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庭落日
(唐)骆宾王[1]
紫塞流沙北[2],黄图霸水东[3]。一朝辞俎豆[4],万里逐沙蓬。
候月恒持满[5],寻源屡凿空[6]。野昏边气合,峰回戍烟通。
膂力风尘倦[7],疆场岁月穷。河流控积石[8],山路远崆峒[9]。
壮志凌苍兕[10],精诚贯长虹[11]。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12]。
【注释】
[1]骆宾王(约640—约684):唐代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早年在道王李元庆府中供职,历任武功、长安两县主簿及侍御史,后得罪入狱,贬为临海县丞。睿宗光宅元年(684),参加徐敬业军队在扬州起义反对武则天,兵败不知所终。骆宾王少誉神童,擅长七言歌行,被誉为“初唐四杰”之一。代表作有《帝京篇》《在狱咏蝉》等,有《骆临海集》十卷。
[2]紫塞:指紫塞长城,大同以西,紫河以东,东连碣石,绵延千里。流沙:即居延,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境内。
[3]黄图:指帝京。《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万年县。”霸水:在万年县东二十里。
[4]俎豆:《论语·卫灵公》:“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俎载牲体,豆盛醢酱及诸濡物,皆为礼器。在此代指朝廷内部事务。
[5]典故出自《史记·匈奴列传》: “举事则候星月。月盛壮则攻战,月亏则退兵……冒顿围高帝于白登七日……高帝乃使使间厚遗阏氏……乃解围一角。于是高帝令士皆持满,傅矢外乡,从解角直出,竟与大军合。而冒顿遂引兵而去。”
[6]典故出自《史记·大宛列传》:“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 《集解》苏林曰:“凿,开。空,通也。骞开通西域道。”又“太史公曰:‘《禹本纪》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
[7]膂(lǚ)力:体力。《魏书·孝文帝纪》:“少而善射,有膂力,年十余岁,能以指弹碎羊膊骨。”风尘:比喻战乱;戎事。《后汉书·班固传下》:“设后北虏稍强,能为风尘,方复求为交通,将何所及?”
[8]积石:积石山。大积石,在青海南部。小积石,在甘肃临夏西北,即古唐述山。
[9]崆峒:即平凉崆峒山。
[10]苍兕:水兽。《史记·齐世家》:“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后至者斩!'”《索隐》按马融曰:“苍兕,主舟楫官名。”又王充曰:“苍兕者,水兽,九头。”
[11]长虹:即白虹贯日。古人附会为精诚感天之兆。《史记·邹阳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12]典故出自干宝《搜神记》:“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乃成。王怒,欲杀之。剑有雌雄。”此诗句意为报君恩的意志坚定。
【解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体裁为五言排律。诗的开端便用对仗,第三、第四句是流水对,而前四句在文意上又形成扇面对,表达边庭与朝廷的关系。第五、第六句皆用典故,“恒”和“屡”用字奇特。第七、第八句写边塞特有之景。第九、第十句抒写边塞战争之苦。第十一、第十二句描写边塞特有之景——积石山和崆峒山。后四句抒发精诚报国的伟大志向,并用典故表达其意志之坚。全诗将叙事、抒情、议论、写景有机结合起来,初步显现出唐代近体诗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