哪儿找去?就算你运气好修好了,这东西怎么处理?
现在管得严,你敢随便拿出去卖?让人抓住了,就算不给你定投机倒把,也得落个扰乱市场秩序的罪名,到时候影响你分配工作,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他微微挺了挺胸脯,用一种“我罩着你”的语气说道:
“二大爷在轧钢厂干了一辈子,大小是个干部,认识的人多,路子也广。有些事情,不是你一个年轻人单枪匹马就能干成的。
听二大爷一句劝,这些东西,水太深,你把握不住。趁早收手,安安稳稳等国家分配工作,那才是正道。”
这番话,明着是劝告,暗地里却是在暗示:你
想干这个?行,但你一个人不行,得有我这样有“路子”、有“经验”的人帮你。至于怎么帮,那自然是得有好处了。
他眼睛瞟着那些电视机,算盘打得噼啪响。
要是能从这小子手里低价弄一台修好的电视机过来,转手送人或者自己留着用,那面子可就大了去了。
杨建何等人物?
前世在信息爆炸的社会摸爬滚打,今生又在最讲究人情世故和利益交换的军队里当到了连长,刘海中这点小心思,他一眼就看穿了。
对方绕了半天,又是威胁又是“关怀”,核心思想就一个:
想从我这儿捞好处。
杨建心中冷笑更甚。
想薅我的羊毛?门儿都没有!
他脸上的笑容不变,甚至更加和煦了些,但眼神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多谢二大爷您的关心和指点。您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
他语气顿了顿,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自信:
“不过,我也就是自己瞎琢磨,修着玩玩,谈不上什么买卖。
至于零件,我在部队的时候,跟后勤和通讯部门的战友关系都不错,多少也能淘换到一些。
就算修不好,拆了当练手,也没什么损失。
真要是有幸修好了几台能用的,肯定先紧着院里的叔叔大爷们,谁家需要,我送过去就是了,也算是我这个晚辈的一点心意。”
这话软中带硬,既表明了自己有解决零件问题的渠道,又暗示了修好了可以“送人情”,但这个“人情”是由他杨建主导,而不是被刘海中拿捏。
更重要的是,他绝口不提需要刘海中“帮忙”或者“指点”,直接把对方伸过来的手给挡了回去。
“至于工作分配的事情,就不劳二大爷您费心了。国家亏待不了我们这些当兵的。我相信组织。”
杨建补充了一句,语气平淡,却带着军人特有的自信和对体制的信任,也间接点明了自己的身份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