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高教授的挖墙脚
- 1979:从主导登月竞赛开始
- 旧城坦克
- 2459字
- 2025-04-29 20:05:44
假期之后,东航渐渐恢复了生机与活力,天气也越发燥热起来。
这天陆航抱着自己写的轨道方案,再次敲开庄国栋的办公室,听到一声硬朗的‘进’字后,走了进去。
办公室中,宇航学院的高树同教授也在,两人正坐在会客区的沙发上喝茶。
“是小陆啊,这段时间把远曦一号的应急方案,写到什么程度了?”
高教授笑眯眯的招呼他坐下,“我可听说,老庄直接把皮萨罗彗星的后续应急方案,全交给你做了,能挑的动这个大梁吗?”
陆航摘下书包,一脸实在的说:
“不敢保证写的方案是最好的,但一定保证是挑不出错的!”
高树同哈哈大笑,“行,我就喜欢你这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学生。等忙完壮游计划,有没有兴趣到我那儿坐坐、喝喝茶?”
这是明目张胆的挖墙角了,一旁的庄教授立马不乐意了,撇着嘴道:
“老高啊,我现在手边要是有一把笤帚,肯定第一个拍你脑门上。”
高教授笑说:“哎老庄,瞧你小气的,人家小陆现在还没拜你当导师呢,就是帮个忙而已。你还真当成自己的金疙瘩,握着不撒手了?”
庄国栋吹胡子瞪眼的说:“嘁,那不是早晚的事儿吗……”
说完,有些不确定的看了眼陆航,“是吧,小陆?”
陆航被庄教授和高教授两双亮登登的虎眼盯着,浑身发毛,“这不还有一年嘛……”
高树同点头,“就是,还早着呢,老庄你急什么,难道是对自己的人格魅力没自信啊?”
庄国栋白了他一眼,“你才没自信呢。行了说正事,小陆今天是来汇报方案进度的吧,之前你要搞那个斐波那契数列的数值脚本,用Basic写完了?”
“嗯,写的七七八八了,后续还需要改进一下,不过大致框架已经搞定了。Basic语言还是挺容易上手的,没Fortran和C语言那么麻烦。”
一旁的高树同询问,“什么斐波那契数列啊?”
见这老伙计一头雾水,庄国栋便将陆航利用斐波那契数列,分段切割远曦一号的抛物线轨道、并进行燃料优化的想法,简单讲了讲。
高树同听后,一脸不可思议,猛拍陆航肩膀说:
“行啊小子,脑回路天马行空啊,斐波那契数列确实是个不错的方法,黄金分割比完全可以用在抛物线轨道上嘛!”
陆航谦虚的笑笑,“也是偶然间想到的。只不过不适合大范围推广,远曦一号的抛物线轨道,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而已。”
“那也挺厉害的,要是远曦一号真用上这条应急轨道,你可是拯救了一颗探测器啊。”
庄国栋呸呸呸的说了句,“老高你就闭上乌鸦嘴吧,巴不得皮萨罗彗星撞法厄同星是吧?”
高树同悻悻一笑,做了个自己缝嘴的滑稽手势。
接着,庄国栋看向陆航说:
“壮游计划的各种应急方案,目前陆陆续续都进入尾声了,估计六月份就能正式汇总方案,向三司提交了。”
“至于那些难啃的硬骨头,像你手里远曦一号从抛物线轨道到双曲线轨道的问题,等这个月中旬的时候,把朱阅、蒋松、周茉他们叫来,咱们集中攻坚!”
陆航啊了一声,连忙摆手道:“我手里这个,应该不用列入攻坚清单了吧。”
庄教授狐疑的问:“怎么,你找到解决办法了?”
陆航点了点头,接着从书包里翻出方案,以及顾小宛给的新笔记本。
翻到自己罗列的部分公式后,一起递过去。
庄国栋立马捧在手里翻阅起来。
他知道小陆这个学生的天赋奇高,而且脑袋里似乎总有打破常规的奇思妙想,莫非真被他做到了?
旁边坐着喝茶的高教授,一时还不知道真相,只是一边跟陆航闲聊一边悄悄往老庄那边瞅。
只见庄国栋的脸色由一开始的审视,渐渐变得炙热起来。
他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扬眉含笑。
最后直接从会客区的沙发站起来,去办公桌戴上自己的玳瑁老花镜,捧到窗户边对着阳光看。
高树同好奇无比,“小陆啊,你写的什么玩意,把老庄激动成这样?”
“是欧拉公式!”
不等陆航开口,庄国栋已经快步走了回来,把手里的方案和笔记本一股脑塞给高树同,让他一边看去。
等庄国栋坐回沙发上,才揉捏着脑袋说:
“看来人老了,思维是真的固化了,一点不像你们年轻人这么灵光。”
高树同看完时,同样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简直是天才啊,欧拉公式这么古老的方程,居然都被你找出来了,怎么想到把它跟抛物线、双曲线方程拼接起来的啊?”
陆航心想那全是系统情报的功劳,自己不过就是个捡便宜的。
他虚心说道:
“只是偶然间萌生了这么个想法,所以就试着写了一下,没想到果真奏效。”
“但目前只完成了欧拉公式的一部分变形,可能还需要花时间进行后续的推导,我今天过来就是想请庄老师把把关,现在的思路是否行得通……”
高树同斩钉截铁的说:“直觉告诉我,欧拉公式应该可行。你这小子运气真不错啊,一个妙手偶得就把欧拉公式找出来了!”
庄国栋却神情专注、一脸认真道:
“既然老高也觉得可行,正好咱们俩一块帮着小陆推导推导,看看能否把后面的式子补全?”
高树同打了个响指,“正有此意,我去把黑板拖过来。”
接着便起身去门口书橱的夹缝里,拖黑板了。
庄国栋手捧着陆航画的简陋星图,仔细的分析道:
“先从远曦一号绕过法厄同星、绕回金星背面开始算,此时抛物线轨道的焦点仍在法厄同星上,p是半通径、q是近星距,那么定义f为真近点角……”
高树同顺势在黑板接茬写道:
“便有抛物线方程如下,设定t是最后一个积分常数,此时与椭圆运动类似,也是远曦一号过法厄同星近星点的时刻。”
黑板唰唰写上去一堆公式。
陆航不假思索的算出一个结果,“e等于1时,抛物线轨道的根数只剩五个,即i、Ω、q、ω、t。”
高树同立即写上去,然后画出一组抛物线轨道的图,敲了敲黑板,
“可以引入辅助变量E,代入后给出抛物线运动的第六个积分——‘eshE-E=n(t-ω)=M’!”
庄国栋接着说:“如果利用开普勒方程往下求解,但由于e>1,所以不能用一般迭代法,小陆你觉得呢?”
陆航道:“那就试试牛顿迭代法吧,应该更容易由给定的e、M,求解出辅助变量E的数值。”
高树同点点头,算出来几个数值,接着又一一进行验证,求得E值。
“从抛物线轨道到金星背面,这段延长的虚线轨道,就该考虑金星受摄运动的轨道解了……”
两位正职教授,还有一个学生陆航,仨人就这样一拍即合的聚在会客区沙发前,对着小黑板你一言、我一语的推导公式。
有时甚至会对某个解析解的取值范围,争的面红耳赤。
隔壁办公室做方案的周茉,忍不住好奇的溜出来偷听。
紧接着樱桃白的小脸上,是一种叹为观止的表情,
“陆学弟好厉害啊,居然能跟庄老师、高老师对一组公式的变形,吵得不落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