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汉水流域水浒戏与《水浒传》

汉水流域的水浒戏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故事渊源亦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由《水浒传》故事改编而成的戏曲剧目,传统剧目《武松打虎》《野猪林》《杀惜》等属于此类;二是改编自元明杂剧、明清传奇的剧目,如《活捉三郎》;三是根据《水浒后传》等“水浒续书”、民间传说改编成的戏曲剧目,《打渔杀家》等属于此类。[15]笔者根据现有资料,把汉水流域水浒戏作一渊源流变的梳理。[16]

关于小说《水浒传》的成书时间,有元代说[17]、元末明初说[18]、明初说[19]、成化弘治说[20]、嘉靖说[21]。一般文学史认为,《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刘大杰本、社科院本、五教授本(亦称“游国恩本”)、袁行霈本、郭预衡本、马积高本、北师大本、川大本等均把《水浒传》放在明代文学中去讲述,称此书成书于元末明初。而章培恒、骆玉明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则把《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纳入元代文学进行讲述。如果按元代说和元末明初说,那么《水浒传》对后世水浒戏的影响则更为深远。笔者对汉水流域水浒戏与《水浒传》的关系叙说如下。

《挑帘裁衣》,汉剧剧目。清戏、荆河戏亦有此剧,但现均无传本。汉剧《挑帘裁衣》现存本为武汉市汉剧团录本,胡春燕校订,剧作分二场。演叙武松赴东京公干,潘金莲感叹命运,埋怨“配了武大是冤家”,在楼上挑帘时,失手落下帘竿,正巧打在西门庆的头上;西门庆恼怒之时,见潘金莲姿色艳丽,马上怒气变作喜气,说:“只要她喜打,爱打,把儿的头,莫当作头,当作一个木鱼,放在她的枕头边……敲上几下,我都是喜欢的。”[22]后来西门庆买通王婆,借裁衣为名,勾引金莲与其私通,汉剧无一般金莲鸠杀武大和武松杀嫂情节。剧作故事见于小说《水浒传》第24—25回,明代沈璟的《义侠记》传奇亦有此情节。京剧有《挑帘裁衣》剧目,徽剧、湘剧、桂剧、粤剧、河北梆子等均有《金莲戏叔》剧目,评剧、越剧有《武松与潘金莲》。

《武松打店》,汉剧剧目,高海山校订,剧作共七场,人物有武松(小生)、孙二娘(武旦)、张青(杂)、小二(丑)、解差甲(外)、解差乙(丑)。剧作演叙武松被发配孟州,途经十字坡,宿在孙二娘店中,孙二娘行刺武松,遭到武松痛打;最后双方道出真情,武松、孙二娘等人一同上了梁山。[23]另有剧名《十字坡》《孙二娘开店》。从剧名看,一是从武松着眼,称《武松打店》,与《武松打虎》相关照;二是从故事发生的地点着眼,称《十字坡》;三是从孙二娘角度,起名为《孙二娘开店》,故事见《水浒传》第27回“母夜叉孟州道卖人肉,武都头十字坡遇张青”,明代沈璟《义侠记》传奇亦演叙武松故事。《十字坡》为京剧名家盖叫天的代表作,川剧、湘剧、秦腔、河北梆子、大弦子戏均有此剧目。

《快活林》,汉剧剧目,喻俊卿述录,分七场,人物有武松(七小)、施恩(七小)、施忠(三生)、蒋忠(十杂)、宋氏(八贴)、店小二、酒保等。蒋门神蒋忠倚仗张团练势力,夺占施恩在快活林所开酒店。武松发配来此,施恩与其结识,请求为之复仇;武松出于义愤,醉打蒋门神,为施恩收回酒店。[24]故事见《水浒传》第28—29回,明代沈璟《义侠记》和清代《忠义璇图》改编时有此关目。

《杀惜姣》,汉剧剧目,彭汉廷述录,胡春艳校订,剧本不分场(出),人物有阎婆(丑)、惜姣(贴)、宋江(外)。剧作演叙晁盖聚义梁山后,感念宋江搭救之恩,派刘唐携黄金与书信,前去郓城县探望宋江;宋江遇到刘唐后,收下书信,即让刘唐回山。宋江归途中遇到阎婆,被拉至乌龙院;阎婆想使宋江与惜姣和好,就将宋江诓至楼上,强关二人于一室。宋江一夜未睡,次晨便早早离去,不慎失落招文袋,被惜姣拾得,发现是梁山书信。当宋江转回来寻时,惜姣以休书、再嫁张文远、按手印等相逼,宋江一一答应,不料惜姣仍要告官,不给他梁山书信,情急之下,宋江杀死阎惜娇,阎婆得知后开始不说,出门后在街上喊“宋江杀人”。湖北越调有《坐楼杀惜》剧目。故事见于《水浒传》第21回“虔婆醉打唐牛儿,宋江怒杀阎婆惜”;明代许自昌《水浒记》传奇第23出“感愤”与此剧情节相同。汉水流域的汉调二黄传统剧目中有《乌龙院》《坐楼杀惜》剧目,西皮二黄兼唱;另有川剧、徽剧《宋江杀惜》剧目,湘剧、秦腔《宋江杀惜》剧目,楚剧、晋剧、上党梆子、河北梆子、武安落子均有此剧目。

汉调二黄剧目《林冲发配》,西皮二黄兼唱[25],故事见于小说《水浒传》第八回“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翠屏山》,又名《石秀杀嫂》《醉归杀山》,汉水流域戏曲汉调二黄、湖北越调、汉剧等均有该传统剧目,南剧、荆河戏亦有该剧目。汉调二黄传播于汉水流域的安康、汉中等地。杨雄与石秀结拜为兄弟,杨雄让石秀开设肉铺。杨雄妻潘巧云勾引石秀不成,后与和尚裴如海私通,石秀发觉后告诉杨雄;潘巧云及婢女诬告石秀调戏自己,杨雄与石秀绝交;石秀为辨明是非,伺和尚夜出潘室,杀裴如海剥衣以示杨雄;杨雄得知真相后,以还愿为名,定计将潘巧云和使女迎儿骗至翠屏山,勘问奸情后,石秀逼杨雄杀死潘巧云与迎儿,后二人一同投奔梁山。故事见《水浒传》第44—46回,明代沈自晋《翠屏山》传奇专演此事。明代传奇《翠屏山》共27出,依据小说《水浒传》杨雄、石秀故事而加以改编。[26]清末汉剧汉河下路子还演出全本《翠屏山》,从“酒楼结拜”开始,到“杀山”结束。现存汉剧本仅有《酒楼》《醉归》两出。[27]汉剧演出本载《湖北地方戏曲丛刊》编印本第五集。南剧有录本藏湖北省戏剧工作室。近世京剧、川剧、秦腔、徽剧、湘剧、桂剧、同州梆子、河北梆子均有此剧目,川剧又名《巧云戏叔》。因剧情有血腥场面,加之表现了落后的女性观,1949年后曾经禁演。

《时迁盗鸡》,高海山校订,汉剧,共二场,人物有时迁(丑)、杨雄(外)、石秀(小生)、店家。剧作写时迁看到杨雄、石秀杀潘巧云,要求杨雄等带他投奔梁山,途中夜宿祝家庄客店;时迁与店家开了许多玩笑,设计盗杀了店家的报警鸡,最后打倒店家,扬长而去。该剧主要以对话和人物行动为主,唱词较少,属做功戏。[28]湖北省汉剧团在新中国成立后和“文化大革命”后对《时迁盗鸡》进行了整理和改编,湖北省汉剧团对演出本的一些情节进行了改动,本剧不分场,演叙时迁、杨雄、石秀投奔梁山,夜宿祝家庄旅店,庄主祝朝奉屯集大量武器,并训练一只报警鸡,专门与梁山好汉为敌。时迁为人机灵善言,机智地戏弄了店家,并偷吃了报警鸡。当店家发觉时,时迁打倒店主,与杨雄、石秀奔上梁山。与高海山校订本相比,该剧做改动地方有二:一是时迁住的客店是庄主祝朝奉所开,屯集大量武器;二是时迁偷吃的鸡是报警鸡,赋予时迁“偷盗”行为的正义性。[29]湖北越调传统剧目有《时迁盗鸡》。该故事大略见于《水浒传》第46回,情节有差异。京剧剧目有《时迁偷鸡》,一名《巧连环》,川剧、徽剧、湘剧、豫剧、秦腔、同州梆子均有此剧目。豫剧有《扒鸡》。

《时迁盗甲》,亦称《盗甲》,高海山校订,汉剧,共14场,人物有徐宁(外)、时迁(丑)、李逵(杂)、燕青(小生)、李俊(生)、四白龙套、四打手、二更夫等。本事见于《水浒传》第55—57回及传奇《雁翎甲》。剧演呼延灼摆布连环马,梁山不敌,徐宁可破此连环马,梁山好汉时迁欲盗取徐宁祖传的雁翎金甲。徐宁虽然防范严密,可雁翎甲仍然被盗走。当徐宁追赶时,沿途李逵、燕青、李俊等好汉接应,徐宁无可奈何。汉剧剧本虽然标有14场,但大多为过场戏,第三场到第八场仅仅是更夫打更、四白龙套抬金甲下,时迁上下;其他八场台词很少,亦无唱词,属于做功戏。[30]此剧并京剧名为《雁翎甲》。湘剧、河北梆子亦有《盗甲》,滇剧有《盗金甲》。[31]

湖北越调中有《时迁盗鸡》《时迁盗甲》《时迁盗马》(出戏)等剧目。[32]《时迁盗马》未见剧本,据报道,天津京剧三团国家一级演员胡小毛2006年曾演出《时迁盗马》。

《扈家庄》,湖北高腔,朱吉占藏本,剧分11场,剧作人物较多,有王英(杂)、杨雄(外)、石秀(小生)、李逵(净)、宋江(生)、林冲(二生)、扈三娘(贴)、兵丁、庄丁、女侍等。剧作演叙宋江令矮脚虎王英攻打扈家庄,另派林冲埋伏独龙岗作为接应;王英兵败被擒,扈三娘率女兵、庄丁追赶宋江到独龙岗,林冲用绊马索一齐拿获,打破扈家庄,救出王英,王英要宋江将扈三娘与他做老婆。[33]剧情本事见于《水浒传》第48回,情节不尽相同。京剧剧目有《扈家庄》,一名《夺锦标》,以武旦为主。川剧、湘剧、秦腔均有《打祝庄》。[34]

《三打祝家庄》,京剧剧目,1944年任桂林、魏晨旭、李纶编剧,这部作品取材于《水浒传》第46—50回梁山泊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在情节上删除了小说中时迁偷鸡、李逵洗劫扈家庄、吴用计赚李应上梁山等内容,从策略斗争的角度,着重表现梁山义军依靠群众,调查研究,里应外合,取得胜利的主题。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构成了宏大的生活画面,剧作把旧的分场制和新兴的分幕制结合起来,将之划分为三幕42场,第一幕10场,第二幕6场,第三幕26场,“幕”的使用,把“一打”“二打”“三打”的情节段落展现得清清楚楚;三打故事,情节复杂,涉及梁山与祝、扈、李三庄四个方面各色人等,很难采用一人一事的结构方法,于是采用了古典戏剧《清忠谱》式的“众人一事”的剧作模式,登场角色有名有姓者多达34人,是一部典型的“群戏”。延安平剧研究院1945年2月在陕北首演该剧,1949年以后,汉水流域的武汉、襄阳、汉中、安康等地纷纷上演,还被改编移植为其他剧种。[35]湖北越调《闹江州》(本戏)与《三打祝家庄》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梁山水浒英雄群像,演叙众英雄救宋江小结义的故事。

《李逵摸鱼》(出戏),湖北越调,不分场(出),胡金山述录。人物有李逵(十杂)、张顺(七小)、鱼小(小丑)、宋江(六外)、戴宗(三生)。剧作演叙宋江在旬阳楼饮酒无菜肴,李逵到江边摸鱼佐餐;先向为张顺看守渔船的鱼小买鱼,鱼小不卖,被李逵打走;张顺到后,与李逵互相殴打,纠缠不已,宋江、戴宗赶到江边劝阻,二人相认住手。[36]本事见于《水浒传》第36回及《忠义璇图》。河北梆子有此剧目,京剧剧目为《李逵夺鱼》,湘剧有《李逵闹江》。《李逵打虎》,湖北越调,水浒故事。

《清风山》,荆河戏,刘和喜、曾明才述录,分16场,人物较多,有林氏(正旦)、王英(大净)、宋江(须生)、燕顺(须生)、郑天寿(二净)、刘高(小丑)、花荣(须生)、华福(杂须生)、黄信(杂须生)、花妻(小旦)、老院、丫环、车夫、四衙役、四龙套、四打手、花童、花女等。剧作演叙刘高之妻林氏清明节祭祖,被王英掳上清风山欲做压寨夫人。宋江正好在山寨做客,乃央求王英释放林氏回家,宋江亦离开清风山投奔花荣;元宵佳节,花灯大放,宋江出外观灯,被林氏看到,刘高命人拿下拷问;花荣休书求情,刘高不许,反将书信撕掉,花荣大怒,带病将宋江夺回。宋江怕连累花荣,便往清风山躲避,谁知刘高派人又将其捉回。刘高派人报告府尹提拿花荣,王英等闻讯,带兵下山,打败黄信,救出花荣、宋江。[37]剧作内容见于《水浒传》第33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第34回“镇三山大闹青州道,霹雳火夜走瓦砾场”。

《战八将》,又名《金沙滩》,湖北越调,胡金山述录,剧作不分场,该剧人物众多,有吴用(一末)、李逵(十杂)、卢俊义(三生)、燕青(七小)、李固(小丑)、卢氏(四旦)、宋江(三生)、张顺(七小)、孙二娘(八贴)、时迁(五丑)、杨志(二净)、花荣(二生)、鲁智深(十杂)、武松(十杂)、张青等。剧作演叙宋江用吴用之计,智赚卢俊义上山。宋江将卢俊义骗至梁山脚下,派遣八将轮流大战,最终卢俊义被俘。此剧只演至卢俊义被缚,无上山见宋江等情节。[38]南剧《金沙滩》,共有26场,胡云霞述录,剧情和叙事重心均有所不同。剧作演叙大名府员外玉麒麟卢俊义既富有万贯家财,又有一身武艺。梁山宋江让吴用携李逵乔装算命先生,到大名府赚卢俊义离家前往山东;当卢俊义行经梁山附近,设伏与卢俊义战,卢不敌,至金沙滩搭船,被阮小七擒至梁山。宋江等人劝其在梁山聚义,卢俊义坚决不从,仍回大名府家中。[39]故事见《水浒传》第61—62回,情节有所不同。汉剧称《玉麒麟》,京剧称《大名府》,湘剧有《金沙滩》,秦腔、豫剧、河北梆子亦有此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