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李公府邸 托付抚养
- 茶念三生:穿越千年的茶韵传奇
- 阔嘴巨笑
- 3126字
- 2025-04-08 12:39:18
数日后,晨曦微露,晨雾宛如轻纱,还未完全从世间退去。柔和的日光努力穿透这稀薄的雾气,丝丝缕缕地洒落在西寺村蜿蜒的小道上。叶茗萱与智积禅师步伐沉稳,带着尚在襁褓中的陆羽,缓缓朝着李公的家中走去。一路上,鸟儿在枝头欢快地啼鸣,清脆的歌声此起彼伏,仿佛知晓他们此行所承载的新缘分,正倾情为其谱写着一曲充满希望与美好的乐章。
终于,他们来到了李公家门口。那朱红色的大门半掩着,门上的铜质门环在晨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淡淡的光泽,仿佛在诉说着这户人家的过往故事。智积禅师抬起手,轻轻叩响门环,“咚咚咚”,清脆的敲门声在寂静的清晨格外响亮,回荡在这片宁静的区域。
不多时,门伴随着“吱呀”一声缓缓打开,李公夫妇那热情洋溢的面容出现在眼前。李公夫人目光瞬间被陆羽那可爱却又略显虚弱的模样吸引,眼神里刹那间满是无尽的怜惜。她赶忙快步走上前,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稀世珍宝,轻轻将陆羽抱在怀中,嘴里轻声哄着:“小宝贝,别怕,以后这儿就是你的家啦。”陆羽眨着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周围陌生的一切,不哭也不闹,那乖巧的模样让人心生疼爱。
智积禅师则仔细地打量起李家的环境。只见眼前的房屋宽敞且明亮,青瓦白墙相得益彰,给人一种质朴而又舒适的感觉。院子被收拾得一尘不染,各种生活用品摆放得井然有序,彰显出主人家的勤劳与利落。角落里摆放着几盆精心修剪的花草,正散发着淡淡的芬芳,为整个院子增添了一抹生机与雅致。禅师心中稍感安慰,他走上前,拉过李公的手,目光诚挚而郑重地说道:“李公,这孩子与茶灵有缘,日后恐与茶结下不解之缘,还望你们一家能善待他。”
李公连忙用力点头,神情坚定无比,仿佛在许下一个神圣的誓言:“大师放心,我与夫人定会将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抚养,绝不会让他受半点委屈。”
叶茗萱也在一旁微笑着,眼神中满是信任:“李公夫妇的为人我信得过,日后我们也会常来看望他的。”
李公慈爱地看着怀中的陆羽,眼中满是长辈对晚辈的关切,问道:“这孩子取名了吗?”
智积禅师摇了摇头,目光中带着一丝期许:“还没有。你李公学识渊博,不如您给孩子取个名字吧。”
李公思索片刻,目光望向屋内正在专注玩耍的女儿季兰,眼中满是温情与爱意,说道:“就依姐姐季兰,取名季疵吧。”
叶茗萱心中一动,心想一切竟如同史书记载般发展着,脸上绽放出欣慰的笑容,说道:“好,这名字好,朴实大方,又姐弟相依。”
智积禅师点头表示赞许,接着,他神情庄重地从怀中小心翼翼掏出一个精致小布袋,递向李公夫人,说道:“这布袋里,装着的是我平日里四处游历收集而来的珍稀茶种。这孩子与茶有缘,这些茶种,就留给他做个念想吧。”
李公夫人赶忙双手恭敬接过布袋,眼中满是感激之色,诚挚说道:“多谢大师,我们定会好好保存。”
就在这时,奇异的景象陡然浮现。只见布袋周围泛起一层柔和光晕,光影闪烁间,虚幻的茶灵身影闪现。它仿佛通了人性,轻轻摆动身姿,像是在安抚众人,传递着无声的话语:大家放心吧。
将陆羽安顿好后,智积禅师和叶茗萱踏上了回寺的路。夕阳的余晖如同一层金色的纱幕,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一路上,两人都沉默不语,心中满是对陆羽的不舍。回到龙盖寺时,夜幕已经悄然降临,繁星点点如同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浩瀚的天幕上。叶茗萱站在禅房外,久久地望着夜空,脑海中时常浮现出季疵那可爱的模样,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时常去看望他,看着他健康快乐地长大。
日子如潺潺流水般一天天过去,叶茗萱在寺中一边帮着智积禅师打理各类事务,一边继续如饥似渴地钻研茶道。在一个静谧的午后,阳光慵懒地洒在大地上,叶茗萱独自来到寺中的茶园。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在翠绿的茶树上洒下一片片金色的光晕,仿佛给茶树披上了一层梦幻的纱衣。叶茗萱轻轻抚摸着茶树的叶片,感受着那细腻的纹理,仿佛能触摸到茶叶生命的脉络。突然,她脑海中灵光一闪,想起在现代所学的茶知识,能否将那些独特的理念与寺中的传统茶道相结合呢?
说做就做,叶茗萱开始忙碌起来。她先是在茶园中仔细选取了不同品种的茶叶,这些茶叶有的叶片修长,色泽翠绿;有的叶片圆润,泛着微微的光泽。她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搭配,每一次抓取都小心翼翼,仿佛在进行一场关乎艺术的创作。在煮茶的过程中,她更是全神贯注,精心控制着火候。她蹲在炉灶旁,眼睛紧紧盯着炉中的火苗,根据火势的大小不时地调整着风箱。那火苗在她的掌控下,时而旺盛,将锅底烧得通红;时而微弱,只留下一丝暗红色的光影。她同时密切观察着茶汤颜色的变化,从最初的浅黄,到渐渐加深的琥珀色,每一丝色泽的转变都牵动着她的心弦。
当第一杯融合了现代与传统的茶汤呈现在眼前时,那独特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那香气,既有传统茶叶的醇厚悠长,又带着现代创新理念所赋予的清新灵动,仿佛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香气盛宴。智积禅师品尝过后,眼睛陡然一亮,原本平和的面容上浮现出惊喜之色,连连称赞,直夸叶茗萱聪慧过人:“茗萱,此茶既有古法之醇厚,又有新奇之韵味,实乃妙品。”
与此同时,叶茗萱经常到李公家去看望季疵,帮忙照顾季疵和季兰。每次她到来,季疵都会挥舞着小手,咯咯笑着朝她扑来,那纯真无邪的笑容如同春日里最灿烂的阳光,温暖着叶茗萱的心。季兰也会放下手中的书本,亲昵地拉着叶茗萱的手,分享自己读书的心得。她会兴致勃勃地讲述书中那些精彩的故事,或是对某一句诗词的独特见解,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在李家,趁着孩子们午休时,温暖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客厅的茶几上。李公就与叶茗萱坐在舒适的木椅上,周围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木香气。李公熟练地摆弄着茶具,准备煮茶。只见他将水缓缓倒入陶制的茶壶,那水流如同一条晶莹的丝带,轻盈地落入壶中。火苗在炉中跳跃,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首欢快的序曲。
李公一边注视着火候,一边与叶茗萱闲聊起来。他感慨地说:“茗萱啊,自从你常来,这家中都多了许多生气,孩子们也愈发活泼懂事了。”
叶茗萱微笑着回应:“李公过奖了,季疵和季兰本就聪明伶俐,我不过是陪着他们玩耍,教些浅显的知识罢了。”
水渐渐煮沸,水汽从壶嘴袅袅升起,如同山间的云雾缭绕。李公将茶叶轻轻撒入壶中,顿时,一股清新的茶香弥漫开来。他轻轻叹了口气,说道:“你看这茶,在水中舒展沉浮,恰似人生百态。从这茶,又想到诗词,那些优美的词句,不也如这茶香,能沁人心脾,让人感悟人生吗?”
叶茗萱轻轻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说道:“李公所言极是。诗词与茶,皆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就像茶需用心品味,诗词也需细细琢磨,方能领略其中真意。”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从诗词聊到人生。李公对叶茗萱的独到见解越发欣赏,他思索片刻,与夫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夫人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李公看着叶茗萱,诚恳地说:“茗萱,我与夫人商议,想请你留在府中,帮忙照顾孩子,引导他们成长。你不仅有学识,还很会做事,孩子们也都喜欢你,不知你意下如何?”
叶茗萱心中有些犹豫,她虽对季疵和季兰感情深厚,但龙盖寺那边也有诸多事务。然而,看着李公夫妇殷切的眼神,她又实在不忍拒绝。
这时,夫人拉过叶茗萱的手,轻声说道:“茗萱姑娘,你若留下,我们定不会亏待你,孩子们也能有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叶茗萱思索良久,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李公夫人厚爱,茗萱感激不尽,只是我需先回寺中与智积禅师商议一番。”
李公夫妇大喜,连声道谢。
叶茗萱回到龙盖寺,将李公的请求告知智积禅师。禅师微微闭眼,沉思片刻后说道:“茗萱,这也是一段缘分。你去李家,一来可照顾那与茶有缘的孩子,二来或许能在尘世中领悟更多茶道真谛。去吧。”
得到禅师的许可,叶茗萱来到了李公家。从那以后,她全心全意地帮着照看两个孩子。季疵在李公家慢慢成长,开始牙牙学语,每一声含糊不清的“姐姐”都让叶茗萱满心欢喜。季兰也更加勤奋地读书认字,叶茗萱时常在一旁耐心指导,与她探讨诗词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