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超强的动手能力

杨建不动声色地踱了过去,在那瘦小男人的摊子前蹲下身子,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那些杂乱的零件。

他的动作很沉稳,没有东张西望,也没有流露出急切的神色,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技工在寻找合适的替代品。

那“贼眉鼠眼”的男人抬起眼皮瞥了他一下,浑浊的眼珠子转了转,带着几分审视,几分警惕,却没有主动搭话。

这年头的黑市交易,讲究个“姜太公钓鱼”,卖家往往不会过于热情,以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杨建伸出手指,拈起一小捆颜色发暗、带着油污的电线,问道:“这线怎么说?”他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自然的沙哑,听不出情绪。

“紫铜的,绝缘皮有点老化,但不影响用。你要多少?”小胡子男人惜字如金,声音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

“先看看。”杨建放下电线,目光又落在一堆形状各异的开关上。

他仔细翻找着,终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几片薄薄的、颜色不同的金属片,旁边还有一个像是从什么旧设备上拆下来的、带着锈迹的简易温控旋钮。

“这是……双金属片?”杨建心中一动,这正是他设想中用于制作自动断电开关的关键材料!虽然简陋,甚至可能性能不稳定,但原理是对的。

他又指了指旁边一小卷看起来比较新,但明显是拆机货的镍铬合金丝,“这个呢?电阻丝?”

小胡子男人再次抬眼,这次审视的意味更浓了。

买电线、开关的常见,但特意找双金属片和镍铬丝的,就不那么普通了。

他慢悠悠地说道:“懂行啊?这可是好东西,从废弃的电炉厂‘捡’出来的,正经的镍铬丝,发热效率高。

旁边那几片?那是人家仪表厂淘汰下来的,具体啥用途我也不懂,看着像控温的。”

杨建心里有数了。这男人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手里的东西还真有门道,至少他知道这是镍铬丝,不是普通的铁丝。

“这些,”杨建指了指那卷镍铬丝,又点了点那几片双金属片和那个简易旋钮。

“还有这捆紫铜线,再给我来几个好点的胶木插头和底座。”

他说话间,又挑了几个看起来还算结实的绝缘瓷珠和几个小螺丝。

小胡子男人眼睛一亮,嘿嘿笑了两声,露出两排黄牙:

“兄弟,你这要的玩意儿可够杂的。又是发热的,又是控温的,还有电线插头……你这是打算自个儿攒个啥‘大杀器’?”

他的语气带着试探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私自制造电器,尤其是发热电器,在这个年代可是有点敏感的。

杨建面不改色,随口胡诌道:

“家里老娘们儿冬天冻手冻脚的,琢磨着给她弄个暖手炉什么的,瞎捣鼓呗。”

他表现得像个手头有点活儿、想自己动手改善生活的小市民,既解释了对材料的需求,又显得合情合理,不会引起过多怀疑。

小胡子男人将信将疑地看了他一眼,但也没再深究。

黑市交易,最重要的就是银货两讫,少问少说才能长久。

他扒拉了一下杨建选中的东西,开始算账:

“这镍铬丝是好料,给你算实在点,五块。这几片控温的玩意儿,虽然是旧的,但也难找,三块。电线、插头、底座、瓷珠螺丝这些零碎,算你四块。一共……十二块。”

杨建皱了皱眉。这价格不算低,特别是那几片破金属片就要三块钱。

但他知道,这些东西在正规渠道几乎不可能买到,黑市就是这个价,奇货可居。

而且,和未来电烧水壶带来的收益相比,这点投入不算什么。

他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拿起那个锈迹斑斑的温控旋钮,掂量了一下,又看了看那几片金属片,状似犹豫地说:

“这控温的能不能用还两说呢,锈成这样了。镍铬丝看着也像是边角料。老哥,你看……”

小胡子男人立马摆出一副“吃亏了”的表情:

“兄弟,这可真是良心价了!你去别处打听打听,这电阻丝和控温片,有钱你都买不着!这年头,弄点工业零件多不容易啊!”

杨建也不跟他磨叽,沉吟片刻,从内兜里掏钱。但他没有直接掏十二块,而是数出了十五块钱,递过去:

“行,十二就十二。不过,老哥,我看你这还有些拆下来的电机零件,那个小轴承,还有那几个齿轮,看着还挺光溜,一并给我吧,算添头。我回去瞎琢磨,说不定也能用上。”

他指了指旁边工具箱里几个不起眼的小零件。

小胡子男人一愣,他本以为杨建会砍价,没想到这么爽快,还主动加钱要搭点“废品”。

他看了看杨建指的那几个小零件,确实是些拆下来没什么大用,扔了又可惜的东西。有人愿意打包带走,还多给了三块钱,何乐而不为?

“行!兄弟是个爽快人!”

小胡子男人立刻眉开眼笑,麻利地将杨建要的所有东西,包括那几个“添头”零件,一起用张破报纸包好,递给了杨建,“拿好嘞!”

他看着杨建买的这一堆“四不像”的材料,心里嘀咕着:又是发热丝,又是控温片,还要轴承齿轮?这小子到底要捣鼓啥玩意儿?暖手炉?不像啊……真是个怪人。

杨建接过东西,掂量了一下,分量不轻。

他把钱货两清,没再多停留,转身便走。离开时,他能感觉到背后那小胡子男人好奇而又探究的目光,但他毫不在意。

再次骑上自行车,杨建的心情比来时轻松了不少。关键材料到手,万里长征算是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打开院门,一股清冷的空气扑面而来。院子里没什么陈设,显得有些空旷。杨建把自行车停好,提着那包沉甸甸的零件快步走进屋里。

房间不大,一盏昏黄的灯泡悬在屋顶。靠墙放着一张破旧的木板床和一张勉强能当工作台的桌子。杨建把报纸包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

镍铬丝、双金属片、温控旋钮、紫铜线、胶木插头、底座、绝缘瓷珠、螺丝,还有那几个“添头”的小轴承和齿轮……

一件件,在他眼中不再是冰冷的零件,而是构建未来的基石。

接下来的几天,杨建几乎是足不出户,一头扎进了这个临时搭建的简陋实验室。

他先找来一个废弃的铝水壶,清洗干净,作为壶身的基础。

然后,他开始处理最关键的电热部分。

将镍铬丝小心翼翼地、均匀地缠绕在几块找到的耐高温云母片上,制作成一个简易的电热盘。

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细的手法,既要保证电阻合适,又要确保绝缘良好,不能短路。他尝试了好几次,烧断了两小截镍铬丝,才勉强做成一个符合要求的加热元件。

接着是自动断电装置。那几片双金属片和锈迹斑斑的温控旋钮是核心。

杨建仔细清理掉锈迹,研究其结构。

他发现这确实是一个利用不同金属热胀冷缩系数差异来控制触点通断的装置,虽然精度不高,但原理可行。

他反复调试、打磨触点,又利用那几个“添头”小零件里的弹簧和杠杆,设计了一个简易的联动机构,目标是让水沸腾时产生的蒸汽或者高温能够触发双金属片变形,进而通过杠杆切断电源。

布线、连接、绝缘……每一个步骤,杨建都做得一丝不苟。

他当兵时在尖刀连,不仅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杀敌本领,也学到了不少修理机械、处理电路的实用技能。

此刻,这些技能都派上了用场。