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宣帝名叫宇文赟,字乾伯,是北周高祖宇文邕的长子,他的母亲是李太后。北周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宇文赟在同州出生。保定元年(公元561年)五月丙午日,他被封为鲁国公。建德元年(公元572年)四月癸巳日,北周高祖宇文邕亲自到宗庙祭告,在大堂前东面的台阶上为宇文赟举行加冠仪式,并立他为皇太子。随后下诏让皇太子宇文赟巡视西部疆土。后来文宣皇后去世,高祖宇文邕居丧期间,下诏让太子宇文赟总管朝政,五十天后才结束。此后高祖每次出巡四方,太子宇文赟常常留下来监国理政。建德五年(公元576年)二月,又下诏让皇太子宇文赟巡视西部疆土,趁机讨伐吐谷浑。
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六月丁酉日,北周高祖宇文邕驾崩。次日戊戌日,皇太子宇文赟即位成为皇帝,尊称皇后为皇太后。
同时,他还一下子立了五位皇后:
杨皇后,名叫杨丽华,是隋文帝杨坚的长女。宣帝还在东宫做太子时,高祖杨坚为宣帝娶了杨丽华做皇太子妃。宣政元年(公元578年)闰六月,杨丽华被立为皇后。后来宣帝自称天元皇帝,称杨丽华为天元皇后。不久又立了天皇后以及左、右皇后,与杨丽华并称为四皇后。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宣帝下诏说:“天帝降下两个女儿,皇后的德行在于与君主相配;天上排列着四颗星宿,象征着妃嫔的光辉垂耀。我效法上天,考察各种典章制度,于是任命四位皇后,来整治后宫,希望弘扬辅助温和的品德,精心准备祭祀的供品。近来特殊的礼遇已经赐予,称谓也应该适宜,那就依照上天的星象,增加美好的名号。”于是杨丽华与其他三位皇后都加上了“大”字。宣帝派遣使者手持符节册封杨丽华为天元大皇后,册文说:“啊,你含蕴文采、承载美德,性情和顺、坚守正道,恭敬地主持祭祀,为国家树立典范,因此赐予你这显赫的名号,来传播美好的声誉。你要恭敬地履行职责,虔诚地回应天命,宣扬美好的功业,怎能不谨慎呢。”不久又立了天中大皇后,与杨丽华等成为五皇后。杨丽华性格温柔婉约,不妒忌他人,其他四位皇后以及嫔御等人都喜爱且敬重她。宣帝后来越来越昏庸暴虐,喜怒无常。曾经责备杨皇后,想要给她加罪,杨皇后举止安详从容,言辞神色毫不屈服。宣帝大怒,于是赐杨皇后死罪,逼迫她自杀。杨皇后的母亲独孤氏听说后,到宫中谢罪,叩头直到流血,杨皇后才得以免死。宣帝驾崩后,静帝尊杨皇后为皇太后,居住在弘圣宫。当初,宣帝生病,下诏让杨皇后的父亲杨坚进入宫中侍奉疾病。等到宣帝病危时,刘昉、郑译等人趁机假传诏书让杨皇后的父亲接受遗命辅佐朝政。杨皇后起初虽然没有参与谋划,但因为继位的君主年幼,担心权力落到其他家族手中,对自己不利,听说刘昉、郑译已经颁布了这道诏书,心里很高兴。后来杨皇后知道她父亲有篡夺皇位的意图,心中很是不满,在言语和神色上表现出来。等到杨坚进行禅让代周称帝时,杨皇后更加愤懑惋惜。隋文帝杨坚既不能责备她,内心也很愧疚。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封杨皇后为乐平公主。后来又商议让她改嫁,杨皇后发誓不答应,于是此事作罢。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杨皇后跟随隋炀帝杨广到张掖,在河西去世,时年四十九岁。隋炀帝回到京城后,下诏有关部门准备礼仪,将她附葬在宣帝的定陵。
朱皇后,名叫满月,是吴地人。她的家族因事获罪,她被没入东宫。宣帝做太子时,朱满月被选来掌管宣帝的衣服。宣帝年少时,召她来宠幸了她,于是生下了静帝。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朱满月被立为天元帝后,不久改为天皇后。大象二年,又改为天大皇后。册封册文说:“啊,你更加彰显四德,为六宫树立典范,在宫廷中位列有序,如同尧母之门彰显喜庆,美好的称号已经赐予,盛典应该接受。你要修养品性、履行正道,不违背礼仪,永远保持福祉,怎能不谨慎呢。”朱满月本来不是出身良家,又比宣帝大十多岁,身份低微不受宠爱。因为静帝的缘故,才特别尊崇她,地位仅次于杨皇后。宣帝驾崩后,静帝尊她为帝太后。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朱满月出家为尼,法名法净。开皇六年去世,时年四十岁,按照尼姑的礼仪安葬在京城。
陈皇后,名叫月仪,自称是颍川人,是大将军陈山提的第八个女儿。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六月,因为被选入宫,被封为德妃。一个多月后,被立为天左皇后。大象二年二月,改称为天左大皇后。册封册文说:“啊,你仪态风范温柔娴静,操守品行纯洁,美好的声誉在远近传扬,美好的准则在宫廷中居于首位。因此赐予你这荣耀的典章,加上这美好的名号。你要遵循礼仪、研习诗书,研读图籍、回顾历史,永远保持美好的命运,怎能不谨慎呢。”三月,宣帝又下诏说:“整治后宫的重任,是风化的基础,匹配嘉偶的制度,历代多有不同的典章。轩辕、帝喾相继统治,次妃都有四人;虞舜接受天命,他的妻子也有三人。礼仪并非相互沿袭,而是随着时代有所不同。我恭敬地继承皇位,弘扬美好的名号,自我改革创新,超越前代古人。天元皇帝居天下之极位,五帝因此敬仰尊崇;王者称尊,列位皇后与他相配。况且坤仪与天德相比,土的数字为五,既然已经有了常规的典制,就应该采用这一礼仪。除了四大皇后之外,可以增设天中大皇后一人。天中大皇后主持祭祀,美好的声誉日益提升,开始建立美好的名号,应该接受显赫的册封。”于是封陈月仪为天中大皇后。宣帝驾崩后,陈月仪出家为尼,改名为华光。
元皇后,名叫乐尚,是河南洛阳人。是开府元晟的第二个女儿。十五岁时被选入宫,被封为贵妃。大象元年(公元579年)七月,被立为天右皇后。大象二年二月,改为天右大皇后。册封册文说:“啊,你天资灵秀来自姜水,承载美德如同涂山氏,美好善良蕴含于内,美好的声誉暗自传扬。因此赐予你这荣耀的礼数,来光大你的践行之礼。你要修养仪态风范,恭敬地接受显赫的册封,承受美好的天命,怎能不谨慎呢。”宣帝驾崩后,元乐尚出家为尼,改名为华胜。当初,元乐尚与陈月仪同时被选入宫,都被封为妃,等到晋升为皇后,又在同一天接受册封,宣帝宠爱厚待这两位皇后,礼数均等,年龄又相同,两人特别亲近友爱。等到出家为尼后,李皇后、朱皇后以及尉迟皇后等都相继去世,而这两位皇后至今还活着(此处以文本记录时间为准)。元乐尚的父亲元晟,年少时因为是元氏宗室,被授予开府之职。大象元年七月,因为是元乐尚的父亲,晋升为上柱国,封为翼国公。
尉迟皇后,名叫炽繁,是蜀国公尉迟迥的孙女。容貌美丽。起初嫁给杞国公宇文亮的儿子西阳公宇文温,按照宗室妇女的惯例入朝,宣帝逼迫并宠幸了她。等到宇文亮谋反,宣帝诛杀了宇文温,将尉迟炽繁接入宫中,封为长贵妃。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三月,被立为天左大皇后。册封册文说:“啊,你家门承蒙积善之德,自身彰显灵验的福佑,美好的声誉和品德,我实在赞赏。因此弘扬这一盛典,赐予你荣耀的典章。你要谨慎地履行职责,虔诚地回应天命,永远继承美好的功业,怎能不谨慎呢。”宣帝驾崩后,尉迟炽繁出家为尼,改名为华首。隋朝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尉迟炽繁去世,时年三十岁。
癸丑日,岁星(木星)、荧惑(火星)、太白(金星)在东井星宿会合。甲子日,宇文赟诛杀上柱国、齐王宇文宪,封开府于智为齐国公。闰月乙亥日,宇文赟下诏,山东地区新恢复产业的流民,以及因突厥侵扰导致家口破亡无法生存救济的人,都免除一年的赋税和徭役。同时立自己的妃子杨氏为皇后。辛巳日,任命上柱国赵王宇文招为太师,陈王宇文纯为太傅,柱国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卢国公尉迟运、薛国公长孙览一并为上柱国,进封柱国、平阳郡公王谊为扬国公。就在这个月,幽州人卢昌期占据范阳反叛,宇文赟下诏让柱国、东平公宇文神举率领部众前去讨伐并平定了叛乱。
这年秋七月辛丑日,月亮侵犯心宿的前星。乙巳日,宇文赟祭祀太庙。丙午日,祭祀圆丘。戊申日,祭祀方丘。庚戌日,任命小宗伯、岐国公斛斯征为大宗伯。丙辰日,荧惑(火星)、太白(金星)在七星星宿会合。己未日,太白(金星)侵犯轩辕大星。壬戌日,任命柱国、南兖州总管、随公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癸亥日,尊称自己的生母李氏为帝太后。
八月丙寅日,宇文赟在西郊举行夕月(祭月)仪式。对于居住在京城的长安、万年二县的百姓,免除三年的赋税和徭役。壬申日,宇文赟前往同州,并派遣大使巡察各州。他还下诏制定九条规定,向州郡宣布:第一,判决案件、定罪量刑,都要依照法律条文;第二,母族中超出五服之外的亲属,可以通婚;第三,用杖刑处罚,都要依法执行;第四,郡县境内的盗贼如果没有擒获,都要记录并上奏;第五,对于孝子顺孙、义夫节妇,要在他们的家门闾巷进行表彰,有才能可以任用的,应当向上举荐;第六,有的人从前曾被任用,但名位没有显达,有的人沉沦在草野之中,但文才武略可以施展,都应该进行查访,详细地将他们的名字上奏;第七,伪齐(北齐)七品以上官员,已经下令录用,八品以下以及流外的官员,如果想要入仕,都允许参加预选,降低二等授予官职;第八,州要举荐高才博学的人为秀才,郡要举荐明晓经义、品行修养好的人为孝廉,上等州、上等郡每年举荐一人,下等州、下等郡每三年举荐一人;第九,年龄在七十岁以上的,依照规定授予官职,鳏寡贫困无法生存的人,都要加以救济抚恤。同时,任命大司徒、杞国公宇文亮为安州总管,上柱国、薛国公长孙览为大司徒,柱国、扬国公王谊为大司空。庚辰日,太白(金星)进入太微垣。丙戌日,任命柱国、永昌公宇文椿为大司寇。
九月丁酉日,荧惑(火星)进入太微垣。任命柱国宇文盛、张掖公王杰、枹罕公辛威、郧国公韦孝宽一并为上柱国。庚戌日,封皇弟宇文元为荆王。下诏规定,所有应该行拜礼的人,都要以三拜完成礼仪。汾州稽胡的首领刘受逻干起兵反叛,宇文赟下诏让上柱国、越王宇文盛为行军元帅,率领部众讨伐并平定了叛乱。庚申日,荧惑(火星)侵犯左执法星。
冬十月癸酉日,宇文赟从同州返回。任命大司空、扬国公王谊为襄州总管。戊子日,百济派遣使者进献地方特产。十一月己亥日,宇文赟在道会苑讲习武事,并且亲自穿上甲胄。就在这个月,突厥侵犯边境,包围了酒泉,杀害掳掠当地的官吏和百姓。十二月甲子日,任命柱国、毕王宇文贤为大司空。癸未日,荧惑(火星)进入氐宿,并且停留了一个月。己丑日,任命上柱国、河阳总管滕王宇文逌为行军元帅,率领部众讨伐陈国。宇文赟还免除了京城现有的囚徒的罪行,并命令他们从军作战。
大象元年(公元579年)春正月癸巳日,北周宣帝宇文赟在露门接受群臣朝见,他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群臣都穿着汉魏时期的衣冠服饰。宇文赟大赦天下,将年号改为大成。这一年开始设置四辅官,任命上柱国、大冢宰越王宇文盛为大前疑,相州总管蜀国公尉迟迥为大右弼,申国公李穆为大左辅,大司马随国公杨坚为大后丞。癸卯日,封皇子宇文衍为鲁王。甲辰日,宇文赟向东巡视。丙午日,太阳出现了日背(一种太阳周围的光晕现象)。任命柱国、常山公于翼为大司徒。辛亥日,任命柱国、许国公宇文善为大宗伯。癸丑日,太阳又出现了日背现象。戊午日,宇文赟前往洛阳,并立鲁王宇文衍为皇太子。
二月癸亥日,宇文赟下诏说:“河洛一带的地方,世代被称为朝市。从上天的角度看,这里是阴阳交会之处;从大地的角度看,各地的赋税贡物到这里的路程都比较均衡。圣人因为希望万物繁荣安定,于是在这里建立王国。时间历经五个朝代,岁月经历千年,这里的规模宏大深远,城邑壮丽。自从魏氏失去统治,城阙变成废墟,君子有留恋旧地的情怀,小人也深深怀有对故土的思念。我们的太祖在酆镐接受天命,在崤函建都,平定四方,怀有光大帝业、定都于此的志向。高祖凭借神妙的功绩和谋略,统一了天下,以前巡视东方,视察各地,在这里颁布政令,于是改变了当地的气象。我以渺小之身,恭敬地继承皇位,希望能有继承先辈、努力修行的志向,怎敢忘记先辈们留下的远大规划。前些日子我在金墉驻留,尽情游览,前代百王的制度,其基础还存在。如今如果加以修复,很容易成功。应该命令有关部门,修复旧都洛阳。在奢侈和节俭之间选取适中的标准,征发的劳役按照百姓自愿助力的原则。向北遥望河内,距离很近。之前下诏进行的一些营建活动,如今应该停止。”
于是征发山东各州的士兵,将原本一个月的劳役增加为四十五天,开始修建洛阳宫。常年役使四万人,一直持续到宇文赟去世。同时将相州的六府迁移到洛阳,称为东京六府。宇文赟还杀掉了柱国、徐州总管、郯国公王轨,并停止了南讨的各路军队。将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封为千金公主,嫁给突厥。戊辰日,任命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为徐州总管。乙亥日,宇文赟前往邺城。丙子日,开始下令授予总管、刺史以及带兵出征的人持节的权力,其余的人都不再授予。辛巳日,宇文赟下诏说:
“拥有圣明的品德而得到皇位,皇位实在是重要的国器。上天显示命令,人事方面要赋予有能力的人,无论阴间和阳间都共同谋划,这是确定不移的道理。天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实际上在冥冥之中就已注定;天下是公共的,选拔人才不应回避举荐亲属。我们大周感应上天的精华,接受河洛的祥瑞,武功和文德,光辉照耀天下,开创基业、流传正统,永远光芒无穷。我以微薄的德行,恭敬地继承大业,上靠先朝治国的功绩,下借各位大臣忠诚不二的心。各地的贡赋如同云雨一样畅通无阻,典章制度与国家的光辉一同传播。天下百姓,都能生活在仁爱长寿的环境中。我想要使国家的根本更加稳固,从而弘扬国运。皇太子宇文衍,位居皇位的继承人,是正统的归属。他远凭先辈积德的美好,确实符合延续无穷国祚的要求。帝王的气量,还未严肃就已形成;上天赐予的福禄之期,不用谋划就已到来。我如今将皇位传给宇文衍。眷顾天下百姓,这深合众人的期望;让我一个人,能够超脱尘世之外。天下的万千百姓,应该了解我的心意。可以大赦天下,将大成元年改为大象元年。”
北周宣帝宇文赟在传位给儿子宇文衍后自称天元皇帝,他居住的地方称为天台,所戴冕冠上的旒有二十四串,车驾、服饰、旗帜、鼓等,都以二十四作为节度标准。内史、御正都设置上大夫的官职。皇帝宇文衍居住在正阳宫,设置纳言、御正、诸卫等官职,都仿照天台的设置标准。尊称皇太后为天元皇太后。封内史上大夫郑译为沛国公。癸未日,太阳刚升起以及即将落下的时候,太阳中有乌黑色的东西,大小如同鸡蛋,经过四天后才消失。戊子日,任命上柱国、大前疑越王宇文盛为太保,大右弼蜀公尉迟迥为大前疑,代王宇文达为大右弼。辛卯日,下诏将邺城的石经迁移到洛阳。又下诏说:“洛阳是旧都,如今已经修复,凡是原来迁移出去的民户,都允许回到洛州。此外,其他百姓想要前往洛阳的,也听任他们的意愿。河阳、幽、相、豫、亳、青、徐七总管,接受东京六府的指挥安排。”
大象元年(公元579年)三月壬寅日,任命上柱国、薛国公长孙览为泾州总管。庚申日,宇文赟从东巡返回。大规模地排列军队,宇文赟亲自穿上甲胄,从青门进入。皇帝宇文衍准备好天子车驾跟随进入。百官在青门外迎接。当时突然下起大雨,仪仗卫队的容姿受到影响。辛酉日,封赵王宇文招的第二个儿子宇文贯为永康县王。
夏四月壬戌朔日,有关部门上奏说出现日食,宇文赟因此不处理政务。过了预计的时间却没有发生日食,宇文赟才来到前殿。立妃子朱氏为天元帝后。癸亥日,任命柱国、毕王宇文贤为上柱国。己巳日,祭祀太庙。壬午日,在正武殿举行盛大的醮祭。戊子日,太白(金星)、岁星(木星)、辰星(水星)在东井星宿会合。
五月辛亥日,将洺州襄国郡作为赵国的封地,将齐州济南郡作为陈国的封地,将丰州武当、安富二郡作为越国的封地,将潞州上党郡作为代国的封地,将荆州新野郡作为滕国的封地,每个封国的食邑各一万户。命令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都前往各自的封国。癸丑日,有如同斗一般大的流星,从太微垣出现,散落如同坠落的火星。这个月,派遣使者挑选查看京兆以及各州士民家的女子,以充实后宫。突厥侵犯并州。
六月丁卯日,有如同鸡蛋一般大的流星,从氐宿出现,向西北方向流动,长度有一丈,进入月亮中。己巳日,月亮侵犯房宿北头的第二颗星。乙酉日,有如同斗一般大的流星,从营室宿出现,流入东壁宿。这个月,咸阳有池水变成了血的颜色。征发山东各州的百姓,去修筑长城。
秋七月庚寅日,任命大司空、毕王宇文贤为雍州牧,大后丞、随国公杨坚为大前疑,柱国、荥阳公司马消难为大后丞。壬辰日,荧惑(火星)遮掩房宿北头的第一颗星。丙申日,将大后丞司马消难的女儿纳入正阳宫立为皇后,尊称天元帝太后李氏为天皇太后。壬子日,将天元帝后朱氏改称为天皇后。立妃子元氏为天右皇后,妃子陈氏为天左皇后。
八月庚申日,宇文赟前往同州。壬申日,返回宫中。甲戌日,任命天左皇后的父亲大将军陈山提、天右皇后的父亲开府元晟一并为上柱国。陈山提被封为鄅国公,元晟被封为翼国公。开府杨雄被封为邗国公,乙弗寔被封为戴国公。当初,北周高祖宇文邕制定《刑书要制》,执法十分严厉。等到宇文赟即位后,认为天下刚刚平定,担心人心尚未归附,于是废除了它。到这时在正武殿举行盛大醮祭,祭告上天后又重新施行。辛巳日,荧惑(火星)侵犯南斗的第五颗星。壬午日,任命上柱国、雍州牧、毕王宇文贤为太师,上柱国、郇国公韩建业为大左辅。这个月,各地都有蚁群相互争斗的现象,每方的范围有四五尺,死去的蚂蚁有十分之八九。
九月己酉日,太白(金星)进入南斗星宿。乙卯日,任命酆王宇文贞为大冢宰。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为行军元帅,率领行军总管杞国公宇文亮、郕国公梁士彦去讨伐陈国。派遣御正杜杲、礼部薛舒出使陈国。
大象元年(公元579年)冬十月壬戌日,岁星(木星)侵犯轩辕大星。当天,北周宣帝宇文赟前往道会苑举行盛大醮祭,让高祖武皇帝宇文邕配享。醮祭结束后,在临时宫殿中进行议论。这一年,开始恢复佛像和天尊像。到这时,宇文赟与两尊像都面向南方而坐,大规模地表演各种杂耍技艺,让京城的百姓都能观看。乙酉日,荧惑(火星)、镇星(土星)在虚宿会合。这个月,相州人段德举谋反,被诛杀。
十一月乙未日,宇文赟前往温泉。戊戌日,前往同州。壬寅日,返回宫中。乙酉日,有如同斗一般大的星星,从张宿出现,向东南方向流动,光亮照亮大地。丁巳日,开始铸造永通万国钱,以一当十,与五行大布钱同时流通。这个月,韦孝宽攻克寿阳,杞国公宇文亮攻克黄城,梁士彦攻克广陵。陈军退走,于是长江以北全部被平定。
十二月戊午日,因为灾异现象屡次出现,宇文赟来到路寝(天子处理政事的地方),接见百官。下诏说:
“上天高高在上,却能洞察人间之事,吉凶由人造成,灾祸不会无缘无故产生。我德行浅薄,统治天下,大道未能施行,小信不足以带来福气。从秋季开始,直到如今的冬季,无论是阴间还是阳间,都多次给予深切的告诫。甚至出现金星进入南斗星宿,木星侵犯轩辕星宿,火星干扰房宿,又与土星会合,流星照亮夜空,向东南方向落下的现象。然而南斗星宿主宰爵禄,轩辕星宿关乎后宫,房宿称为明堂,是发布政令的地方,火星与土星会合是忧患灾孽的征兆,流星则是兵祸凶险的应验。难道是官员任用失序,后宫干政现象仍然存在,政事违背正道,忧患即将到来?这些现象如此明显,实在令人震惊。我上观天象下察人事,实在感到恐惧。我将避开正寝,在斋居中反思,穿粗布衣服,减少膳食,去除装饰,撤去悬挂的乐器,表露毫不避讳的诚意,开通直言进谏的道路。希望做到刑罚不滥施,赏赐不越级,选拔人才依据才能,后宫修养品德。应该向朝廷内外宣布,希望大家尽力辅佐协调,符合民心,以此消除上天的谴责。”
于是宇文赟舍弃仪仗侍卫,前往天兴宫。百官上表劝谏,请求他恢复正常起居饮食,宇文赟答应了。甲子日,返回宫中。来到正武殿,召集百官以及宫人、内外命妇,大规模安排歌舞伎乐表演,又放纵胡人表演乞寒戏,用水浇泼作为娱乐。乙丑日,前往洛阳。宇文赟亲自驾驭驿站的马匹,每天行进三百里。四位皇后以及文武侍卫数百人,都乘坐驿马跟随。还命令四位皇后并驾齐驱,如果有先后之分,就加以谴责,一路上人马摔倒接连不断。己卯日,返回宫中。
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春正月丁亥日,宇文赟在道会苑接受朝见。癸巳日,祭祀太庙。乙巳日,制作两块画有日月图像的屏风,放置在左右两侧。戊申日,下起雨雪。雪停后,又下起细黄土,过了一段时间才停止。乙卯日,下诏对长江以东各州新归附的百姓,免除二十年的赋税徭役。开始对进入市场的人征税,每人一钱。二月丁巳日,宇文赟前往露门学,举行释奠之礼(古代在学校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戊午日,突厥派遣使者进献地方特产,并且来迎接千金公主。乙丑日,将制诏改为天制诏,敕改为天敕。壬午日,尊天元皇太后为天元上皇太后,天皇太后李氏为天元圣皇太后。癸未日,立天元皇后杨丽华杨氏(杨坚嫡长女)为天元大皇后,天皇后朱满月朱氏为天大皇后,天右皇后元氏为天右大皇后,天左皇后陈氏为天左大皇后。正阳宫皇后则直接称皇后。当天,洛阳有秃鹙鸟聚集在新营建的太极殿前。荥州出现黑龙,与赤龙在汴水岸边争斗,黑龙死亡。三月丁亥日,赏赐百官和百姓举行大酺(大聚饮)。下诏说:“有盛大德行的人的后代,被称为传承不绝,对百姓有功劳的人,按照义理应在祭祀典制中彰显。孔子的德行蕴含着过往的智慧,其学说本于天生的睿智,凭借大圣的才能,顺应千古的时运,弘扬儒家学业,规范人伦常道。至于暗中阐明天地与人的道理,制定礼乐制度,所以为百代君王树立典范,遗风流传万世。我恭敬地继承皇位,信奉儒家教义,思念洙水、泗水之地(孔子讲学之地),对孔子之道的向往愈发深厚。而且褒成这个封号,虽然彰显了以往的事迹,但对孔子圣绩的尊崇,仍然有所欠缺。可以追封孔子为邹国公,食邑数量依照旧例。并且设立后人承袭。在京城另外建立庙宇,按时祭祀。”戊子日,行军总管、杞国公宇文亮举兵反叛,在豫州袭击行军元帅、郧国公韦孝宽。宇文亮没有取胜,韦孝宽擒获并杀了他。辛卯日,封永昌公宇文椿为杞国公,作为简公宇文连的后嗣。宇文赟前往同州。增加候正(负责侦察、警戒的官员),前驱负责清道,多达三百六十重,从应门一直到赤岸泽,数十里之间,旗帜相互遮蔽,鼓乐齐鸣。又命令武贲(皇帝的卫士)手持长戟骑马,呼喊警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行人过往),一直到同州。乙未日,将同州宫改为天成宫。庚子日,从同州返回。下诏天台的侍卫官员,都要穿五色以及红紫绿等颜色的衣服,用杂色作为衣缘,称为品色衣。遇到大事时,与公服交替穿着。壬寅日,下诏内外命妇都要手持笏板,在朝拜宗庙以及天台时,都要俯伏行礼。甲辰日,开始设置天中大皇后。立天左大皇后陈氏为天中大皇后,立妃子尉迟氏为天左大皇后。夏四月乙丑日,有如同斗一般大的星星,从天厨星宿出现,流入紫宫星宿,到达钩陈星宿后消失。己巳日,祭祀太庙。己卯日,下诏说:“我德行浅薄,不懂得治理之道,不能使天地和谐,阴阳有序。从春天到夏天,甘霖不足,既忧虑西郊百姓的叹息,又担心影响农田的收成。我日夜忧虑,不敢忘记借鉴。这实在是因为我的德化没有广泛施行,政令刑罚多有差错,天下如果有罪过,责任都在我身上。我想要广施宽厚的恩惠,让天下百姓都能受益。现在囚禁的死刑犯都降罪为流放,流放罪降为徒刑,五年以下的刑罚全部赦免。那些反叛、大逆不道,以及通常赦免所不包含的罪行,不在降罪之列。”壬午日,前往仲山祈雨。到达咸阳宫时,天降大雨。甲申日,返回宫中。命令京城的男女在街巷中演奏音乐迎接。五月己丑日,任命上柱国、大前疑、随国公杨坚为扬州总管。甲午夜,宇文赟准备好天子车驾前往天兴宫。乙未日,宇文赟身体不适,返回宫中。下诏让随国公杨坚入宫侍奉疾病。甲辰日,有如同三斗般大的星星,从太微垣端门出现,流入翼宿,声音如同风吹动旗帜。丁未日,征召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己酉日,宇文赟病情加重。御正下大夫刘昉与内史上大夫郑译假传圣旨,让随国公杨坚接受遗命辅佐朝政。当天,宇文赟在天德殿驾崩,年仅二十二岁,谥号为宣皇帝。七月丙申日,安葬于定陵。
北周宣帝宇文赟还在东宫做太子的时候,北周高祖宇文邕担心他不能承担起继承皇位的重任,对待他十分严厉。宇文赟朝见时的举止进退,和众大臣没有区别,即使是严寒酷暑,也不能休息。宇文赟生性嗜好饮酒,高祖于是禁止酒流入东宫。宇文赟每次犯错,就会遭到鞭打。高祖曾对他说:“自古以来被废掉的太子有多少人,难道我的其他儿子不能立为太子吗?”于是派遣东宫的属官记录宇文赟的言行举止,每月上奏给高祖知晓。宇文赟惧怕高祖的威严,便掩饰真情,伪装自己,因此他的过错恶行没有外传。
宇文赟刚即位之初,便开始肆意放纵自己的欲望。高祖的灵柩还停放在宫中尚未安葬,他毫无哀伤的神情,就去查看先帝的宫女,逼迫她们与自己淫乱。才过一年,就尽情沉迷于声乐,挑选天下的女子,来充实后宫。他喜好自我夸耀,掩饰过错,拒绝接受劝谏。禅位之后,更是极度奢侈放纵,在后宫沉迷于酗酒,有时十几天都不出宫。公卿等近臣有事请示,都要通过宦官上奏。他居住的宫殿,帷帐都用金玉珠宝装饰,光彩夺目,极其华丽奢侈。等到营建洛阳宫,虽然没有完工,但它的规模壮丽程度,远远超过了汉魏时期。
宇文赟一味地自尊自大,无所顾忌。国家的典章制度和朝廷礼仪,他都随意改变。后宫的位号,繁杂到难以详细记录。他每次面对臣下,都自称为天。用五色土涂抹他所居住的天德殿地面,按照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颜色来涂抹。又在后宫与皇后等人并排而坐,使用宗庙祭祀用的礼器,如樽、彝、圭、瓒之类来饮食。还命令朝见天台的群臣,都要先斋戒三天,净身一天。他的车驾、旗帜、章服等,数量都比前代君王多出一倍。既然将自己比作上帝,就不想让人跟自己有相同之处。他曾自己佩戴绶带,头戴通天冠,加上金附蝉装饰,回头看到侍臣的武弁上有金蝉,以及王公们有绶带的,都下令他们去掉。又不允许人们有高大之类的称呼,各姓中姓高的改为姓姜,九族中称高祖的改为长祖,曾祖改为次长祖,官名中凡是称上以及大的都改为长,有天字的也要改掉。还下令天下的车都要用整块木头做车轮,禁止天下妇女使用粉黛化妆,只有宫女可以乘坐有辐条的车,并且可以化妆。西阳公宇文温,是杞国公宇文亮的儿子,也就是宣帝的堂侄。宇文温的妻子尉迟氏容貌美丽,因为入宫朝见,宣帝就灌她酒,逼迫她与自己淫乱。宇文亮听说后,害怕被杀,于是谋反。宣帝刚杀了宇文温,就把尉迟氏召入宫中,起初封为妃子,不久立为皇后。
宣帝每次召集侍臣商议事情,只想进行大兴土木和变革,从未谈及治理国政。之后他游乐没有节制,出入没有规律,带着羽仪仗卫,清晨出去,夜晚才回来。有时前往天兴宫,有时游玩道会苑,陪侍的官员,都难以承受这样的奔波。散乐杂戏、鱼龙曼延之类的表演,常常在他眼前上演。他还喜欢让京城的少年穿上妇人的服饰,进入宫殿歌舞,和后宫的人一起观看,以此为乐。
宣帝排斥亲近的大臣,对他们多有猜忌。而且吝啬钱财,几乎从不赏赐。他担心群臣劝谏,使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常常派身边的人秘密侦察,大臣们的一举一动,无不记录下来,稍有违背,就加以治罪。从公卿以下的官员,都遭受过鞭打,其中被诛杀、贬黜、罢免的人,数不胜数。每次鞭打别人,都以一百二十下为标准,称为天杖。宫女和内职人员也是如此。后妃嫔御们,即使受到宠爱,也大多被杖打后背。于是朝廷内外的人都感到恐惧,人人自危,都只求免于灾祸,没有坚定的志向,大家都小心翼翼,一直到宣帝去世。
史臣评论说:高祖明知嗣子没有才能,却又顾虑宗庙社稷至关重要,他对儿子的溺爱如同晋武帝,然而他识别贤才的能力却不同于宋宣公。只是想用棍棒来威慑儿子,期望以此达到惩戒整肃的目的,这种教育子女做人的正道,难道应该是这样的吗?最终使得昏庸暴虐的宣帝君临天下,奸邪之人肆意作恶,再小的善事他都必定抛弃,再大的恶行他都无所不为。即使穷尽南山的竹子做成竹简,也不足以书写他的过错;用尽东观的笔,也不能记录他的罪行。然而他还能保全性命,到他儿子那一辈才亡国,也算是侥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