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差距

韩宇让伙计准备打来热水,给孩子们擦身子。

顺子默默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忙着准备沐浴更衣。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满是泥污的衣裳,眼中闪过一丝无奈。

随后蹲下身,用冷水简单冲了冲脚,又随意拍打了下衣服上的泥土。

倒也不是他抠门,实在是囊中羞涩。别说是洗澡钱,就连一件换洗的衣裳都拿不出来。

“顺子叔,你怎么不去洗澡呀?”四娘天真地问道,大眼睛里满是疑惑。

顺子尴尬地笑了笑,粗糙的手掌不自在地搓了搓:“不用了,我这样就成。”

柳芸见状,心中一阵酸楚。正要开口说什么,却被店小二的声音打断:“客官,热水已经准备好了。”

“四娘,咱们先去洗澡。”柳芸牵起女儿的手,转移了话题。

母女俩洗完后,坐在后院的石凳上歇息。傍晚的风带着几分凉意,院子里种着几株桂花树,淡淡的香气随风飘散。

四娘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目光时不时飘向隔壁房间。韩顺正在房中读书,清朗的读书声断断续续传出来。

而顺子则在院子里默默地洗着车厢,水珠顺着他的额头滑落,浸湿了衣襟。“阿娘,为什么利叔不出来帮顺子叔呢?”四娘小声问道,声音里带着几分不解。

柳芸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发丝,“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

“都说老利家财大气粗?”

“不全是。”柳芸叹了口气,“在这个世道,人和人之间本就有莫大差距的。”

四娘皱起小眉头,“生下来便注定了一生,这样对吗?”

“不对,但这就是现实。”柳芸望着远处的天际,“不过你要记住,人人生而平等。”

话音未落,韩宇的声音从外面传来,带着几分怒气:“娘子!你快来看看!”

柳芸无奈地摇摇头,这男人又在闹什么幺蛾子。

她起身朝外走去,四娘也跟在后面。

韩宇气冲冲地跑进来,脸上写满了不满:“这家店简直是黑店!”“小声点。”

柳芸瞪了他一眼,示意他注意场合。

二郎跟着抱怨:“阿娘,你知道吗?清汤面一碗居然要三十铜板!”

“三十文?”柳芸也吃了一惊,这价格确实有些离谱。

“就是普通的素面,连点肉末都没有。”韩宇愤愤不平地说道,“咱们白天在上一个镇子才吃过十五文一碗的。”

柳芸沉思片刻,“这边闹匪患,粮价自然比别处贵。再说天色已晚,能找到住处就不错了。”“要不咱们吃干粮吧。”大郎提议道,“反正包袱里还有些饼子。”

其他孩子纷纷附和,显然都不愿意花这冤枉钱。

柳芸却摆摆手,“该花的钱还是要花,咱们又不是吃不起。再说赶了一天路,总要吃点热乎的。”

看着一家人嘀嘀咕咕地讨论,她心里暗暗盘算着接下来的路程。这一路上,不知道还得遇到多少事情呢。

夜色渐深,客栈里陆续有了人声。店小二端着酒菜来回穿梭,香气四溢。

隔壁桌坐着几个商人,正在高声谈论着最近的行情。“听说前面那个镇子又遭了匪患,损失不小。”

“可不是嘛,这年头做买卖越发艰难了。”

“唉,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太平。”柳芸听着这些议论,眉头微微蹙起。她看了看身边的孩子们,又瞥了眼院子里仍在忙碌的顺子,心中五味杂陈。

夜幕完全降临时,一家人总算吃完了晚饭。虽然价格贵了些,但好在味道尚可。

柳芸让孩子们早些休息,自己则坐在房间里,借着昏暗的烛光清点盘缠。铜钱叮当作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清晰。

她仔细计算着,脸上神色越发凝重。这一路上花销不小,若再遇上什么意外,恐怕会很是棘手。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宁静。紧接着是一阵喧哗声,似乎有什么人匆匆赶到。

柳芸起身走到窗边,掀开帘子往外看去。只见几个骑马的人影在月光下晃动,正在和店家说着什么。

夜幕降临,客栈里渐渐安静下来。

今天的路虽然难走,但一家人在一起,再难的路也能走下去。

她轻轻叹了口气,转身看着已经熟睡的孩子们。

四娘在睡梦中还在微笑,大概是做了什么好梦。柳芸帮她掖了掖被角,心里涌上一股暖意。隔壁传来韩宇的呼噜声,粗重却有节奏。

柳芸摇摇头,这个男人,白天逞强,晚上倒睡得比谁都香。

次日,柳芸端着碗面站在客栈门口,看着数量华贵的马车感叹道:这世道人与人的差距便是这般吧。

原来昨晚,这小小的客栈一夜间竟住满了这么多锦衣玉食的考生。

她转头看向不远处的韩顺,只见他正坐在一棵老槐树下,手里捧着一本破旧的书册,眉头紧锁得能夹死一只蚊子。

“韩顺,”柳芸喊道,“过来吃面。”

韩顺抬头看了她一眼,摇摇头:“我不饿。”他的目光又落回书本上,手指在纸页上来回摩挲,仿佛要把每个字都刻进骨子里般。

柳芸走到他身边,蹲下身子。槐树的阴影落在她的脸上,斑驳陆离:“怎么,你也被那些富家子弟吓到了?”

韩顺苦笑一声,合上书本:“秦姐,你说我们真的有希望吗?”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迷茫,“那些大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请了最好的先生...”

“有没有希望,试过才知道。”柳芸拍了拍他的肩膀,“至少,我们已经走到这里了。”

韩顺沉默片刻,终于点点头:“你说得对,我们已经走到这里了。”

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大郎和二郎正在追逐一只蝴蝶,三郎和四郎则靠在车轮旁打盹。清晨的阳光洒在他们稚嫩的脸庞上,映出一片金黄。

柳芸又给自己盛了一碗面,坐在火堆旁慢慢吃着。

面条已经有些凉了,但她并不在意。她的目光落在远处的山峦上。

吃过午饭,一行人继续上路。

韩宇和顺子赶着马车,柳芸坐在车厢里,给孩子们讲故事。韩顺骑在马上,手里还捧着那本书,时不时念出几句。

太阳渐渐爬上头顶,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多。

他们大多是赶考的学子,有的骑马,有的坐车,有的步行。有人满脸自信,有人忧心忡忡,有人兴高采烈,有人愁眉不展。

柳芸掀开车帘,看着这些形形色色的人。她不禁想,这些人中,又有多少能够金榜题名?又有多少会失望而归?

“娘,”大郎突然问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到府城?”

柳芸摸了摸他的头:“快了,再有两天就到了。”她的手指轻轻梳理着孩子的头发,感受着发丝间的温度。

“到了府城,爹爹就要去考试了吗?”二郎也凑过来问,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

“是啊,”柳芸点点头,“爹爹要去考试,我们就在府城等他。”“

爹爹一定会考得很好的!”三郎兴奋地说,小脸上满是期待。

柳芸笑了笑,没有说话。她知道,这场考试对韩宇来说意味着什么。

马车继续向前,碾过一个个坑洼。路边的野花在风中摇曳,远处传来鸟儿的啼鸣。

柳芸看着窗外不断变换的景色,内心渐渐平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