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煤矿需要推行精益管理

1. 煤矿管理的演变与需求

煤矿是煤炭企业的主体,狭义上的煤矿就是煤炭企业,广义上的煤炭企业是多家煤矿形成的企业。

我国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经历三个阶段:生产型阶段、生产经营型阶段与全面经营型阶段。

(1)生产型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表现是,企业的生产任务由上级行政主管机关下达,所需大部分物资由国家统一分配,产品由国家统购包销,利润实行财政统收统支,企业基本没有自主权,企业的核心任务就是完成国家的生产计划,企业只负责生产,所以企业的关注点在于产量。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煤炭企业是行政机关下面的生产局,某种程度上不仅具有企业的职能,还有部分行政的职能、社会的职能等,所以煤炭行业长期是单一品种、单一经营、亏损严重的行业。

(2)生产经营型阶段

这个阶段是既强调生产又重视经营的阶段,主要表现是,企业在国家计划指导下重视生产,但由于国家强调企业的自主经营,企业必须注重市场需求,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企业的经营决策,努力开发新产品,注重产品的适销对路,既强调企业的社会效益、政治效益,也开始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煤炭行业的转轨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经营责任制的方式展开的,所经历的阶段包括投入产出总承包与实行“四位一体”的经营机制。1985年9月,原煤炭工业部下达煤炭工业企业承包的总指标,一包六年不变:产量不变、利润不变、经济效益不变。1990年7月,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下达《关于强化四位一体经营机制的若干规定》,“四位”指的是承包责任制、内部经济核算体系、内部银行体系与经营调度体系,“一体”指的是企业四个体系在经营上的有机结合、配套和统一。行业强化“四位一体”经营机制后,企业领导的经营观念、市场意识得以加强,经营绩效获得极大提升,国有重点煤矿集体扭亏。

(3)全面经营型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表现是,企业不仅应该关注生产、关注市场,而且企业应以财务为中心,进行资本经营,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获得最大效益。企业主体不仅是实体经营单位,而且是资本经营单位,企业运营的目的在于价值最大化。由此可以看到,第三个阶段煤炭企业的经营目的、经营重心、企业运营的收益来源与经营的着眼点都发生了变化,煤炭企业全面进入市场竞争。各个煤炭企业为了增强竞争能力,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选择行之有效的经营模式。这个阶段的煤炭企业不仅关注市场环境的变化,关注客户价值,也同时对企业内部运营模式进行变革,强化员工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与运营系统的优化。

不同阶段的煤炭企业关注点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对于企业运营管理的需求也存在着很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