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臭名昭著的诏狱
- 大明:开局锁定朱标,朱元璋慌了
- 江东赵括
- 2284字
- 2025-05-05 01:23:26
兵部尚书唐铎出列启奏:“陛下,当务之急,是尽快修复边关,防敌侵扰。
至于蓝大将军,正统率大军,班师回朝,待其回京,再行定罪。”
朱元璋缓缓坐下。
他瞬间便明白唐铎的意思,蓝玉手中有十五万大军,若贸然定罪,怕会激起军中哗变。
朱标等人也明白此中的利害关系,皆沉默不语。
朱元璋压下心头的怒火,道:“唐尚书言之有理,兵部尽快派人修复边关,一切所需,户部及工部全力协助。”
他不怕蓝玉兵变,区区十五万叛军,他还不放在眼内。
但此等叛乱之事,影响极坏,稍有不慎,会引发内乱。
能免则免。
至于蓝玉,他咬了咬牙,秋后算账也不迟。
散朝后。
朱标失魂落魄地步出大殿,李景隆连忙跟了上去。
......
陆家货铺后院。
陆澜抬头看了看天空,喃喃道:“申时将过,太子为何还没消息?”
解缙再三劝说他,尽快去兵部报到,否则,延误时间,那是抗旨大罪。
但陆澜想起昨晚太子的嘱咐,决定静候通知。
既然选择了太子,便要坚信其言。
解缙急得在院里走来走去。
眼见日渐西斜,解缙硬拉着陆澜,往东宫而去。
东宫门口。
侍卫进去通报,不久,常升便走了出来。
他拉陆澜到一边,说了今日朝堂之事。
说太子回到东宫之后,心乱如麻,一直与诸位属官商议蓝玉之事,无暇接见陆澜。
陆澜记起,史书确实记载了蓝玉此事,但后来朱元璋并未深究,只是在其丹书铁券上,特别加入了一句警示之语:
“尔纵兵毁关,擅辱守吏,非人臣礼。朕念尔功,姑宥不究。尔其省之!”
常升担忧道:“我等都很担心,舅舅不会英年早逝吧?”
陆澜这才记起,当日说过霍去病英年早逝之事。
蓝玉是英年早逝,但不是现在,而是五年后。
他微微一笑:“常兄,你转告太子,此次蓝大将军之事,不会被严惩,请放心。”
“真的?”
常升满脸惊喜。
陆澜肯定地点了点头。
常升大喜,用力一拍陆澜肩膀,拔腿便跑。
才跑出十数步,他却跑了回来,一脸歉意道:
“陆弟,方才只顾着说我舅舅之事,竟忘了你的事情。太子特意吩咐,兵部报到之事,暂且搁置,待他将舅舅之事妥善处理,自会为你谋划妥当。”
陆澜这才放下心来。
......
次日午时。
陆澜正在陆家货铺的账房看着账册。
忽然,一队锦衣卫冲了进来。
为首一名百户喝道:“你就是陆澜?”
陆澜疑惑答道:“正是,请问......”
“带走!”
那名百户大声喝道。
陆澜大叫:“我乃皇上亲封的指挥使,你等带我去何处?”
那人拱手行礼:“陆指挥使,你抗旨不遵,在下奉命缉拿!”
陆澜心中一惊。
他知反抗无用,只得对陆添道:“速去告知太子!”
当陆澜被锦衣卫带到皇城西南侧的锦衣卫衙署时,他不禁心中一沉。
锦衣卫狱即诏狱,便在锦衣卫衙署内。
所谓诏狱,就是皇帝直接诏令拘禁犯人的监狱,是锦衣卫的直属监狱,在明朝历史里,臭名昭著。
明初的诏狱,在应天府,关押过“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等涉案人员。
到了永乐帝时,诏狱位于北京北镇抚司,关押过解缙、杨溥、杨涟、左光斗等著名人物。
他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慌乱,进来这等地方,只怕免不了受罪。
刚走下幽暗的长廊,一股夹杂着血腥味、腐肉味、粪便味的恶臭,扑鼻而来。
陆澜抬手捂住口鼻,暗暗打量。
两边的监房,约十五尺见方,三面石墙,正面是碗口粗的铁栅。
长廊两边,墙上每间隔二十米,才点有一盏油灯,白日如夜。
幸得前后的锦衣卫提着灯笼,才不至于摸索而行。
朦胧的灯笼光,照不清监房里的情况,陆澜只听到一阵阵鬼哭狼嚎般的哭叫声。
毛骨悚然。
左弯右拐,行了约两三百米,忽然眼前一亮,前面是一条五十米左右的甬道。
甬道光线十足,两边每隔一米就挂有灯笼。
甬道两边,是两排牢房。
每个牢房门上,都开了个一尺长、半尺宽的孔,孔里竖着四根铁棒。
狱卒打开右边第一间牢房的门,锦衣卫百户面无表情道:“陆指挥使,请。”
陆澜刚走进牢房,身后传来“哐”的关门声。
他打量着这间牢房。
宽约五米,深六七米,近门的墙角,吊着两个灯笼。
中央摆有一张四方木桌,两张木凳子,里面左边墙角,摆放着一张木床。
桌上摆着一盏油灯,一个茶壶,两个茶杯。
陆澜心里诧异,这是诏狱的贵宾房?
房间弥漫着一股发霉的味道,却较为清凉,可能因为是地下室的缘故。
倒是个消暑好去处。
比起刚才所见的监房,天差地别。
他坐在桌前,看了看茶壶,竟装了半壶水。
也不管这水放了多久,倒出一杯,喝了下去。
还好,没有异味,甚至有点甜。
他脑海里,细细捋了捋被抓入诏狱之事。
罪名是抗旨,的确,昨日自己没去兵部报到。
但那是太子吩咐......
算了,不找理由,确实抗旨了。
他迅速确定了两件事:
其一,这是朱元璋下令抓他的,太子应不知情。
其二,朱元璋不打算杀他,否则哪有这般待遇?
朱元璋没有杀心,太子又会出手相救,何来性命之忧?
他便安定下来。
朱元璋既不想杀他,为何又抓起来?
是教训他,还是警告太子?
他正在思索中,房门“哐”一声,被人推开。
陆澜抬头。
只见两名锦衣卫,推开房门,站在两边,一名身穿戎装的中年人,缓步而入。
此人阔额长脸,一脸浓密的络腮胡子。
那人踱步至陆澜面前,目光如刀,盯住陆澜。
陆澜起身,与他对视,毫无惧色。
那人嘴角荡出一丝笑意,道:“陆指挥使,此处可好?”
陆澜不卑不亢道:“尚可。请问将军是......?”
“锦衣卫都指挥使,蒋瓛。”
陆澜忙拱手行礼:“原来是蒋都指挥使,失敬。”
他心里嘀咕,这个便是让百官丧胆的锦衣卫都指挥使?史书记载,他后来也被朱元璋杀了。
蒋瓛摆摆手,当即落座,随后示意陆澜坐下。
“陆指挥使可知,为何至此?”
“抗旨。”
蒋瓛目光一凝,厉声道:“为何抗旨?”
陆澜一愣,神色迟疑。
是太子让他别去兵部报到的。
他脑中快速衡量,说出来好,还是不说为好。
说出事实,算不算出卖太子?
但这是实情,太子知道,解缙知道,朱元璋最后也会知道。
不说出来,将责任往自己身上推,会不会被太子认为有义气?
蒋瓛冷冷道:“如实招来,否则,欺君是大罪!”
陆澜心中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