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课后习题详解

1.古罗马教育的发展分为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1)古罗马教育的发展阶段

古罗马的教育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罗马共和国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教育。其中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教育有划分为:希腊化前的教育、希腊文化影响后的教育和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教育。

(2)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罗马共和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

a.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国家不太干预。希腊文化前的罗马教育,家庭教育一直持续到16周岁,主要有父母承担对子女的教育。

b.教学内容主要以道德、法律和修辞教育为主。在希腊文化影响下的教育,初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识字,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则是培养学生的文法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演说家。

c.教学方式主要采取模仿、亲身经历和实践活动来进行。

d.教师的地位比较低。如初等教育中的教师大多是穷困潦倒的希腊人。

罗马帝国时期教育的主要特征

a.国家干预和控制教育

共和时期罗马的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随着希腊文化的传入,罗马帝国的统治者逐渐意识到了教育和人才的价值,开始干预和控制文化和教育,这主要表现为建立图书馆和博物馆,支持和保护学术发展。

b.给予教师一定的豁免权

共和时期罗马教师地位低下,自恺撒开始,教师陆续获得了一些豁免权。截止公元150年,教师相继获得了民事义务、税收、兵役的豁免权,外省教师的公民权也得到承认。

c.教师由政府任命

共和时期罗马的父母可以为孩子选择教师和学校,但罗马帝国逐渐集中了这一权力,由政府直接任命教师并提供薪水。教师的任命需经过中央政府允许,再由地方委员会决定。选择教师的条件主要包括:道德水平、学术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形式通常是公开演讲。

d.限制言论自由

为巩固统治,罗马帝国实行了文化高压政策,如焚烧预言书籍、逼迫宣扬共和观念的学者等,使原本活跃的罗马思想界归于沉寂,许多学者转向研究斯多葛哲学和基督教理论。这一时期也正是基督教的高速发展时期。

2.古罗马教育的主要类型是什么?其具体内容和过程如何?

答:(1)普通学校教育

小学

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并没有明显改善,教学条件改变不大,教学对象仍主要针对平民子女,贵族及富豪子女依然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教师的教育。

文法学校

拉丁语取代了希腊语成为文法学校主要的教学语言,拉丁文学作品则成为了主要的教学内容。在帝国的文化高压政策下,文法学校的教学逐渐地走向形式主义,逐渐脱离生活。

修辞学校

拉丁修辞学校成为了主要的高等教育机构,但文化高压政策挤压了演说的空间与可能,雄辩术逐渐沦为了法庭辩护,因而雄辩术教育也走向了远离生活的形式主义,成为了贵族青年进入政界的敲门砖。

(2)帝国时期的其他类型教育。

医学教育

罗马最著名的医学家盖伦创作了《论身体各部器官功能》,是当时医学校的标准教科书,这一时期的医学教育传统一直延续到了中世纪,奠定了萨拉诺大学的基础。

建筑学教育

著名罗马建筑师维特鲁维乌斯创作了《论建筑》,他在书中提出建筑家首先应该受到广泛的、自由的基础教育;其次应该多在实践中学习和锻炼,而非进行纯理论的学习。罗马时期的建筑学教育为基督教教堂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建筑师,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

法律教育

帝国时期的法律教学一般采用讲座的形式,教师评注教材,学生记忆,并到法庭旁听。当时通行的法律教材有《查斯丁尼法典》、《法学总论》、《学术汇编》、《法典》和《新律》。罗马的法律教学传统为中世纪波隆那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西塞罗和昆体良教育思想之间的异同是什么?

答:(1)相同点

二人对教育的培养目标相同,即教育都是为了培养雄辩家。西塞罗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具备雄辩能力的优秀政治家,对雄辩家的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昆体良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善良的、精于雄辩的人”,即道德高尚的、具有完美雄辩术技巧的雄辩家。

(2)不同点

教学方式不同

西塞罗认为,培养雄辩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实地训练,而昆体良认为昆体良极力主张实行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他主张把学生分成班组,由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进行教学。这是二者在培养雄辩家方面最大的不同。

对雄辩家的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不同

西塞罗认为雄辩家的培养有四大要素,其中道德品质的养成是雄辩家教育的首要任务,知识文化素养其次,良好地表达能力(即修辞)是演说的必要能力,优雅的举止风度也十分重要。而昆体良则强调雄辩家要具有非凡的文化修养。

对教育阶段的划分不同

由于西塞罗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雄辩能力,因此,他不太注重学校教育,也就没有固定的教育阶段。而昆体良非常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他将教育阶段划分为家庭教育、触及学校、文法学校和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并明确规定了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