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良辰美景奈何天,漫枕乡愁听雨眠。
太白东坡南下处,丹山碧水任流连。
其二
金府两河多少艾,德彰曾与共园栽。
芭蕉不解塔松意,犹望征鸿归去来。
1974年
注 金府两河:分别指金沙江、岷江。宜宾地处两江之汇。少艾:年轻美好的女子,语出《孟子·万章下》。这里喻指“与共园栽”的同学群体。后文芭蕉亦指此。塔松:诗人幽居所在,天山青松,树形似塔,故名。
评 第一首,关键在“愁”和“听”二字。1974年梦回宜宾而惊醒,自然勾起乡愁无限,监所下着雨,诗人再也无法入眠,就只有听着雨,思念宜宾,思念那曾经让太白和东坡流连的山水了。诗人站在当时所处的角度来写,实中有虚。
第二首,在这春光明媚的季节,金沙江和岷江交汇的那座城市,多少美丽的女子在尽情绽放青春,其中就有诗人的同窗。尤其那亭亭玉立的“芭蕉”,不知道久经罡风狂沙的“塔松”思归而不得的苦楚,还在一往情深地盼着游子归来呢。读罢掩卷,似有关盼盼《和白公》“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去随”的无奈与情伤,沉痛无限,唏嘘不已。
组诗以“奈何”一词统领,放翁“此身谁料”句,情与貌,略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