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编辑说明

信息化时代,电信网络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但是,不少犯罪分子利用新型电信网络技术手段,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时有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取的个人信息、网络黑灰色产业交易等实施精准诈骗,组织化、链条化运作,跨境跨地域实施犯罪活动,严重危害公民财产利益与社会和谐稳定。

2022年9月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本法立足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和依法治理,侧重前端防范,对实践中迫切需要的制度安排作出规定,从法律制度层面筑起反电信网络诈骗防护网,对于维护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共7章50条,包括总则、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法律责任、附则。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规定了各部门职责、企业职责和地方政府职责,明确有关部门、单位在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中应当密切协作,实现跨行业、跨地域协同配合、快速联动,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有效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有诸多亮点,如明确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应当依法全面落实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制度。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客户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及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时,以及与客户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应当建立客户尽职调查制度,依法识别受益所有人,采取相应风险管理措施,防范银行账户、支付账户等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还规定,办理电话卡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办卡情形的,电信业务经营者有权加强核查或者拒绝办卡。开立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不得超出国家有关规定限制的数量。对经识别存在异常开户情形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有权加强核查或者拒绝开户。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结构合理。紧密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以该法的章节结构为体系,将相关案例归纳到对应章节中,清晰地展现全书逻辑结构。

2.精选案例。第一,在案例的选取上,重点选取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指导性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或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网信办发布的典型案例,以及从中国裁判文书网精心选取的案例,并分别设置了“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相关案例”三个版块与之对应,突出体现了案例的典型性和实务指导性。第二,为清晰展现案例全貌,我们保留了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和典型案例的原貌,仅在适当隐名处理及规范性方面对个别需要统一的地方进行了统一。同时,对从中国裁判文书网选取的案例,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抓住案例关键内容,将这部分文书分为了“基本案情”和“法院裁判”。

3.内容务实。收录了常见的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相关的典型案例,涉及电信治理、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综合措施等方面。本书不仅适合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普法的参考读本,也适合作为个人反电信网络诈骗的法律指南,让您在生动真实的案例中获得法律指导以及提升对电信网络诈骗的辨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