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钱粮最重要

李伯弢站在堂中,看了周围一圈,继续说道:

“是以,职下以为,若想防备此诈,只需遴选一员沉稳老成之大将,镇守开原。”

“无须其进攻锐利,只需其固守城池即可!”

三位司马对视了一眼,彼此略作交换眼色。

随即,右侧的左侍郎杨应聘开口问道:

“若如李观政所言——那开原之守,总兵马林,何以不可胜任?”

李伯弢闻言,微微一拱手,答道:

“开原若失,必非兵力不支,实是奴酋暗施诡计。是以此处守将,最重沉稳老练,须能专心固守,全力以待,不可有丝毫旁骛。”

“而马林,今乃负罪待查之身,既要静候兵部特使按察查罪,又要肩负边城守御之责......”

“如此内外交困之下,其心可安乎?其守可固乎?”

三位司马闻言,自是心中了然,都明白李伯弢此言所指。

这时,为了进一步强化三位司马对开原守备的重视,李伯弢打算将心中早就考虑过的主意,盘托说出。

这是因此,先前李伯弢在职方司所拟的派兵条陈时,便曾留意到其中一条:

开原乃辽东重镇,户部将议拨留饷银八万两,以资开原之地,先行招募新兵一万。

这条条陈,几乎已成定策。

可是,对李伯弢来说,却是一条非常好的理由,用以打动几位司马。

于是,他继续说道:“禀三位司马——”

“职下自知,如今河东一线,损兵折将,处处缺人。”

“不仅如此,军中钱粮,尤为拮据。”

“职下愚见,以目前镇守开原之兵,虽仅一万残卒,只要指挥训练得当,守御一城,防止建虏偷袭,已是绰绰有余!”

“故而,户部所议之八万饷银,大可量力而为,将其大部,拨给他处急需之用。”

李伯弢话音方落,左侧中司马黄嘉善眉头微挑,旋即笑意浮现。

作为兵部之长,这些时日最为烦心之事,莫过于筹措军费。

朝廷拮据,辽东兵饷尤艰,但凡能搞到钱的地方,黄大司马已经到了给磕一个的地步了。

未曾想,李伯弢如此自信的认为,可以把八万银子给省下来。

便是能省下一半,那也足以让兵部上下,击掌称快!

于是,大司马黄嘉善果然顺势开口,面露思索之色,问道:

“你且细说——为何开原一地,无须两万军丁布防?只留一半,万余军丁便可守御有余?”

李伯弢心中暗暗一松,心道:果不其然,这正是赞同建虏主攻沈阳之策所带来的好处。

他不慌不忙,从容拱手,答道:

“职下以为,建虏此番兵势,其主力必在沈阳一带。”

“若奴酋真欲攻取开原,只能靠奇兵智取,或是佯攻变真,或是飞速突袭。”

“无论何种方式,后金往开原用兵,只能是贵在精而不在多。”

“如此一来,新募之兵未及训练、未曾磨砺,纵有万人之众,面对建虏精锐攻城,基本也就毫无用处。”

“只要将现有的万余人士卒训练得当,已是足够!”

“故而,职下斗胆以为——兵部留饷八万可权宜使用,以应辽东他处之急。”

李伯弢言毕,大堂之中,登时一片静谧。

三位司马面面相觑,俱是沉吟。

片刻之后,只见大司马黄嘉善缓缓点头,神色间已有几分赞许之意。

毕竟,钱粮紧迫,能为兵部省钱的都是大才。

这才是兵部最愿听的老成谋国之良策。

李伯弢言犹未尽,进一步说道:

“职下以为,兵部只需调拨两万五千两银子给开原即可。”

此言一出,堂中一片哗然,连黄嘉善都没想到只要这点银两就行......

“这两万两银子如何使用?”薛三才有些好奇。

李伯弢思索片刻,整理言辞,缓缓答道:

“禀三位司马,职下认为,兵部所调拨之银两,可分为三项用途。”

“其一,五千两,拨予叶赫部,用以悬赏,保障边防。”

“其二,一万两,专门用于城池物资之准备,务必将粮草、兵器、工事等,备齐周全。”

“其三,剩余一万两,作为额外的奖励,专款用于整训残兵,提升士气,务必使其精锐。”

薛三才听罢,略感兴趣,目光一扫,问道:

“那么,李观政,既然如此,你打算让叶赫部派兵驻守开原?”

李伯弢听了此问,略作沉思,随即摇头答道:

“不,职下以为,未必需要让叶赫部派兵赴开原。”

“这是为何?”薛三才愕然,他忍不住追问道。

“若建虏大军围城,职下以为,叶赫部不必直接派兵驻守开原,只需派遣一支千人骑军,在后金军的后方,骚扰其粮道便可。”

“倘若让叶赫部与官军一同守城,抗击建虏,恐怕叶赫部未必乐意为之。更何况叶赫部以马军为主,也不适宜守城。”

“但以重金悬赏,让叶赫部派出一千精兵,袭扰建虏后方粮道,必定心甘情愿。”

“这笔银子所需,五千两便足。定金与尾款相分期,事前五成,事后——”

“若是开原得以保住,那自然可以再得五成,这样便能更好地激励其效忠。”

“职下查过以往兵部给予叶赫部的赏银,每次都是三千两,又是一次性付出。之后也不管成效如何,这钱犹如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说到这里,堂下一片笑声,堂上的三位司马都有些尴尬,心想毕竟年轻人,老夫不同你一般计较!

“而如今,若是提高赏银为五千两,并和开原守城挂钩,叶赫部一定会出全力协助。而兵部先期的支付反而却减少了,这也算是一举多得。”

“此外,用于激励士卒的那一万两银子,亦可按此方式使用,分期支付。”

李伯弢顿了顿,继续说道:

“如此一来,初期所需投入的银两,最多也不过一万七千五百两!”

黄嘉善听罢,心中猛然一震,感觉心脏如同被重重撞击了一下,情不自禁地微微一怔。

这其中的节省之道,简直堪称精妙,既能动用叶赫部的力量,又能省下大笔银两。

而李伯弢所提的分期付款方式,更是让这笔开销看起来轻松可行——李伯弢真乃理财小能手也!大才!

黄嘉善的心跳逐渐加快,显然已被李伯弢所打动。

此时,堂中一片寂静,三位司马正在默默评估李伯弢所建之言的后果,彼此之间的气氛凝重,思绪各自纷飞。

然而,李伯弢心中清楚,此时绝不是让水冷却下来的时机,而是要趁热打铁。

他悄然转头,眼光扫过潘汝祯,只见潘司谏的眼中闪过一道精光,那一瞬间,李伯弢心中不禁松了一口气。

潘汝祯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倾听李伯弢的每一句话,眼神未曾有丝毫偏离。

他心中越发佩服李伯弢的洞察与谋略——表面上看,李伯弢所讲的,似乎只是关乎开原的重要性,与李如柏并无太大关联。

然而,在字里行间,条条框框,每一个论点,都是在为李如柏打造一般。

更是给了自己十分合理且有力的支持理由。

潘汝祯他明白,自己的时机已然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