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诗会

国子监的诗会在一片繁花似锦的春日中如期举行,诗会当日,清风徐徐,花香四溢,一众学子身着儒服,手持诗卷,齐聚于园林之中。

此次诗会乃是国子监的盛事,不仅吸引了众多学子参与,还引来了不少京城中的文人雅士前来观摩。

苏珩本想趁着诗会,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学,以转移他人对自己身世的关注,顺便探寻一些与侯府冤案有关的线索。

她与赵轩、周逸一同步入园林,只见园内湖光山色,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学子们或三五成群地讨论诗词,或独自漫步构思诗句。

诗会开始,主持者宣布了此次诗会的主题——“春日感怀”,要求学子们在限定时间内赋诗一首。

一时间,园内安静下来,只听到纸笔摩挲的沙沙声。

苏珩凝望着眼前的春景,思绪飘飞,往昔侯府的繁华与如今的落魄交织在心头,她心中感慨万千,下笔如有神助。

不多时,苏珩搁笔,一首七言律诗已然完成。

“暖日融云照柳堤,繁花绽处鹧鸪啼。

山川焕彩春虽好,世路多艰意自凄。

每念苍生忧社稷,常思正义护黔黎。

愿将热血酬家国,不负东风送锦溪。”

当苏珩的诗被当众朗诵出来时,全场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赞叹声。

“此诗意境深远,文采斐然,苏珩真乃大才也!”一位年长的文人抚须称赞道。

其他学子也纷纷投来羡慕和敬佩的目光。

赵轩兴奋地对苏珩说:“苏兄,你这首诗必定夺冠!”

人群中却传来一声冷哼。

苏珩循声望去,只见孙启满脸不屑地站在一旁,他身边还站着几个平日里与他狼狈为奸的同窗。

孙启大声说道:“哼,谁知道这诗是不是苏珩自己写的,说不定是他找人代笔,故意来这儿出风头!”

此言一出,众人一片哗然,原本对苏珩赞赏有加的学子们,此刻也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苏珩心中怒火中烧,但她还是强压着怒气,冷静地说道:“孙启,你休要无端污蔑,若你对我的诗作有异议,不妨当场与我切磋一番。”

孙启脸色一红,他平日里不学无术,哪敢与苏珩比试诗词,只是为了打压苏珩才故意找茬。

他眼珠一转,恶狠狠地说:“哼,你别以为我不敢,不过今日我另有要事,改日再与你算账!”说罢,便带着他的狐朋狗友匆匆离去。

虽然孙启的污蔑暂时被苏珩挡了回去,但诗会的气氛却因此变得有些尴尬。

苏珩心中明白,孙启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他背后说不定还有人在指使,自己必须小心应对。

诗会结束后,苏珩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冠军。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喜悦,反而觉得肩上的压力更重了。她知道,自己在国子监的处境越来越危险,那些隐藏在暗处的敌人,正等待着下一次机会对她发动攻击。

回到住处,苏珩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夜色,陷入了沉思,她必须尽快找出应对之策,否则不仅自己的身份可能暴露,还会危及为侯府昭雪的计划。

窗前突然落下一人身影,落下时还有些呻吟,似乎是刺痛。

苏珩惊呼一声,随后拿起一根长棍走了出去。

只见那人一身夜行衣,侧卧在窗前,在月光的照耀下脸上显得特别苍白。

“你……你是谁?”苏珩很是警惕地问他。

“救我……”那人话还未说完,便晕了过去。

“这……”

苏珩思索片刻后便叫来绿竹,将那人拖进了房屋内。

苏珩这才看清那人受了重伤,肩上的血液仍在渗出。

“快,去拿止血的来。”

“是。”

等包扎好后,那人刚好苏醒过来。只是有些动弹不得,他勉强张口询问,“是你救了我?”

“别说了,你快休息吧。”苏珩本不想搭理这人。但她的祖父曾经教导她要以善为先。

“多谢姑……”那人一眼看出眼前这位并不是男子,而是一女子。没有开口拆穿他,反而改口道,“多谢公子搭救,日后定会报答。”

“我叫苏珩!”

“我是顾怀瑾!”反正没有人知道他是谁,索性直接说出了真名。

“顾……”苏珩看了看他,难道他是太子的……他摇了摇头,毕竟世界上姓顾的并不是只有太子一家。

“那你好生休息,我们先走了。”苏珩说完,对绿竹使了一个眼色,就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