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 许瑛国
- 2504字
- 2021-02-04 18:08:50
第一章 独生子女消极心理的预防与矫正
很多家庭中,孩子呱呱落地就加入了独生子女的行列,特别是城市地区更是这样。
当前对独生子女,从家庭、学校到社会议论纷纷,其焦点是独生子女的弱点,即消极心理。为说明这个问题,请先读两个案例。
成功在哪里?
红红是爸爸妈妈的独生女儿,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格外疼爱。在父母的阳光雨露下,红红一天天成长,也更讨人喜欢。
红红在两岁多的时候,妈妈发现她开始挑食,饭桌上只吃自己喜欢的菜,有多种营养丰富的菜她不吃。妈妈是儿童医院的大夫,清楚儿童挑食的危害,因此对女儿采取了措施:吃饭时,饭桌上有女儿最喜欢吃的菜,也有女儿不爱吃的菜,先夹一点女儿不爱吃的菜给女儿,告诉她只有吃了这些菜才能吃她最喜欢吃的菜。开始女儿不吃,对抗的唯一办法就是哭。哭也不行,妈妈在讲简单道理的同时,主要是坚持不让步。慢慢地,红红开始吃饭桌上所有的菜。
上幼儿园后,红红开始挑衣服穿。妈妈的办法是:每个季节都准备几套女儿穿的衣服,向女儿说明,轮流穿每套衣服,不能想穿哪件就穿哪件,只有在生日和节日的时候才能由女儿挑选穿最喜欢的衣服。
妈妈很注意红红的劳动习惯的培养,小时候母女俩一块儿收拾玩具,妈妈扫地时女儿负责拿笤帚、簸箕,大一点了和妈妈一起摘菜,吃饭时拿筷子……8岁的红红已经能熬粥、焖米饭了。妈妈是市政协委员,经常离家去开会,每次都是由读小学的红红为妈妈准备开会所用的一切东西……
8月的一天,刚考上大学的红红的表姐来找姨妈,一进门就哭了,说是爸爸妈妈都出差了,没有给她准备好上学用的东西,只留下了钱,下周就要去报到,她不知该怎么办。红红不假思索地说:“姐姐,你别着急,下午我和你一起去买你上学要用的东西。”下午姐妹俩从商场买回了不少日常生活用品:牙膏、牙刷、肥皂、化妆品、喝水杯、碗筷、洗换的内衣……红红是班里的少先队中队长,班主任李老师说,红红学习优秀,也很懂事,特别是眼里有活,动手能力强。就拿班里的环境卫生来说,她指挥全班同学把教室和班里负责的校园环境卫生搞得干干净净,学校的“卫生流动红旗”基本上挂就在我们班里,就是偶尔“流”走一次,下次肯定能“夺”回来……
失败在哪里?
冬冬是独生子,生活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家庭,同别人家的独生子女一样,受到父母的格外疼爱。所不同的是为了照顾好冬冬,妈妈从怀孕时就弃了职,还请了保姆,直到冬冬初中毕业。
冬冬从小就由妈妈带着进出各家饭馆,可以说吃遍了住地周围的大小饭馆,美味佳肴。冬冬最爱吃的是麦当劳的各种小吃、肯德基的炸鸡。到冬冬懂点儿事,会说话时,去哪儿吃,吃什么,由他指挥。有时家里饭已经做好了,端上了桌,冬冬说:“不吃,要吃麦当劳。”爸爸妈妈就马上带他去……
一天,冬冬父母的朋友来访。午间,饭菜刚刚摆好,冬冬不等家人坐齐便用脏兮兮的小手将扒鸡的大腿扯下塞进嘴里。爸爸见状笑着说:“我这儿子就爱吃鸡大腿。”吃饭中,冬冬无意中夹了一筷子木须肉,妈妈立即喝道:“贱骨头,这是昨天的剩菜,来,吃这个!”边说边往孩子碗里夹炒猪肝、虾片……孩子的姥姥见状赶忙把剩菜移到了自己的面前。冬冬可能是急着去玩,很快就吃完了饭。他走到刚刚忙完准备吃饭的小保姆跟前说:“阿姨,我的鞋带开了。”爸爸的朋友不解地问:“都三年级了怎么还让阿姨系鞋带啊?”想不到冬冬理直气壮地说:“她到我们家来就是干活的!”小保姆默默地放下筷子弯下腰去……冬冬的父母竟无动于衷,仍然谈笑风生……
冬冬读小学四年级时,学校要举行“巧手比赛”。头天下午,冬冬放学回家书包都没来得及放下,就说:“妈妈,明天下午老师叫我们组的同学表演洗手帕,还要请家长参观,我还不会洗,怎么办?”妈妈安慰孩子说:“多练习几遍,准能参加表演。”晚上,冬冬找来几块小手帕,反复地洗,一边洗一边说:“妈妈,您看我洗得多干净,明天准能得第一。”谁知第二天上午放学一进家门,冬冬就着急地说:“妈妈,下午的巧手比赛,老师叫我们组表演穿衣服了。”妈妈听了也有点着急,因为儿子长这么大从没有自己穿过衣服,都是由她帮忙穿的。但她还是安慰儿子说:“冬冬,不要紧,等吃完饭,我们再多练习几遍穿衣服,不就行了吗?”儿子点点头,紧张的情绪稍微松了一点儿。冬冬赶紧吃完饭,就开始突击练习,虽然能对付下午的比赛,可又不无担心地说:“妈妈,如果下午又换一个表演项目怎么办?”妈妈心里也有点担心,但还是说:“不会的,你放心。”儿子还是一个劲儿地说:“万一再换,我连练习的机会都没有了。”
事情也就这么巧。当比赛轮到冬冬小组时,老师要求他们穿好衣服并戴好红领巾。“预备,看谁最先穿好衣服,戴好红领巾。”老师的话音一落,别的同学满面笑容,赶紧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冬冬却是愁容满面。不一会儿,别的同学已经穿戴完毕,而冬冬却刚把衣服穿好,手拿红领巾站在那里发呆,因为他不会戴红领巾。班主任老师走过来,替他戴好红领巾,对大家说:“王冬冬今天太紧张了,所以动作慢了一点儿,现在他不是把红领巾戴好了吗?请大家鼓掌对他表示鼓励。”
放学回到家里,冬冬把书包往桌上一扔,对妈妈说:“您不会当妈妈,什么事都不让我做,害得我得了最后一名,同学们都说我是‘小皇帝’‘大笨蛋’。”说着趴在桌上哭了。妈妈自然是安慰儿子一番,但还是没有引起警悟。
冬冬读高一时的一个星期日,爸爸妈妈去爷爷家给老人过生日,因为路途较远,天不亮就走了,晚上8点多才回来,从楼下就见屋里没有亮灯,进屋开灯一看,冬冬坐在沙发上。他见妈妈回来,叫了一声“妈妈”就昏了过去。原来冬冬一天没有吃饭,是饿的。妈妈急忙给儿子做饭。饭后妈妈问儿子:“冰箱里有面包、饼干、香肠,为什么不吃?”“没有想到。”“厨房里不是有方便面吗?”“我看见了,不会煮,以前不都是您和保姆煮的吗?”爸爸问:“抽屉里有钱,也没有锁,你为什么不拿钱到小区门口饭馆里去吃饭?”“以前都是你们带我去的,我自己不是没有去过嘛。”说着他低下了头……看着比自己高一头的儿子,夫妻俩四目相视,不知说什么好。
红红和冬冬同是独生子女,为什么其行为表现有如此大的差别呢?成功在哪里?失败在哪里?成功和失败都在教育。
如何教育独生子女,让现实生活中多些红红,而少些冬冬呢?就这个问题,本文阐述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