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愚忠之臣
- 不管了,成汉也是汉,兴汉!
- 材官校尉
- 2275字
- 2025-06-14 10:31:29
“来人,上酒!”
杜勋连忙叫人进来,给刘麟搬了个小案,倒了碗秫米酒。
刘麟象征性地浅酌一口,直入主题:“北宫将军,杜参军,可是在洛阳之时请战未成。”
北宫纯虽然再是不屑的模样,但心中仍有愤愤。
听到刘麟此话后,重哼一声,端酒又是一饮而尽。
“唉...还请赤麟小友莫怪督护,此事.....唉...”
杜勋叹气连连:“当日宁平城之事传来时,在下就以督护的名义上书建言,劝天子銮驾东移,可那...唉.....”
闻言,刘麟不由得投过视线。
好好地端详了一番这名醉酒参军。
宁平城之战,可谓是整个魏晋南北朝的关键性节点。
这一日,匈汉大将石勒轻装疾行,在宁平城追上了逃难的西晋高官士族。
一番围剿下,四十八名司马王无一存活,全部被杀。
太尉、吏部尚书、廷尉、太傅等等同样遇害。
除此之外,还有十万晋庭官兵精锐被石勒围杀殆尽。
晋庭中央有生力量彻底丧尽,元气大损。
宁平城之战后,能立马发觉洛阳危机并直言不讳谏言迁都的,史书上有载的只有名将苟晞一人。
但这份上书却被群臣和宦官们协力驳斥。
刘麟没想到,这个仅在史书上留名一笔的参军杜勋竟然也上书了。
“嗯,料想应是官家已经同意,但群臣黄门们不舍家产,驳回了上书。”
杜勋先是点头,然后一愣,看向刘麟:“小友如何得知?”
呵,史书上看的。
刘麟轻笑摇头,没有作答。
“之后呢?”
“之后军情紧急,在下和督护连夜赶赴洛阳,前后前后共上十道请战疏议,但皆如泥牛入海,无一回应。”
杜勋面有戚戚色。
“我等屯兵洛阳西南,将士们无军令不得出营,可情况危急,朝堂竟迟迟没有音讯。”
“后来刘曜屯兵洛阳城下,督护不得已再派出张斐、郭敷两位将军携信直赴皇宫,跪请谒见天子,面陈请战。”
“可这一去,二位将军的消息竟也久等不来,督护心觉不妙,强行引兵前往洛阳...唉...可惜为时已晚矣...二位将军已经...唉....”
“那群屠各子![注1]”
北宫纯用力将酒碗拍到桌子上,双目赤红喘着粗气。
“北宫将军节哀。”
刘麟也是无奈,这事放谁身上谁都憋屈。
明明来攻城的人不是自己的对手,结果因为朝廷的原因竟然没能出战,自己手下的两名大将还都折在了里面。
要知道凉州那边刚刚发生了士族世家的叛乱。
张轨能挤出来这五千西凉精骑和北宫纯、张斐、郭敷三名大将已经是极限了,再多,自己凉州都可能稳不住了。
因此在北宫纯的视角看来,洛阳失守,天子被俘,自己寸功为立不说,随行的两名大将还死在了里面,他怎能不气。
“若以北宫将军之威和这五千精锐骑兵戍守长安,如今何等光景还未可知。”
刘麟端起酒碗遥敬了北宫纯,端酒依旧是浅抿一口。
没办法,自己还想在这个世界有上一番作为,这具身体还算未成年人,未发育完全,不得饮酒。
斟酌片刻后,刘麟想好了接下来的说辞,便开口道。
“将军可知,当时朝堂诸公为何不曾回复将军?”
“哼,那些人。”
北宫纯厌恶之情溢于言表:“估计又是在嘟囔什么寒门什么犹腻什么污浊,屁。”
“赤麟小友可是知道什么?”
杜勋看着刘麟,酒意渐散。
他发现面前这个小孩子和自己二人对答从容,似是不简单。
“呵。”
刘麟坐直身子,话语中尽是戏谑鄙夷:“司空荀籓、光禄大夫荀组奔轘辕,太子左率温几夜开广莫门奔小平津,余者四下逃窜,不知凡几。”
“这些窃据高位之士族子弟,平时污污浊浊,给人分个高低上下,遇到没有投靠自己的都加以戒备,不肯委以重任,生怕被夺了权柄。”
“可兵灾临头时呢,一个个都在忙着自己逃命,根本无人顾及天子和朝事。”
听着刘麟的话语,北宫纯胸口渐梗,心中更是愠怒。
杜勋无言,怔怔地看着酒碗中的酒花。
“天...天子还活着吗?”
半晌后,北宫纯终于开口,声音沙哑,第一次主动向刘麟搭话:“天子逃出来了吗?”
刘麟望着北宫纯的眼睛,他的眼中布满了红血丝和决绝。
“还活着,逃出来了,就在我后面,可惜又被匈奴抓回去了。”
刘麟轻声答道。
哗啦!
北宫纯将桌案一掀,猛地站起,向外走去:“走!点兵!随我救驾!”
“督护三思!”
“将军不可。”
刘麟和杜勋同时出声阻拦。
杜勋更是跳到北宫纯面前,想要伸手拦住他。
只不过杜勋身高只有一米七八,根本拦不住北宫纯。
北宫纯被杜勋拦的烦了,随手一拨就将他拨了个趔趄,大跨步向着外面走去。
“将军还是放弃吧,我是不会带你回去的。”
刘麟冷冷地声音传来,北宫纯脚步停下,侧脸乜斜着刘麟,沉默不言。
“我可以把你的那些随从叫来,里面应该还有一个你的长辈,他也可以带我去。”
北宫纯继续向外走,其意已决。
“我族叔不擅记忆,北宫将军不要废力了。”
北宫纯不以为然。
“军杖之下,什么都能想起来。”
刘麟想过北宫纯愚忠,会很难说服。
但他是真没想到,北宫纯竟然愚忠到了这种地步,这种情况下还打算回去救驾。
“胡虏刘曜精锐尽出,王弥、石勒、呼延宴等人在后协助,将军一军绝无法夺回天子。难道,是想让自己麾下的将士也白白牺牲吗?!”
最后一句话喝出,已经走到营帐门口的北宫纯脚步再次停下,他手掀帐帘闭目垂首。
“我北宫纯是个粗人,说不出你们士族文人那种大道理。我只知道,我吃的是晋庭的俸禄,享受的晋庭的官爵荣耀,护佑的是晋庭的百姓。如今,晋庭的天子蒙难,我怎能不救!”
“你想救的是晋庭还是天子!”
“晋庭就是天子,天子就是晋庭!”
“晋庭得国不正,致使八王攻伐,东海篡权!天子,一傀儡尔!不再是代上苍牧守百姓之天子!将军,醒也!”
.
.
.
[注1]屠各,最早指匈奴十九部落中的屠各一部,其汉化程度最高,姓氏也通常为王、金、张、卜、李、郭、成等汉姓。两晋时期,屠各部基本全部融合于华夏不再存在,同时其余匈奴也开始大面积汉化,由此,此时期晋人蔑称汉化后的匈奴为屠各子。如《晋书·李矩传》靳准称刘渊为“屠各小丑”;《晋书·刘元海载记》王弥骂刘曜:“屠各子岂有帝王之意乎”;晋人孙盛著《晋阳秋》云及刘聪时,称其为“屠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