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当最期待的成为诱饵

勾践不甘心坐以待毙,于是暗中策划偷袭吴国。他派出了数名探子打探吴王的行踪,一有机会便要铤而走险。没多久,勾践果然得到了一个机会。探子来报:夫差每月望日在夫椒山的行宫赏月,且那里不设重兵。勾践暗想:若能趁此机会夜袭,杀掉夫差岂非有如探囊取物?

勾践摩拳擦掌,坐立不安,第一个想到的商议对象还是范蠡。于是,勾践又派人去请来范蠡,把探子的情报说了一遍。他满怀期待地看着范蠡,本以为他会珍惜这个机会,君臣一心,出谋划策,以图万无一失地杀掉夫差,没想到范蠡不作任何考虑就唱了反调:“大王,槜李一战,越国是正义之师。若是我们主动发起战争,那就和淫逸放荡一样违背德行。”

范蠡有一说一,想不到这些话刺痛了勾践。勾践本就因为长期失眠烦躁易怒,此刻几乎起了杀心,然而他又善于隐藏心事,平静地说:“既然范大夫不赞同,那寡人就烧了这封信。”

范蠡话不多说,拱手告辞。

勾践顶着两只黑眼圈,决定要治治范蠡。他环顾四周,丧气地坐下,心想,现在能依靠的只有石买了。

石买听说勾践召他,急忙整理衣冠,连夜入宫。见勾践面色憔悴,他献上了老父亲一般的慈爱和关心:“大王,数日不见,您为何如此憔悴?是否国事太过操劳?臣未能替大王分忧,罪该万死!”

勾践吸吸鼻子,说:“谢大将军关心,寡人没事。今日召你来,共商一件关乎国运的大事。”

勾践并没有烧掉那封密报,从袖管里拿了出来给石买看,又说了范蠡对此事的鄙夷,胸中依然有如火烧。石买看罢,觉得这的确是个机会。他早想把范蠡排挤在外,正好借机煽风点火:“楚国人当然只在乎楚国人是否吃饱穿暖了。看看那些灾民,现在过得有滋有味的。我看这才是范蠡在乎的,他不在乎我们越国君臣的死活。”

“哼。我为越国寻求一线生机,日日夜夜苦心积虑,担惊受怕。他问都不问,竟大言不惭地说我淫逸放荡!太目中无人了!”勾践满腔愤懑。

“大王,既然是一线生机,有没有范蠡,都不能放弃。老臣愿意为大王赴汤蹈火。”石买被冷落很久,万分珍惜这个机会。他的想法很简单,只要范蠡反对的,他就赞同。况且,若能杀了夫差,他可就是真正的功不可没了。

“好!大将军,这次我们志在必得!”勾践紧紧握住拳头,果断下了决心。

“可是我们调兵遣将,范蠡一定会察觉。恐怕他会暗中阻拦,坏了大事。”石买暗示勾践支开范蠡。

勾践轻快地说:“大将军放心,这点寡人有数。哼,范蠡,你张嘴闭嘴就是要争取外越,寡人这就让你到海上去好好转转!”

勾践秘密召来范蠡和曳庸,命他们挑选十名舟人,经余杭海湾向东与外越结盟,还特别交代此事重要,不宜声张。

对于勾践突如其来的转变,范蠡有些纳闷,然而人的弱点就在于对心里强烈盼望的更愿意信以为真。与外越结盟,是范蠡心心念念的一件事。如今终于有了越王的旨意和曳庸的陪同,他不惜搁下手中的千百件事,欣然前往。

两日后,范蠡和曳庸登上一艘以竹篾编制成风帆的大船,即将离岸远航。“大王,您果真派范蠡去找外越了吗?”石买站在岸上目送着曳庸的船,心里有些忐忑。

勾践冷笑着说:“大将军,看来你还不太了解曳庸。”

待船影逐渐变成海上的小小一只,勾践与石买速速回宫,连日调兵遣将,共征集三万兵——这几乎是越国全部的精壮人口。为了避开吴国主要防御力量,勾践选择了苕水一线,从震泽行至夫椒,准备暗夜偷袭夫差。

船越来越靠近深海,正在这时,曳庸让舵手改变了航向,朝着琅琊驶去。范蠡面对着茫茫大海,并不知道他已南辕北辙。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外越对越国的助力,不禁感慨人生真是顺风又顺水。他拿出长笛吹奏了一曲。海上的鸥鸟翩翩滑翔,好似为他伴舞。

等到了一个无名的小岛,舟人才故作慌张地下跪,大声求饶:“小的经验不足,搞错了方向,请求曳庸大夫责罚!”

曳庸出奇地平静:“无心之过,不怪你,再调回去就是了。”

范蠡感觉自己被曳庸耍了,不相信舟人会干这样的蠢事。他忙于建造冶坊,为新都挖地基,一刻也不敢停,现在荒废了大把时间,连外越的影子都看不到。他冲到曳庸面前,掐紧他的脖子,大声说:“我真不明白,你这样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先王是怎么看上你的!”

曳庸呼吸窘迫,仍旧知道怎么气范蠡:“你不如亲自去问问他。”跟着两人在船上扭打了起来。曳庸险些被范蠡推到海里去,幸好几个舟人及时抓紧了他。他们将曳庸拉进了船舱,留范蠡独自站在船头排解着满腔愤懑。

冷静下来,范蠡才察觉此事前后都很蹊跷。舟人绝不敢犯这样的错,一定是曳庸默许的。想到勾践此前提出的计划,他惊出一身冷汗。

勾践命石买为主帅,诸暨郢和灵姑浮为副帅,率领精锐水师来到湖心岛夫椒山。越军全部着黑衣,带着黑色斗笠,以便更好地埋伏。此前太卜的占卜给了勾践很大的信心,然而当他们靠近夫椒山,却发现了守夜的吴兵正在来来回回巡逻,根本找不到登陆点。让他们心凉了一半的是灵姑浮探到伍子胥也在岛上。

只听吴国舟师哨兵尖锐地喊道:“有刺客!”勾践慌得差点跌进湖中。他低声质问石买:“怎么会有哨兵?”然而石买更不知道问谁。

夜风冷冷吹来,勾践恍然觉得之前的孤注一掷像是着了魔。探子的消息并没错,夫差的确人在夫椒山。每年此时,他都会和伍子胥、伯嚭等人到此消夏,顺便沟通君臣感情。夫椒山也的确不设重兵把守,但岗哨仍可在高高的楼船上查看震泽水面的情况。

石买见暗战打不成,决定豁出老命正面开战。他安慰勾践说:“大王莫怕,我们精锐水师一千人,足够和岛上这几个兵背水一战。”

勾践的心略微平静了一些,他伏了伏斗笠,紧紧盯着夫椒山。他好希望夫差就在这时不知死活地出来赏月,他好叫人冲上去速战速决。可是,岛上静静的,只有哨兵和忽然增多的水师严防死守。

此时,夫差在行宫里安闲自在地看书喝茶,听见哨兵来报,冷笑了一声,对陪在旁边的伍子胥说:“不等我们出兵,他们倒送上门来了。伍相国,给他们点教训。”伍子胥声如洪钟地说:“是,姑且让他们先领教一下老臣的疑兵之计。”伯嚭也及时献策:“越军人数众多,而夫椒山只有少数精兵。稳妥起见,臣速速通知将军王孙骆,增兵护驾,不能有任何闪失。”

在伍子胥的指挥下,吴军熟稔地玩起声东击西的老把戏。越军本就是散兵,疲于应对吴军的假动作,没多久就溃散而逃。随后,夫差、伍子胥、伯嚭率领增援来的舟师,在夫椒山附近的湖面上大败越军。伍子胥目光敏锐,一眼认出冲在前面的灵姑浮,指挥一名士兵朝他喉咙处射箭,使他当场丧命。勾践和石买一路狼狈地回撤,退守钱塘江,持续战败,又一路退到会稽。

越国都城内等待着勾践凯旋而归的百姓,见等来的是尾随着勾践杀进城来的吴军,纷纷逃命去了。勾践的残军已无力防守都城,只剩五千人退守会稽山。

范蠡回到埤中,只见到人去城空,满城疮痍,扼腕叹息道:“哎!我早该想到的!”曳庸也傻了眼:“怎……怎么会这样?”范蠡恶狠狠地瞪了他一眼,懒得和他说半句话。

范蠡策马来到刚刚起了地基的新都“大越”。令他欣慰的是,鸱夷和孩子们都好好的。鸱夷还带领众多楚民保护了文种,使他得以继续主持国政。此时,文种正在一处临时安扎的营帐中。

“少伯,你终于回来了。”文种起身相迎,一腔哭声。

范蠡直问:“文种兄为何不拦住大王?”

文种叹了口气:“哎,我哪知此次出征是大王一意孤行!大王对众人声称,这是你的主意。你暗中联络外越,欲对吴国形成夹击。”

范蠡听罢,一字一顿地说:“我们辛辛苦苦地兴冶坊,建都城,日夜盼着与外越结盟,为的就是让越国有防御之力。他做了几个怪梦,就不顾死活地偷着出兵。这样的人,值得我们辅佐吗?我这就回楚国去。”

文种哀叹到:“哎!你我扶助越国,难道是因为勾践吗?”

范蠡走到了帐门口,转身说道:“不扶助越国,是因为他勾践。”

范蠡果真带上妻儿拉着范宰辛朝着楚国的方向走。他怒气冲冲地走了一段,忽然听越儿哭叫,闹着肚子痛。他回头看,黑将军也蹲在地上不肯走。范蠡孤疑地想:莫非这是天意?此时,文种已追出来:“范少伯,你且留下。”

文种走近了些,凄楚而淡漠地说:“扪心自问,今日局面,你我难道没有半分责任?”

范蠡恨恨地说:“勾践咎由自取,与你我何干?”

文种说:“为人臣子,当荣辱与共。勾践冒然出兵,全因你口不择言。你忘了,当初是怎么口若悬河地力荐允常与楚国结盟?你忘了,你当初是怎么说的,正因为越国是蛮夷,你才要在此有所作为。哪知你和越王相处,全不考虑他的性格脾气,不考虑他的弱点。你一经历挫折就想一走了之!也罢,你回去和范伯卖鱼吧,自然会生活得很好。”文种静静地站着,地上的影子孤独落寞。

“二叔,我想留在这里,和越国人共患难。”范宰辛仰着头对范蠡说。

范蠡不作声,心意虽有回转,却不知如何面对这残破的败局。此时,小童送来一封信,是王后季爰亲笔书写的竹简。范蠡看后,悲愤难当,落下两行热泪。文种接过了书信,看后长长叹息。

季爰的信中说:“越国危在旦夕,大王只求一死。可怜士兵们却不肯投降,忍饥挨饿,用最后的力气保卫大王,留存越国宗庙社稷。有这样的士兵,越国岂会亡国?人非草木,孰能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季爰恳求文种大夫与范蠡大夫不离不弃,献计救主,挽救越国于万难。”

“情况到底如何?”范蠡淡淡地问。

“粮草不过支撑数日,精锐兵甲尽毁,另有一些旧都的名剑珍玩。冯同回楚国去搬救兵了。大王、王后、诸暨郢和若成等带领越国残部困在山上,据说若成他们都受了伤。”

这时,曳庸进来了。他知道范蠡还在气头上,只说:“我知道一条上会稽山的捷径,且是吴人难以发现的。”

范蠡深深呼吸,平复了气急败坏的情绪,黯然地说:“人在,就有希望。我们先救下大王,再从长计议吧。”于是,范蠡、文种、曳庸等人携着家小和若干身强体壮的楚国流民,从一条小路上山与勾践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