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太守交接 茶研起步
- 茶念三生:穿越千年的茶韵传奇
- 阔嘴巨笑
- 3329字
- 2025-03-18 16:42:55
天宝年间,大唐盛世恰似一幅绚丽画卷,在华夏大地缓缓铺陈开来。茶文化,宛如这画卷中一抹独特亮色,于广袤土地上蓬勃兴盛。
竟陵这地儿,山清水秀,茶香四溢。就在龙盖寺脚下的工坊里,陆羽、叶茗萱和崔国辅三人相聚,从此携手踏上了充满挑战与希望的茶学探索之路。
这工坊看着质朴,里头却布置得井井有条。靠墙几排木架上,摆满了从各地精心搜罗来的制茶器具。那江南的竹匾,编得精巧,好似还留着江南水乡的温婉韵味;巴蜀的铁锅,厚实古朴,仿佛在诉说着巴山蜀水间的茶事过往;中原的炭炉,工艺精湛,承载着中原大地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底蕴。
工坊中央,稳稳放着一张宽大木桌,上面堆满了各类珍贵的茶学典籍、刚从茶园采回的鲜嫩茶叶样本,还有写满三人研究心得的纸张。空气中,茶香与墨香交融,满是浓厚的求知氛围。
陆羽身着一袭素色长袍,腰间束着淡蓝色丝带,身姿挺拔如松。他眼神明亮又深邃,透着对茶学无尽的热忱与执着,就好像能透过茶叶,看透里头深藏的奥秘。
叶茗萱穿着淡粉色茶服,领口和袖口绣着逼真的茶叶图案,一举一动温婉优雅,聪慧灵秀尽显。
崔国辅身为竟陵太守,身着官服,头戴乌纱帽,面容和蔼,眼神透着睿智与豁达。他对茶文化不仅热爱,还有着独到见解,深知茶学研究对弘扬文化、促进民生意义重大。
在一个阳光洒满工坊的日子,崔国辅特意把陆羽和叶茗萱请来,共商茶学研究大事。他热情招呼二人坐下,笑着说:“二位对茶学见解不凡,这次我一定全力帮忙,希望咱们能为这茶学发展,闯出一番新天地。”
陆羽赶忙起身,恭敬行了一礼,说:“多谢大人赏识,陆羽定不辜负期望。”
叶茗萱也盈盈起身,行礼道谢:“能和大人还有陆公子一起探索茶学,真是茗萱的荣幸。”
三人相视一笑,心意相通,接着就全身心投入到茶学研究中。他们思来想去,决定把系统改良茶叶制作工艺当作首要目标。
探索之旅就此启程,头一步就是鲜叶筛选。传统的非遗工艺,大多靠茶农多年的经验,挑那些色泽鲜绿、叶片完整的茶叶。可陆羽他们不满足这样,还想进一步。他们不光看茶叶外表,还会仔细观察叶片纹理、摸摸质地,再轻轻嗅嗅鲜叶的气息,从各方面判断茶叶品质。
只见陆羽轻轻弯下腰,从竹篮里小心翼翼拿起一片鲜叶,拿到阳光下仔细打量。阳光透过叶片,叶脉纹理清晰可见,就像一幅天然的脉络地图。
他又慢慢把叶片放到鼻尖,轻轻一嗅,微微皱起眉头,仿佛在解读叶片里藏着的独特密码。
叶茗萱拿着记录册,在一旁专注地看着陆羽的一举一动,眼神里满是期待。这时候,神奇的茶灵围着鲜叶,用光芒强弱提示叶片好坏,光芒越强,叶片的潜力就越大。那光芒像灵动的丝线,把陆羽、叶茗萱和茶叶紧紧连在一起。
陆羽顺着茶灵光芒的指引,精心挑出一批鲜叶,对叶茗萱说:“茗萱,你瞧瞧这批叶片,质地鲜嫩,气息清新,说不定能做出别具风味的茶。”
叶茗萱微笑着点头,认真记录下来,说:“嗯,从茶灵的反应看,这批叶子确实有点不一样,后面制作可得多留意。”
他们不局限于一种采摘方式,尝试从不同生长位置、不同时段采摘鲜叶,还详细记录每种鲜叶在后续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从叶片颜色的细微改变到香气的微小差异,都一一记下来。
接下来是摊晾工序,老法子是把鲜叶均匀摊在竹匾上,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陆羽他们另想了个办法,在工坊里巧妙设置了好几个温湿度不同的区域,仔细观察鲜叶在不同环境下的失水速度和内质变化。
工坊里,好几个竹匾错落摆放着,每个竹匾所在区域的温湿度都不一样。有的地方通风好,阳光透过特制窗户,温柔地洒在竹匾上;有的地方比较阴凉,通过湿布和风扇巧妙搭配来调节湿度。
茶灵们在里头欢快飞舞,用光芒变化提示合适的温湿度节点,光芒稳定又明亮的时候,就是最佳状态。这会儿的茶灵就像灵动的精灵,在不同区域穿梭,用光芒给陆羽他们指引方向。
崔国辅也亲自上手,拿着一把扇子,时不时轻轻扇一扇,调节其中一个区域的空气流通。他微微皱眉,仔细观察着鲜叶的状态,说:“这通风程度对鲜叶失水影响可不小,得小心调节。”
陆羽守在旁边,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竹匾上的鲜叶,不放过叶片任何一点细微变化。
叶茗萱在一旁认真记录着时间和鲜叶状态,手里的笔一直没停。
突然,陆羽兴奋地说:“大人,萱妹,你们看,这个区域的鲜叶,失水速度刚刚好,叶片还开始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清香,看来这个温湿度条件值得好好研究研究。”
崔国辅笑着点头:“陆羽,你这么细致钻研,这茶学研究肯定能出大成果。”
叶茗萱也面露欣喜:“是啊,照这样看,咱们的探索方向没错。”
再说到杀青环节,以前大多用锅炒杀青的法子,对火候和手法要求特别高。陆羽他们大胆尝试蒸汽杀青,还专门做了一套蒸汽杀青设备,这设备由一个大蒸汽锅和连接的管道组成,通过精准调节蒸汽的温度和时间,摸索最适合的杀青方式。
蒸汽锅里,蒸汽袅袅升起,弥漫了整个空间,带着淡淡的水汽和茶香。茶灵围着蒸汽锅,光芒随着温度变化闪烁,温度合适的时候,光芒就变得柔和又稳定,好像在给陆羽他们的尝试点赞。
陆羽紧紧盯着蒸汽锅上的刻度,额头上微微冒出了汗,手里握着蒲扇,时不时调节一下炉火大小。
叶茗萱在一旁递上记录册,说:“陆羽,按照现在的温度和时间记录,这锅茶叶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表现。”
崔国辅在旁边仔细观察蒸汽的状态,说:“这蒸汽杀青要是能成,茶叶的色泽和香气估计会有新突破。”
等杀青结束,打开锅盖的一瞬间,一股清新的茶香扑面而来,茶叶色泽翠绿,跟传统锅炒杀青的茶叶比起来,香气格外不同,就像带着清晨山林的清新,又有一抹淡雅的花香。
然后是揉捻工序,以前靠手工揉捻,用特定手法让茶叶初步成型,挤出茶汁,增加茶汤浓度。陆羽他们想出个新点子,设计了一个简易揉捻工具,模仿手工揉捻的力度和方向,同时尝试不同的揉捻时间和力度组合。
工坊一角,放着他们自制的揉捻工具,由木质圆盘和几个能调节的滚轮组成。陆羽和崔国辅费劲地转动工具手柄,额头上全是细密的汗珠。
叶茗萱在一旁紧张地看着茶叶变化,手里紧紧握着记录笔。
茶灵在一旁帮忙,用光芒引导着力道的轻重缓急,让揉捻出来的茶叶外形更紧实,还保留了更多内质。
陆羽一边转动手柄一边说:“大人,这力度好像还得再调调,感觉茶叶紧结度不太够。”
崔国辅点头回应:“好,我再加把劲,你盯着茶叶变化。”
经过好多次反复尝试,他们终于找到了一种比较理想的揉捻方式,揉出来的茶叶外形好看,内质也保留得不错,茶叶条索紧实,就像藏着无尽的茶香,等着释放出来。
最后是干燥环节,以前常用日晒或者炭火烘焙。陆羽他们在炭火烘焙基础上,调整炭火的材质和通风条件,让烘焙过程更均匀。
工坊里,炭火熊熊燃烧,红色火焰舔着锅底,散发着温暖的气息。陆羽他们围在烘焙器具旁边,专注地盯着炭火和茶叶,眼神里满是期待。
茶灵围着烘焙器具,用光芒监测温度和湿度,保证干燥程度恰到好处,光芒像跳动的音符,在炭火和茶叶之间舞动。
叶茗萱轻轻扇着扇子调节通风,说:“陆羽,这炭火温度好像有点高了,你看茶灵的光芒有点急。”
陆羽赶紧调整炭火,说:“萱妹看得真仔细,这烘焙的温度和通风太关键了,稍微不小心,就前功尽弃了。”
一番精心调整后,茶叶在合适的温度和通风条件下慢慢干燥,香气越来越浓郁,口感也更醇厚了,那香气仿佛能穿透灵魂,让人沉醉。
在他们不知疲倦地努力下,新的茶叶制作工艺渐渐有了模样,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三人的智慧和心血。可他们没想到,一场来自保守势力的风波,正悄悄向他们袭来。
唐代那时候,茶商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从茶园主那儿采购茶叶,再通过行商坐贾这些方式卖出去。当地有些保守茶商,一直靠着传统工艺赚了不少钱,他们茶叶采购渠道固定,卖的对象大多也是熟悉传统茶叶的老主顾。
陆羽他们的创新举动,就像往平静湖面扔了块巨石,打破了原来的利益平衡,让这些保守茶商心里直犯嘀咕,担心新的制茶方法会冲击市场,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意。
在一家豪华的酒楼包间里,装饰那叫一个奢华,墙上挂着名贵字画,桌上摆满了珍馐佳肴。可几个保守茶商根本没心思享用,他们脸色阴沉地围坐在一起,商量着对策。
带头的茶商王富贵,穿着华丽的绸缎长袍,上面绣着精美的金线花纹,这会儿他眉头紧皱,猛地灌了一口酒,说:“这陆羽等人的新制茶工艺要是推广开了,咱们的生意可就不好做了。”
旁边的李财赶忙附和:“是啊,王老板,得赶紧想个法子拦住他们。”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出谋划策抵制,气氛压抑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