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入住上阳宫

“为了藩镇的话,陛下似乎用不着这么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算陛下励精图治了,又哪有那么快就能化解藩镇难题?陛下开的这个头已经很不错了,新凤翔镇复镇陇山,只等收复失地,吐蕃必不复为长安之祸矣。若牧之此番出使,再收复了同华镇,那咱们东出也无障碍了。”

李商隐倒是比李瀍乐观,他可没有时间紧迫的感觉,反觉得眼下形势一片大好。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皇嗣问题了。

这事倒不用太急,陛下终究是有王妃的,或许感情并不亲厚,但根据他打听到的消息,王妃可是出身于颍川荀氏!这个家族现在已经没啥名气了,但这可是流传了千年的大家族,在汉末、两晋时代,可很是活跃过一番的。

陛下现在不是头疼人才不够的问题么?后族这就是一大批的人才得以补充进来,就算要防着后族做大,搞出外戚之乱来,陛下也可以量才使用啊。

嗯,现在的荀氏肯定没有汉末时那么牛掰了,但现在的天子也不是曹操,用不着荀攸、荀彧那么牛掰的军师来帮忙打天下了,就是缺点不起异心的地方官而已么,在李商隐看来,就是慢慢的靠科举积累人才,也足够用了。

“颍川荀氏?”李瀍听得一愣,这个家族不是和三国绑定的么,原来晚唐也存在啊,还跟自己结成了亲家。但这个家族显然没啥人才了,毕竟唐初的太宗、高宗、武后都着力打压过世家来着,后面的科举,虽然没后来那么公平,多少也对没啥权势的家族有了干扰。

科举,就是中华内卷开启的风向标,一个家族若没法靠权势在科举中脱颖而出,就会迟早被科举拉下神坛,要不后世的年轻俊彦,一旦被放到放大镜下观察,就都是吹弹可破呢?

“陛下您这都忘了?也对,陛下您在路途中遇到高人,那高人教了您这么多东西,搞不好也是用了灌顶之法,忘点东西也属正常,而且,颍川荀氏就是说起来吓人,其实现在也只能算是普通殷实人家,就是家业大点,已经算不得什么了。倒是他家读书的士子不少,陛下您可以与王妃一并召来,鉴定鉴定。”

李商隐吃了一惊,旋即就自圆其说了。最终还是不忘提醒李瀍,赶紧把王妃召来,这是未来的皇后啊。不,已经是了,只是还没来长安就位而已。这事他可不能疏忽了,陛下说过,秘书这个职位就是要替领导考虑方方面面的事情,现在的个人问题,正属于秘书该替领导操心的范畴啊。

“那行吧,让牧之出使完同华镇后,便带一队人,去颍川的王府,将王妃接过来吧。”李瀍被秘书烦得不行,只能答应去接人。他脑子里倒是考虑好了,未来要走新的社会路线,但这话还真没法跟秘书说,不然得把人吓死,关键也解释不清楚啊。

社会改制,这种变法程度太大了,要不,自己也不会总有时不我待的感觉。

毕竟李瀍头上还有个高血压的压力,这个病是因人而异的,发病早的不见得寿命就短,但发病早的,性格肯定就相对火爆,就如同他年轻时一样,如今他是以四十岁左右的年纪穿越到个年轻人身上,脾气的急躁倒是控制住了,但事情多这点是没法控制的。

比如打仗,自己出面的亲征,和自己委派将领出征的性质就不一样。现在招的主力还是以少年兵为主,士气波动很大的,哪怕自己就是骑着马从他们的阵列前过一下,他们也会士气高涨,要是亲自带着他们冲锋,或者学太宗征高句丽那样,亲自上阵搬运矢石,这群少年兵的士气就能直接爆棚。

反正有了这个病,就只能自己小心,从这个角度考虑,早点留个后,也确实是有必要的。毕竟自己的儿子会相对尊重老爹的变革成果,不会仓促的改弦易辙,既然迟早也得找个皇后,不如就接纳了原主已经娶了的这位呢,反正已经娶了,祸霍过了不是么?李瀍如是认真思考了一番。

至于杜牧,索性等他回来后,也打发到陇山上去,先将军权与地方政务分离做出样子来。他去当陇州刺史,郑七命那个战斗英雄专管兵权,有效的话,以后都照着陇右的经验办理就是了。

藩镇问题,从根上解决,这应该就是最好的办法了。唐代原本也是这样的制度,就是玄宗父子为了应对安史之乱有点手忙脚乱了,这才给后代留下了这么个大雷。

可等到李瀍见到了杜牧带回来的‘皇后’之后,他也懵逼了,这个皇后有点太小了吧?看样子,就是个才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原主也给自己留了一颗‘大雷’呢。也难怪他都没提,这大概是他身边的那群道士串掇的,理由大概是冲喜之类的。

“你就是朕娶的王妃?”李瀍有点手足无措了。活了两辈子,他原本以为自己会孤独终老呢,哪想到原主给自己留了这么个惊喜?这么小的小姑娘,留后什么的,咋下手啊?

“妾身荀玉,陛下可以喊妾小玉儿。”小姑娘大概是在路上已经和杜牧沟通过了,知道李瀍路上出了点事,导致忘了许多往事,于是也没问对方为啥用的还是疑问句,直接通名作答。

“小玉儿么……”李瀍微微品了下这名字,有点好笑,自己可不是黄台吉,结果竟娶了个小玉儿么?可没办法,谁让自己接的是别人的烂摊子呢?接了就得认账。

“小玉儿就先住在上阳宫罢,如何?”现在李瀍已经搬离了龙首原,常驻于太极宫,就近选了个上阳宫,主要他也不确定,皇后的寝宫应该在哪儿。唐诗里常见的是长生殿,但这名字在皇宫中太大众了,十座宫殿,有九座的后殿叫长生殿,取的都是吉祥、长寿之意,李瀍也分辨不出那么多,就随便安排了。

“……臣遵旨。”李商隐似乎有什么事,欲言又止了一下,这才遵命而去。

李瀍灭了太监后,就没再继续用宦官了,反正他整天都挺忙的,不然就是出门打仗,用不着那么多人打扫宫殿,可别又把那些阴阳怪气的宦官找回来,给自己惹祸,还是先用秘书和女仆好了。

事后,李瀍找到李商隐,私下问道:“你迟疑啥?”

“陛下您不知道?上阳宫是武后当年常居的地方……这个,它有点不吉利啊。”也难怪李商隐欲言又止,李瀍也是被头风病困扰的,又将皇后送去了武后当年居住的地方,这着实有点不吉利。

“无妨,就是个住所而已,有啥不吉利的,随他好了,那么大一个宫殿,不能住人多浪费啊。”李瀍摆摆手,不以为意。自己可不是啥也不知道的李治,高血压真的发病,要命的时候,自己肯定知道是咋回事,就算死也不可能让皇后当白手套的,更不可能重演武后的旧事,倒是秘书掌权的风险更高些。

但这就没必要说出来吓唬李商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