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良辰吉日到,该送女帝入宫了
- 不良人:让你代管,你疯狂纳妃?
- 排骨是排骨
- 2044字
- 2025-07-01 22:13:10
夜漏三更,幻音坊的琉璃瓦上还挂着未滴落的雨。
女帝倚在紫檀木妆台前,鎏金步摇垂落如瀑,却始终未戴……
那凤冠太沉,压得人想起明日就要套上的皇后翟衣。
殿门被风卷开一道缝,梵音天的身影裹着几丝凉意撞了进来。
“女帝。”圣姬单膝点地,“属下愿替您去长安。”
女帝的手指停在凤冠的流苏上,没有回头。
妆镜里倒映出两人的身影。
“本座是岐王义妹,为了岐国……这长安我非去不可。”
梵音天当即反驳,“女帝以岐王义妹的身份嫁给小皇帝,无非就是方便岐王以国舅的身份掌控朝廷。
既然如此,那女帝是谁根本不重要,需要的仅仅只是‘岐王义妹’这个身份而已,那么谁去嫁不都一样?”
这只是表面的原因。
还有一个深层因素,梵音天不讲,相信女帝也知道她所担心的事情。
岐王与女帝本就是一体两面,女帝若是离开凤翔,岐国必将处于无人坐镇的状态,又该如何自处呢?
女帝没有说话。
“女帝可知,昨日华州刺史已向朱温递交了投降书?”
梵音天继续劝说。
“朱温行军的速度这么快,送亲团与朱温谁能先一步到达长安都不一定……
女帝,您真要带着岐国的几百精锐去长安送死吗?”
“所以要带三万精兵。”
女帝终于起身,翟衣上的金翟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
“更何况,皇帝大婚,早已向各地节度使发去邀请函,
其他人暂且不论,你觉得李克用真会坐看朱温吞并关中?”
这倒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大小节度使为了自保,或许大多都会对此事保持观望态度。
然而,晋王李克用却不同。
如果皇帝没请他也就算了,可一旦他有了正当理由前往长安,
李克用就绝不会看着朱温控制宫闱却什么都不做。
只是梵音天有些担心。
送亲团带走了足足三万精兵,那岐国的边陲必然空虚。
朔方军和定难军会眼看着这个机会轻易从手中溜走?
“您别忘了,定难军现在就是朱温养的一条狗。”梵音天提醒道。
女帝却不以为然,“定难军不过是附炎趋势,对朱温并非真心归顺。
即便是朱温命他趁机攻打岐国,李思谏也只会出工不出力。
只要我们严阵以待,据城不出,他们又怎敢轻易窥探我军虚实?”
梵音天陷入了思考。
女帝说的这些她都懂。
可女帝的安危关乎岐国的未来。
一旦在长安出了什么意外,那岐国基本上也就可以宣告灭亡了。
但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考虑……
女帝为何如此执着?
非要母仪天下?
还要亲率三万精兵援救长安。
难道说……
“女帝您要的不是护驾?!”
梵音天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您是要让天下人看见,
岐王的兵能护住李唐皇室!岐王的义妹能稳住大唐江山!
等小皇帝坐稳龙椅......他也就发现这江山早该换个姓了?!”
女帝忽然笑了。
这个想法她也不是没有过。
诚然,小皇帝给她的第一印象非常可怕,好似能洞察一切。
可谁说她面对这样的人,就只能一直处于被动,不能主动出击?
这几个月在小皇帝的纵容下,岐国在中枢和内廷安插了不少亲信。
那她为何不能更进一步?
“朱温要的是李唐的命,我要的是李唐的壳。
等朱温的五十万大军在潼关外啃成白骨,等关中的百姓开始念岐王的好......”
梵音天瞳孔震颤,心脏剧烈跳动,她猜的一点不错……
岐王有称帝的野心!
但如今对于岐王来说,并不算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您若现在称帝,不仅定难军和朔方军会从后方发难,河内、关东的藩镇也会把刀架在您脖子上!”
女帝望着跳动的烛火,目光幽幽,“你可知当年武曌称帝前,在洛阳建了座'万象神宫'?”
“她用九鼎镇住山河,用《臣轨》驯化百官,用三十年时间让天下人忘了她是武家的女儿。”
“而我......”女帝转身走向窗边,月光落在她未戴的凤冠上,
“只需要三个月。”
“等小皇帝在含元殿为我戴上凤钗,等我站在承天门上接受百官朝贺,等我让全天下的诏书都盖下'岐'字印......”
梵音天突然明白过来。
女帝要的不是称帝,而是“以岐代唐”!
不仅是利用李唐的影响力,护住岐国,更是要让天下人都习惯岐王的存在,逐渐成为岐民!
这一步棋若是能走成功了。
那岐国的未来,可就难以想象!
所以在这种女帝会选择这么一条激进的路,也就可以理解了。
“女帝。”
梵音天弯腰拾起地上的凤冠,金丝缠绕的牡丹在她掌心泛着暖光,
“属下这就与其他几位圣姬立刻赶往庆州和延州,防范朔方军和定难军。您......”
她顿了顿,将凤冠轻轻放在妆台上,”记得让小皇帝在合卺酒里多放些枸杞。”
女帝凝视着梵音天离开的身影良久后,转头看向凤冠,轻叹了口气。
其实她有一点没有透露。
那就是她对这个计划信心不足!
尽管与那位小皇帝只见过一面,婆罗圣姬传回来的消息,也全都是些小皇帝夜夜笙歌之类的内容。
然而,女帝依然不敢小瞧他。
而一旦这个计划启动,那她与小皇帝不可避免就要成为敌人。
到那个时候,就没有所谓的“含情脉脉”,只有针锋相对。
她不信小皇帝对她染指朝政的行为会放纵不管,双方势必貌合神离。
但既然考虑到了这层,那女帝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
无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更何况,这次出动三万精兵随送亲团入长安,对岐国来说可是一场豪赌。
就算是小皇帝日后翻脸不认人,这份雪中送炭的情义还是会记得的吧?
女帝不求其他,只求若是在争权夺利中失败,小皇帝还能善待岐民。
重新坐回到妆台前,女帝望着镜中的自己,郑重地戴上了凤冠。
“良辰吉日到,该送女帝进宫了。
只是不知道这次……会有几个节度使前往长安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